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华正茂中国铁路

2020-05-22

人民交通 2020年8期
关键词:复兴号中欧班列

4月8日0时,月圆夜,湖北省武汉市离汉离鄂通道解封,武汉75个离汉通道管控卡点统一撤除。这一天,距离1月23日武汉关闭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过去了整整76天。

钟声敲响,江城重启!4月7日23点55分,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朱汉桥宣布离汉通道正式解封。8日0时24分,武汉解封后首趟经停武汉的列车K81次列车抵达武昌火车站,有412名旅客在此上车。0时50分,列车驶离武昌火车站。4月8日当天,将有276列旅客列车载着5.5万余名旅客离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当前坚决不“停摆”,是铁路部门“硬核”战疫之态。从调度、安全、运输、货运、客运全方位铺排,铁路“一日一图”全方位调控,畅通铁路大动脉,紧急驰援疫区;成立运送防疫物资突击队,有效确保了救疫医护人员、各类医药物资、货物快速集散中转,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物资运输;车站实行战时管制,全面加大站车通风消毒保洁力度,加强发热旅客防控;推出“隔号售票”,减少车厢内的人流量,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利于疫情防控拳出击得更实、更有力度。在这场疫情中,它功不可没,这是铮铮之骨,铁路力量。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月10日,铁路部门累计完成71批2656名专家、医务人员驰援武汉运输任务;装运防控保障物资4590批、154514件、52122.9吨。

而后3月中旬,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国铁集团利用现阶段铁路客流低位运行的时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组织55万名铁路职工在全国铁路开展大规模设备集中整修,进一步提升设备质量,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为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提供运输支撑。

这次设备集中整修属于年度例行检修,从3月份开始,6月30日前基本完成,主要针对普速铁路繁忙区段和重点煤运通道,包括京沪、京广、京九、京哈、兰新、陇海、沪昆、大秦、唐呼、瓦日、侯月等线路,将全面检查线路、桥梁、隧道、涵洞、路基、接触网、信号机等固定设备状态,进行换轨、清筛、换枕、打磨、捣固、更换零部件、接触网换线等作业,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升设备质量。为国计民生重点物资运输和旅客运输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用工企业开行务工专列,做好“点对点”运输服务保障。自2月16日全国铁路首趟务工专列开行以来,截至3月15日,已累计开行务工专列300列,包车厢1250辆次,运送旅客已达33.2万人。计划随后再安排务工专列13列,包车厢35辆次……

对于铁路,也许你了解得不少;也许,你该知道得更多。

这一年……

回顾2019年我国的铁路建设,“精品”“智能”“绿色”“人文”光芒十足闪耀。广大建设者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精心、精细、精致、精品”要求,打造精品工程,推进智能建造,,注重绿色发展,厚植人文内涵,让铁路建设实现“颜值”与“品质”齐飞。

从脱贫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到“千年大计”“一带一路”,在落实国家重大决策和履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使命的进程中,铁路建设者始终是阔步向前的开路先锋!

2019年年初,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为全年建设工作设定的目标值为:确保投产新线6800公里,其中高铁3200公里。年末,中国铁路投资任务全面完成,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9亿元人民币;投产新线8489公里,其中高铁5474公里。到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在2019年底前,10多条新线先后加入高铁大家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越织越密,线路多了,运力增了,铁路人“迎战”春运的信心更足了。2020年春运,人们惊喜地发现,火车票更好买了。

一年中,你的家乡有高铁网在延伸

作为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项铁路重点工作,铁路建设有哪些值得记录的亮点和特色?让我们一起打开2019年铁路建设成绩单。

见证:东南西北捷报频传,“诗与远方”不再遥远

4000多公里高铁分布在东南西北多个省区,更多百姓体验到了“说走就走”的幸福感。

在首都西北,内蒙古首条高铁张呼高铁将与大张高铁、京张高铁同步通车,京津冀地区旅客可实现内蒙古大草原“一日游”。

在中原河南,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州至阜阳高铁、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段同日开通运营,南阳、周口等人口千万级农业城市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

