APP下载

电影《歌声的翅膀》专家研讨会

2020-05-22樊婷婷整理

新疆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歌舞片歌舞天山

樊婷婷 整理

主持人:谭政 《电影艺术》执行主编,研究员

主持人:我们刚刚看了新疆特色非常浓郁、由天山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音乐歌舞片《歌声的翅膀》:

首先有请张红部长代表片方发言,介绍一下影片的大概情况。

张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首先感谢中国电影家协会为我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的电影《歌声的翅膀》组织这次的研讨会。在座各位都是电影界、文艺理论评论界的资深专家。这部影片创作立意是为了今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献礼片,有别于新疆以往的电影,它用青春歌舞的方式,表达新疆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70 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展现了新的面貌:现代、时尚、民族团结、载歌载舞,有新时代气息。这是当时立意和选材的初衷,从艺术角度来讲,影片也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探索。新疆是歌舞之乡、瓜果之乡,有大美风光,有丰富多彩、绚烂的民族文化,如何从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提炼出元素,用歌和舞的艺术方式表达出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所以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确认这个选题之后,组织天山厂的团队进行创作拍摄,天山厂应该也是在座各位专家领导非常了解的一个团队,这支队伍也是我们特别信赖的一支队伍,他们大胆探索,剧本打造接近两年,从我去新疆后就一直研讨这个剧本,并进行多方论证,为此剧本中心还专门为我们开了研讨会。同时我们组织全国的力量,包括舞蹈界的,音乐界、表演界的专家一同创作。这种歌舞题材在中国也是比较少见的,创作团队在高厂长的组织协调下花了大量的功夫,虽然拍摄花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酝酿,包括剧本的修改、挖掘、拍摄花了大量的功夫和时间,这支团队非常认真、非常敬业、非常负责、非常出色。

在全中国喜迎70 周年这种浓厚这个氛围里,把这个片子推出来,在人民大会堂向祖国祝福,代表2500 万新疆儿女的一种心声献给全国的观众。今天各位专家也都看了影片,我们这次来也希望能听到大家的宝贵意见,使我们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在这种类型歌舞题材上面,特别是反映新时代新疆,民族题材的电影向前更好地发展,谢谢大家。

张宏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今天是周五,下午可能很多同志想着周末了,还想趁早回去跟家人团聚,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比家的吸引力更大、更温暖,这么多前辈老师,我们坐在这开研讨会,本身说明了这个片子的吸引力,我代表中国影协向各位老师牺牲周末时间开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到影协工作以后,看到咱们天山厂生产的几部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远去的牧歌》等。这次带来的是《歌声的翅膀》,从鼓声到牧歌到翅膀,就像三部曲一样,不光给我们带来了新疆的民俗风情,更主要是给我们带来了思想的力量和天山电影制片厂对艺术不懈的追求,看了以后很受启发。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做了一些记录,但看到中间的时候,我就当成一般的故事片来看;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不仅是故事片,还是歌舞片,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一段的歌舞都特别优美,比印度的歌舞优美多了,更符合咱们民族的审美习惯,里面有几处特别棒,一个是坐在拖拉机上三人特别古朴的唱腔,还有就是玛依拉爱情那一段的对唱,男主角低潮时候坐在草原上,女主角与他唱和的部分,音乐特别悠扬、特别美。

几段舞蹈也跳得特别棒,像喀什街舞,类似全城总动员的感觉,特别激动人心,新疆少数民族的歌舞魄力淋漓尽致展示出来,感觉就像亲身来到了新疆。

同时我又感觉到它是一个山水风光片,慕士塔格峰,近景的油菜花,远处雪山,比瑞士的风光美多了,到处都是新疆的名山名水,让人在影片中欣赏到了新疆大美的风光,我们的灵魂也随着画面到了山水风光优美的地方,感觉到心旷神怡。

第三,是我感觉是异域风情片。它反映的是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各个民族的风情;还有万马奔腾的场面,感觉画面特别优美,特别壮观,让人感觉印象特别深。

第四,感觉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影片。通过这部影片展示新疆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大家和谐相处,像石榴籽一样,像兄弟姐妹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影片对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族团结非常好,看了以后心情振奋,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美丽的、灿烂的、载歌载舞的新疆。