在武陵山区,黔张常铁路即将开通运营,恩施、湘西、张家界等“诗与远方”不再遥远。

在“塞上江南”,银川至中卫铁路将把宁夏拉入高铁朋友圈。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了西藏和澳门至此全部开通高铁。

在山东、江西、贵州、四川,随着日兰高铁日曲段、昌赣客专、成贵高铁宜宾至贵阳段的建成,临沂、赣州、毕节等多个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接入全国高铁网。

“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越织越密,中国变“小”了,人们的梦想变大了。“米”字成形、高铁成环、高铁全覆盖、市市通动车……人们用网络热词表达着自豪,也表达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铁路建设者在河北张家口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进行铺轨作业。

幕后:科技管理齐头并进,“精品”“智能”亮点纷呈

尝鲜装配式一体化技术,京雄城际铁路桥梁工程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借助盾构技术,京张高铁隧道施工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落实“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新时代客站建设要求,京张高铁、京雄城际铁路、昌赣客专、日兰高铁日曲段、黔张常铁路、徐盐高铁等铁路建设者将站房打造成精巧精致的地标建筑和底蕴深厚的文化展馆。

回顾2019年一年来的铁路建设,“精品”“智能”“绿色”“人文”光芒闪耀。广大建设者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精心、精细、精致、精品”要求,打造精品工程,推进智能建造,注重绿色发展,厚植人文内涵,让铁路建设实现“颜值”与“品质”齐飞。

与“精品”“智能”“绿色”“人文”相比,“EPC”“动态设计”“专业分包”等则是“小荷初露”的新概念。

2019年,国铁集团建设管理部制定勘察设计质量红线管理规定,建立监理单位及人员“黑名单”,由原来单一抓施工单位管理向抓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管理并重转变;推进杭绍台、盐通铁路等EPC项目实施,试行监理直接向工程监督机构报告制度,依法全面推行专业分包。

管理方式转变、建设模式创新、智能技术应用,补齐了工程监管短板,激发了建设市场活力,提升了工程建造质量,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铁路建设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持续转变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注:精准对接国家决策,奋力当好“开路先锋”

2019年,很多人都关心一项“大工程”——川藏铁路的动态。国铁集团把推进川藏铁路规划建设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按照“科学规划、技术支撑、保护生态、安全可靠”的总体要求,举全行业之力迅速展开各项工作。

一年来,国铁集团初步建立了川藏铁路“5+54+16+3”制度标准体系,起草制定《川藏铁路建设管理办法》等5个管理制度,编制完成川藏铁路类似工程9大类别、54册技术总结报告,制定完成16项建设标准以及“两隧一桥”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关键技术问题和对策措施图集,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规划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京雄城际铁路,贵南高铁、银西高铁等16个扶贫项目,重点企业铁路专用线,以及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境外项目也在科学有序推进。从脱贫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到“千年大计”“一带一路”,在落实国家重大决策和履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使命进程中,铁路建设者始终是阔步向前的“开路先锋”。

坐上复兴号,你出行的范围不断扩大。

川藏铁路拉林段施工。

一年中,你的出行有复兴号陪伴左右

2019年,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为人们带来了“半日往返千里”的幸福感。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全面落实客运提质计划,深入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让复兴号奔跑的范围不断扩大、开行数量与日俱增、乘坐体验更加美好。

开行扩大,每天近1000列复兴号奔向各地

“要出门就坐高铁,要坐高铁就坐复兴号。”截至2019年12月15日,全年全路旅客发送量完成34.39亿人次,其中,复兴号累计发送旅客3.46亿人次。复兴号全年平均客座率比其他高铁列车高出0.8个百分点,足见受旅客欢迎程度。

每天,平均有932列复兴号载客奔跑。国铁集团客运部主任黄欣介绍:“针对客流量的变化,我们按照‘一日一图’的运力调配方式,合理安排复兴号运力,确保发挥复兴号载客量大、安全性高的优势。”