第五,感觉是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做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深入人民、深入生活的文艺影片。这个影片自始自终讲的是艺术家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从他刚开始进入复赛、放弃复赛,然后到生活当中找到灵感和源泉,最后回归音乐本体。也是鼓舞艺术家扎根人民的文艺片。我个人非常受启发。这不是一般的故事片,它把浪漫主义元素运用的淋漓尽致,包括叙事方面跨度特别大,还有用歌舞表达故事的方式,给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电影《歌声的翅膀》剧照

李准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看这个片子确实感觉是一次美的享受,如诗如画,激情澎湃,从《远去的牧歌》开始,确实对新疆题材的电影刮目相看。我觉得首先《歌声的翅膀》这个题目就很形象,这个片子非常形象地传达了一个主题,就是习总书记讲文化创作所说的,文艺创作的道路千条万条,归根到底就是一条,要从人民生活出发。片中四个主人公一路走来,通过他们的语境、他们的感受,非常形象地阐明了这个道理,没有任何的脱节。它的主题非常昂扬,非常有时代性。

第一,这个片子是对于新疆人精神面貌、民族风情、音乐、舞蹈的展现;新疆特有的雪山、草原、森林、沙漠,景观非常之壮观、非常之辽阔。还有新疆的地域民族文化,它是生活美的集中发现。比如最典型的喀什的部分,草原上的部分,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和舞蹈,跟他们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婚丧嫁娶都融为一体,这就是他们生存方式的一部分,这是新疆民族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简单来说,这个片子会使观众跟创作者一起对新疆自然美、地域文化、时代特点进行重新认识和发现。

第二点就是通过歌舞的形式,通过四个人采风深入生活的故事,形象地表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 年来,新疆各个民族的繁荣发展,团结向上。影片中的每个人满眼是五彩缤纷,满眼是欢笑,满眼是对新疆的信心,满眼是新疆各族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对未来的一种自信,看了之后很令人鼓舞,这才是新疆社会蓬勃发展的主流。

第三点是跟《远去的牧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文化象征意义。各种民族的舞蹈都有,我说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慕士塔格”是冰山之父,大家知道帕米尔高原本身很具有象征意义,帕米尔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冰山代表着洁净,冰山又是水,生命之源。特别是最后江寒在这跟李老师弹琴,懂得了音乐,他现在重新走回了高峰,“高峰”和“初心”结合到一块,文艺创作的高峰从形式到内容,说明“高峰”和“初心”是一致的,把初心真正吃透了,深入生活之后才能出现高峰,这样一个文化象征意义也非常好。

最后这个片子应该在中国歌舞片的样式上做出了新的探索。什么叫歌舞片?是不是从头到尾都是唱歌跳舞就是歌舞片?新疆的歌舞、形式和内容都是新鲜的,通过歌舞的唱词,从开始到结束,还有演员的服装、道具、骑马,通过歌舞样式讲了故事,也塑造了人物,它成为叙事结合故事的元素,而不是道具;是塑造人物的一种方式、一种样式,跟主题人物命运完全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新的尝试,我觉得这个片子在电影院放,对观众也会有很强大的吸引力。

第二,从《真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远去的牧歌》到今天《歌声的翅膀》,我觉得可以提出电影创作中的“天山厂现象”,这些影片加在一块构成了一种现象。从现象上看,新疆这样一个边疆地区,人口也不是特别多,而且财力也不是特别充足,连续创作在全国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作品,持续发力。这确实可以称之为现象。这几年新疆天山厂现象是别人不可能取代的,所有这些片子都表现了新疆特有的自然美和地域文化色彩,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多民族、多地貌,56个民族共同发展。

第三是从《远去的牧歌》到《歌声的翅膀》,是一个逐渐走向自觉的大文化的视角。《远去的牧歌》没有简单的道德判断,几乎用写实的方法,非常有气势的展示了游牧部落在几十年中间四个季度是怎么过的,非常有气势,从整个文明演进的高度写了在新中国诞生以后哈萨克牧民从流动放牧到牧民定居社会发展历程,超越了一般的道德判断,超越了一般的是非判断,主题非常好。江寒从高原走出来,他知道了音乐是怎么来的,人的感情最冲动、感受最深的地方产生了音乐,我们要到生活中间体现当代最深刻的感动、最让人激动的音乐是什么,是那种保持了初心,又感受到现代的音乐。还有歌舞的样式,我觉得这点最突出的不光是情感上的,更说明了时代的进步。

第四,创新,首先从文化视角来看就是创新。传统文化既是优秀的东西,也要实现其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现,新疆天山厂的片子各种样式和题材中间都有新的发展,不久,新疆的电影会是一个非常崭新和全新的面貌,会在全国的电影艺术评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王一川 中国文艺评论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我和新疆、和天山电影制片厂是有缘分的,我想到了《买买提的2008》,那时候我在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那时候组织大学生电影节,《买买提的2008》获得最佳故事片奖。今天又看到《歌声的翅膀》,我很高兴,很赞同之前几位老师的观点。

我补充一点,首先这个影片诞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这是天山厂向共和国70 周年盛典献的一份厚礼,因为上上下下都在关注新疆,关注新疆的民族团结,稳定发展,通过这样一部片子,用审美的方式把最大的政治建构起来,大家知道今年很特别,但是新疆能够奉献出这么一部电影,它的政治意义非常大。这是影片艺术、审美形式一次成功的建构,是天山厂很有意义、很成功的尝试。

第二点歌舞片其实就是一部音乐剧片,它既有音乐,又有舞台,是一个交融的形式,尽量用音乐剧片的方式推进,这是最近几年中国音乐剧片的一个可喜的收获。

刚才张宏书记、李准主席都谈到了几合一,一个是音乐片的元素,第二是公路片的元素,第三是风光片的元素,基本上是全面展示了新疆多种多样的风貌,山、湖泊、戈壁、丹霞地貌,我去过乌鲁木齐和周边,帕米尔高原没去过。音乐剧片、公路片、风光片、爱情片、教育片,这是五合一,如果加上民族团结,我觉得结合的非常好,这是一种很有智慧的组合,是很有意义的一次尝试。

第三点是叙事有特点。影片从江寒对自己的不满足开始,他在寻根,讲述了一群青年歌手深入新疆腹地探寻音乐源泉的故事,加上一个上海记者,是有了外来者的视角,既是参与者,又是他者,这样有一种旁观者的视野,还有远方网民的互动,也凸显了全国人民对新疆的关切和新疆与全国人民的联系。

第四点是音乐剧的特点很感人。音乐剧不只是一个表现的形式,还是一个故事的动力,动因和推进器,真正的音乐剧要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合唱、不同形式的唱,水边唱、船上唱,可以用很多种方式展示,影片用歌唱和舞蹈展开剧情,歌舞段落刚才也列了很多,很多段落都很感人,最后是在雪山下,音乐剧的这个元素确实很抓人,起到了一种主导作用。

《歌声的翅膀》运用音乐剧片、公路片、爱情片、风光片等相结合的形式,是一次成功的审美、政治的建构,为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献了厚的礼,希望天山厂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张思涛 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

今天下午我们的讨论很有意义,是通过天山厂的这部片子,研讨中国电影歌舞片的发展问题,以及电影如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个多样化多样在哪里呢?我觉得不但是题材多样化、风格多样化、形式多样化,还包括电影的品种要多样化,电影的品种很多,歌舞片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类型种类。过去有一种说法,说中国没有歌舞片或者说歌舞片太少了,有人说戏曲片不就是歌舞片吗?戏曲也有舞蹈声段的表演,但是我认为不能笼统地这样去说,中国戏曲讲究程式化、脸谱化等等,戏曲片不能完全代替歌舞片。印度是歌舞片很发达的国家,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认为中国的歌舞片不多,而且也不够成熟和完美。有的是歌舞的纪录片,有一种是舞台的改编片,歌剧和舞剧更多是外来的品种;歌剧和舞剧演变成电影上的歌舞片,要在中国扎根和发展难度,我们要有所突破。特别是原创的歌舞片。80 年代有一个《摇滚青年》,把它作为中国的第一部歌舞片,也不是很标准。20 年前还有一部《如果·爱》。所以我觉得歌舞片在中国是比较薄弱的,一个数量不多,一个是质量上也没有上乘之作,这跟我刚才讲的戏曲片不一样。这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电影品种的多样化,歌舞片是一个弱项,需要我们进行艰苦的努力。今天看了《歌声的翅膀》,我认为这是天山厂为中国歌舞电影做出的一次重要的、有意义的探索和整体艺术上的创新。我概括为以下特点。

第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原创性,它不是小说改编,也不是舞台剧改编的,而是为了拍一部中国真正的歌舞片而进行创作和构思,并设计它的音乐形象、舞蹈形象等,这一点特别需要重视。

第二点,影片把美丽的山水风光和浓郁的多民族的风情完美的融合起来,向我们展示了草原、奔马、雪峰、飞鸟、湖泊,非常雄伟和震撼。

第三点,这部影片把不同民族不同的音乐、舞蹈风格完美融合起来。

第四点,作为中国歌舞片的一个重要的探索,把歌与舞比较完美的融合起来,之前有过一些音乐片或者歌舞片,总体来说,片子里歌的元素比较多,舞的元素比较少。但是这部片子里歌和舞都很突出,情景交融,对各民族不同的传统、现代舞蹈都有所展示,是真正歌舞并重的,这也是一个突出特点。

第五点,这部影片歌舞的元素与故事情节、叙事比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光唱歌跳舞,通过歌曲音乐的元素和舞蹈元素加入叙事,把故事讲出来,在这方面应该说做了非常好的尝试,影片中很多地方都是通过歌声、歌词、舞蹈来推动完成人物塑造和故事发展。

第六点,影片歌舞形象、思想意义与文化内涵成功地融为一体。唱歌跳舞不是唱完跳完就完了,不是娱乐至上,而是要完成故事,形式创新的同时注入了它的文化内涵、意识形态导向性,是歌舞片一个重要的探索,这个探索很重要,是历史性的探索。

黄式宪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看这部《歌声的翅膀》,我很振奋,它给我们一种快乐、幸福的感受,幸福到潸然泪下。这不是悲剧,是喜剧,有深度。它不仅仅是一个类型片,体现了中国电影攀登的一个新高峰。为什么这么说?它不是写事件,抛开了事件而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构成了这部影片内在的旋律,我把它称做内在的旋律,称作“诗魂”。在歌舞类型上,我认为是中国电影一次重要的超越,我们都知道印度的歌舞片载歌载舞,宝莱坞在本土上打败好莱坞,那么这个片子,我认为拿到国际上同样可以打败好莱坞。事件有它本身的意义,但是在人物命运上的表现和开掘,体现了“各美所美,美美与共”的美学境界和高度。

影片都讲究情节、讲究故事的结构等等,我认为这个片子,并不注重情节和结构。它是在爱情、青春的视域里面,含纳了被世界观众所接纳的最大公分母。它可以跟世界对话。因此青春和爱情有了文化的高度、有了生命的高度,有了“诗魂”。

第二点它是一个歌舞片的类型,并不全是歌,还是舞,歌声为什么能够长出翅膀来?我觉得这就是因为它发掘了三位歌手内在的激情,把壮丽恢宏的山山水水美景呈现出来,既有师生之间的感情衔接、承袭和开拓,也是超越。

第三点是它的意境。在影像造型上,它是唯美的,但是唯美是有心灵内在旋律的。这种旋律达到了金句迭出,血浓于水的程度。我觉得影片相当的完美。花儿为什么这么红,他在回答为什么这么红,我们在回答它为什么长着翅膀能飞,他越过新疆、走向世界。

电影《歌声的翅膀》剧照

康 伟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

首先这部片子最难得是叙事策略的问题,怎么样把这个故事讲好,在音乐舞蹈的推动下,形散而神不散。这部片子有空间转换的问题,从新疆的各个地方来采撷各种各样自然的景观、民族的风情,包括主人公的运动轨迹,它是一种天马行空式的表达,怎么样把它架构好,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时间的转换有历史的纵深感,包括江寒的父亲、老师年轻时代都有一个很好的时间上的转换,时间和空间的处理不凌乱,看面上感觉很散,但是神没有散。有一条主线在里面,就是对音乐、对歌舞本身的一种本体性的表达,作为线索来贯穿了全片,让我们的观赏非常舒服,一点没有违和感。

第二个方面是它还有一个很大的母题在里面,就是对命运的探寻和寻找,本片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寻找,在寻找中表现对历史、命运和当下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在里面有寻找爱情的,有寻找故乡的,有寻找记忆的,有寻找家乡的,有对音乐本身的寻找,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江寒要寻找到音乐的特质,通过音乐来确立自我的一种身份,这种寻找能激发每个观众的共鸣,因为我们也在寻找当中,我觉得这是这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看点。

民族团结必须谈,因为作为天山厂和新疆的电影工作者来讲,这是天然的使命。本片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民族团结这样一个政治性的话语,创造性地转化为电影的话语、艺术的话语,包括音乐舞蹈的这样一种话语,并且让人产生很多关于文化的联想,比如说我看到慕士塔格峰的时候就想起很多著名的油画,这是一种丰富的审美联想。喀什那一场真的太精彩了,如果这一段单独切下来,特别像现在很流行的快闪,这是大片式的一种构想,眼花缭乱的出场让人目不暇接。

赵葆华 著名电影剧作家、评论家

《歌声的翅膀》给我感觉是被震撼,被感动,被温暖,被鼓舞,真正让我感到是大开眼界,大饱耳福,震撼心灵,我概括为一种新歌舞片。这个新歌舞片,我把它概括为新时代、新人物、新风情、新歌舞,表现的是大美新疆,这是此前我们没有看到过的。

电影《歌声的翅膀》剧照

第二个就是,从艺术层面本身,也有令人赞叹,特别值得总结的方面。第一点就是如诗如歌的叙述,歌舞片不能要求像故事片那样重因果关系、重结构力量,因为它是歌舞片,所以如诗如歌叙述,重情趣、重情感、情趣张力、情感张力、如诗如歌的叙述、随着人物命运的递进,阐释如梦似幻的风光,无论是万马奔腾,还是万鸟飞翔,还是五彩斑斓的山川林木,利用电影的载体向全国人民介绍今日的大美新疆。

第三点是青春励志的故事。影片紧紧围绕着青春励志,事业感、追求梦想,如诉如歌的叙事,如梦似幻的风光,青春励志的故事,坚守梦想的题旨,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电影《歌声的翅膀》将中国电影歌舞片的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影片让我感觉温暖、震撼,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呢?因为它紧紧围绕人物的命运,全剧从头到尾都围绕着命运咏叹,一咏三叹,荡气回肠,振奋人心。人物的命运、事业命运、爱情命运,都折射出新时代大新疆的底色,新时代大新疆底色是什么呢?祥和感、奋斗感、幸福感,是全剧的底色,也是全剧人物命运的支撑,全剧故事的支撑,全剧思想力量释放出的支撑。小人物、大时代、大情怀。

窦春起 中影集团原党委书记、著名电影评论家

这部歌舞片,使我们在观影过程当中经历了一个从好奇、期待到感动兴奋的过程,的确是一部令人鼓舞的影片,我简单说两点感受。

第一点,这部影片的主题价值在于它生动地反映了新疆的民生进步、民族团结,影片通过几个年轻人追求理想的过程,反映了新疆的社会风貌,从一定意义上讲,这部影片使我们收获了和谐之美,营造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之间的一种祥和的气氛,达到了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也符合刚刚结束的四中全会精神: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要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影片展示了新疆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凝聚。

第二点,影片做到了音乐歌舞与情节的高度融合,为观众奉献了美好的视听感受。从风格上来讲,它保持传统,同时又追求现代时尚。另外在音乐段落的丰富上也做到了严谨流畅,视听感受一气呵成。当人物需要抒发感情的时候,就有音乐、有歌、有舞。

与以往的同类影片相比,在思想内涵与艺术品质的结合上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思想内涵与艺术品质的结合上,在歌舞片范畴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想想当前的新疆,新疆的稳定、新疆的和谐,花了多大力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珍惜它?如果想到这一点,我觉得就能够体会这样一部歌舞片存在的价值。我们也看到天山厂的同行们历史使命感。

王人殷 《电影艺术》原主编、编审

我在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中,脑子里出现四个字:大美新疆,现在就要讲一讲在这个片子里大美新疆美在哪里。

第一,风光美。我们感受到了斑斓的山、清清的河水、飞翔的鸽子、飞翔的鹰,这一切把整个新疆的牧场草原非常丰富地表现出来了,但这一切不是在展览风光,它是和整个影片的故事、叙事、音乐、舞蹈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你就会觉得这些东西非常激动人心,能感受到创作者对家乡、对故乡、对我们国家的爱。

第二,人美。形象很美,很漂亮,更主要是他们的精神美。几个年轻人为了追求梦想,追求人生的理想,他们的青春是美丽的,是壮美的,喀什这一段戏,展示的民俗和所有的歌舞是那么自然,那么振奋人心,那么欣欣向荣,你看到整个新疆人的面貌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精神状态是什么样的,这个美真是一个大美。

第三,精神美。这个精神美里面包括几段爱情,我觉得这几段爱情虽然都有点波折,但是这些爱情还是非常美的。我特别在乎的就是老师和江寒的这个故事,我觉得有了这个故事,包括江寒的父亲虽然就那么一笔,但是这个故事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故事,这个影片就达不到它的思想高度和厚度,因为一般的歌舞片,基本都是写爱情的,可我们不是,我们写了爱情,我们还写了这样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有历史感的,是写了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的传承。所以我觉得编剧在这点上是很有眼力的。

电影《歌声的翅膀》剧照

第四,天山厂的品格,我们一直在看天山厂的作品,我觉得天山厂这么多年是一步一步地在积累,积累什么呢?一直在坚守新疆的本土电影,一直在坚守新疆,立足这个独特的地域,在这个基础上来选材、选题、编故事、去写他的人物,这是天山厂影片最成功最根本的东西。他们不立足于新疆,还放眼全国,影片里充满了博大的胸怀。天山厂虽然在边远地区,但是他的眼光是非常宽广的,胸怀是很开阔的,有这样一个立足点和胸怀,天山厂一定会拍出更多更好的影片。

张 卫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

第一个是概念隐形的主流表达。飞机有隐形战机,概念也有隐形。主旋律电影特别容易概念先行: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要说一些关键的话。我一直在看这个电影是属于哪一类概念化的语言,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它比外交部辞令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

昨天看四中全会的报告,关于文化的描述全在这个电影里。在主旋律电影中是一个引领式的、实践性的范本,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道至简,没有一句政治口号,却把所有的政治都放在里边了,是主旋律电影的文艺化表达,是“五个一工程”讲的美学,是一种非常高超的美学。

第二个是类型杂糅的立体化叙事。这个电影的线性叙事是从一个地方到慕士塔格峰结束,走了一路,编剧找了一条线,这条线既是寻找音乐的线,又是寻找爱情的线,寻找历史的线,美好的风光、民俗、各种音乐歌舞全都进行视觉表达,像珍珠一样地串在这个叙事里,是一种立体化叙事,创造出一个现象级的影片。

第三个就是植根于传统的现代化。天山电影制片厂,民族团结是永恒的主题,各种各样民族团结的表达,这次表达终于到达了校高境界,没有民族了,我们就是一个统一体。传统舞蹈与现代街舞,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所有的这种创新都植根于传统。如果说《鲜花》对哈萨克族的传统表达刻画得很深刻,那么《美丽家园》就是一个世界级的片子,它写古代的游牧民族像现代化城市化转换的过程,没有往国际电影节送,如果送的话,或许是一个大奖的作品。他们对各种类型的探索,什么题材都有,天山厂电影是植根于传统的现代创新的新疆产品。

李春利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本人对歌舞片有一点研究,我在2001 年创作一部电影《欢乐公主》,当时王人殷老师还支持过我们。2004 年拍过一部电视歌舞片,叫《水果姑娘》,也是写一个组合的,当时在央视播出,我知道这有多难,当时我们相当于预排了4 个舞台剧,因为所有大的场面都需要预排,工作量加倍,有勇气拍这样一部作品,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天山厂确实非常给力,因为这件事情很费力,还不一定讨好。所以先表达我的敬意。

西方的歌舞片基本上是用音乐叙事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一般分为咏叹调和宣叙调。咏叹调是来抒情的,宣叙调是用来代替一些台词的,能够快速地奠定情节的发展。在这部戏里,我觉得介于东西方之间,没有完全按照西方的歌舞剧的样式去做,如果这样做的话,很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宣叙调不好解决,如果台词都唱的话,很多观众很难接受。这里面我只看到很少的宣叙调,点到为止,影片结合我们自己的国情做了改良,不是一个真正音乐剧的品格,但确实杂糅了很多元素,像公路片、爱情片这样的元素。

我觉得这个主题特别好,主题写了蜕变,鹰的蜕变,还有人的蜕变,音乐的蜕变,时代的蜕变;这些成长和蜕变,非常好,人放弃机会,放弃荣誉重新寻找,这是一种蜕变和寻找。

这部戏给我的感觉,一个是养眼,确实太美了,大美新疆,几乎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外宣片,是有民族风情画的魅力,把新疆的特色都集中表现出来了。还有养情,把几个朋友之前的友情爱情都表达到了,朴实、热情,到处是歌是舞,小街巷上,小食街上,饭馆里,包括飞翔的鸟、奔跑的马,涓涓的流水,都努力地让它在节奏里表达,整个片子有节奏有流动感。再就是养心,我觉得在喧嚣的城市里,在快节奏、竞争的环境里看这个片子非常养心,回归自然,与自然共鸣,与天地共鸣,与山水共鸣,看完之后很舒适,我更愿意叫它风光电影片,带我们畅游了新疆。如果在院线放这部片子的话,可能会有很多人想去新疆旅游。

高小立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

我觉得将发生在新疆的故事用这种歌舞电影类型来呈现,再适合不过了。因为新疆每个人都能歌善舞,而且我觉得这部片子整个叙事是和音乐叙事融为一体的。因为它本身设定的就是让江寒所在的团队寻找音乐的根和魂,叙事策略很好。有几个突出的感受,这部电影和其他的少数民族电影,还有新疆以前的电影不同,我觉得这部电影模糊了民族属性,它展现的是新疆的大美,从地域到人物都没有去强调民族身份,地域带着你走,通过行走,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之美。

还有新疆特有的山水之美。我觉得导演用的色彩改变特别大,最博眼球的就是新疆特有的山水美,奇特地貌,天空、湖泊、冰山,是冷暖色彩很大胆地同时放在同一个画面里面,形成了色彩强烈的一种反差和对比。山、草、水,甚至马群浑然一体,也契合了当下的一种审美,混搭的美,视觉上非常有冲击力。

因为讲的是寻找音乐的根和魂,这种寻找是要有支撑的,这种支撑来自于多方面,这里特意设置了师生情,我觉得师生情增加了影片的人文色彩和艺术张力,手风琴作为重要的道具反复出现。手风琴种下了音乐的种子,它也使江寒这个人物的塑造有了根基,师生情这一笔给这个电影增加了厚重感,否则的话这部电影就是一个旅游片或者是外宣片。音乐美就不用说了,一共是8首歌曲,集合了新疆多民族的音乐,以多样的歌舞音乐作为电影的承载方式。

影片应该对搞文艺创作的人有强烈的触动,我们经常说文艺工作者要下基层,要下去采风,总觉得那是很形式的东西,电影这里面有一句台词,我非常喜欢,“生活离你并不远”。有些碎片化的东西,你单拎出来都非常好。

主持人:我简单谈几点。

这是一个歌舞片,各位专家讲得很好,我觉得影片文化奇观展现得非常好,我想说的是这部片子代表新疆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新疆是一个拥有广袤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浓郁的电影创作宝库,一定要把它打造成中国电影重要的生产基地。印度电影为什么会那么好?因为它不仅仅是宝莱坞,它是多语种、多生产基地,我们中国电影现在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广州,但我觉得新疆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优势打造有新疆特色的电影生产基地,这几年推出了很多作品,但是远远不够,要寻求全国的力量,形成一种战略合作,成为国内的文化名片,新疆的自然生态是国内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在这方面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高黄刚 该片出品人、总导演、总制片人、艺术总监

今天这么多中国电影专家、领导对这部影片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从来没有想到做这样一个歌舞片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难度,歌舞的演员到现场排练,以至最后到现场拍摄,没白天没晚上的纠结,我们十辆大车拉着这些演员在山山水水之间走,光这个难度就是想象不到的。我们想把新疆歌舞原汁原味的东西全部融入进去,但是在创作过程当中,新疆主旋律影片怎么拍,尤其是歌舞片怎么拍,也令我们绞尽脑汁,我们肩负的使命也很重,所以刚才各位专家、领导也都讲到了,我们负载的东西有点多,但这是必须要这样做的。特别感谢中国电影家协会,也特别感谢电影艺术编辑部对《歌声的翅膀》进行了有意义的论证,也给我们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

克力木·阿不力孜 该片导演

刚才也说了,这部戏对我们来说是第一部,两个半月的时间,我们跑了两万多公里,17 个大转场,每个人都非常辛苦。

李牧时 该片编剧

今天特别感动,收获非常大,从编剧的角度来看,这次创作最艰难,最煎熬的部分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歌舞的样式如何参与到叙事中去,我们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电影可以开机,我觉得总导演在做总策划和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歌舞参与到叙事中去,珠联璧合,互相关照,只有达到这个目的了,完成了这个任务,我们影片才有开机的资本,这是我们创作的初心。

猜你喜欢

歌舞片歌舞天山
天山雪莲
天山儿女
浅谈藏北巴青“果谐”歌舞
天山雪鸡
歌舞欢庆“三月三”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歌舞爷爷
《马戏之王》:好莱坞歌舞片回春
对歌舞片《芝加哥》中舞蹈艺术的研究
天山有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