坐上复兴号,你出行的范围不断扩大。2019年:1月5日,被人们称为“绿巨人”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型复兴号首秀云南。3天后,复兴号在兰渝铁路上线开跑,并相继在西南、东北地区亮相。7月10日,雄安新区开通连通香港的复兴号列车。12月9日,复兴号开往石油名城克拉玛依,极大方便了当地百姓出行。

目前,复兴号的通达范围覆盖了全国28个省会城市、直辖市、自治区首府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亮点频现,复兴号服务品质持续升级

2019年初,“超长陆地航班”——17辆编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首次亮相京沪高铁。比16辆编组更长的编组形式,让复兴号大家族再添亮点。超长版复兴号成为世界同等运行速度下最长编组的列车,能满足长距离、大运量的运输需求。

去年年底,智能型复兴号在京张高铁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的高铁列车。涵盖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编组形式、不同动力牵引模式、不同环境适应性的复兴号产品体系日臻成熟,复兴号服务品质再上台阶。

自铁路部门在海南环岛高铁实行电子客票服务试点以来,电子客票扩大应用范围,智能出行体验明显提升。

复兴号的高光时刻不仅出现在客运领域。2019“双11”电商黄金周运输期间,铁路部门继续扩大“高铁极速达”市场,云南的鲜花、江苏的大闸蟹等优质生鲜农产品乘坐复兴号从田间地头快速送到城市千家万户,复兴号发挥了连接农业与城市消费的纽带作用。

轻松便捷,复兴号电子客票全面覆盖

随着复兴号开行范围扩大,智能化服务持续升级的购票体验同样不断刷新人们对出行的认知。

自铁路部门在海南环岛高铁实行电子客票服务试点以来,电子客票扩大应用范围,智能出行体验明显提升。截至2019年12月15日,全国铁路已有704个车站相继实行电子客票,累计发售电子客票2.1亿张,旅客持购票证件进出站,通过闸机速度明显提升,平均用时从原来的每人3.8秒缩短至1.3秒。

人们坐火车出行手忙脚乱找票的“小烦恼”,变成了无纸化、一身轻的“小确幸”。

便民利民,值得点赞的不止复兴号

以深入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为依托,2019这一年,国铁集团的客运提质计划继续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不断提升旅客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

围绕全流程出行体验,铁路细化落实各项便民利民举措,努力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客站畅通工程为旅客的出行节奏按下加速键,自助实名制核验设备基本覆盖地市级以上车站,部分车站实现验检合一,旅客进站不再“一眼望不到头”。

2019年,同车次接续购票服务上线,让旅客出行有了更多选择,接续车票累计发售348.1万张。候补购票全面铺开,兑现成功率达68.4%,累计接受候补订单6070.3万笔。高铁站车Wi-Fi、高铁+共享汽车、移动支付……铁路积极拥抱共享经济。如何让旅客体验更美好?铁路的答卷十分吸睛。

2019年,安全快速、便捷舒适的复兴号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为了旅客在路上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铁路人将拼搏不断、步履不停。

一年中,你的幸福有“慢火车”在守候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持续加大建设扶贫、运输扶贫、定点扶贫力度,尽锐出战,展示着国铁企业的担当。“慢火车”作为铁路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稳稳的幸福。

“慢火车”作为铁路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稳稳的幸福。

“慢火车”提质 扶贫路畅通

2019年是穿梭在大凉山和攀西高原的5633次列车开行的第49年。

这趟穿过偏远山区的“慢火车”,运行全程300多公里,最低票价2元,最高票价25.5元,被彝族同胞们称为“家门口的生命线”,走亲访友、上学、出门、跑买卖都靠它。

2019年,越来越多的农家特产通过“慢火车”走出大山,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也通过“慢火车”来到身边。站站停、票价低、承载能力大的优势让“慢火车”备受沿线老百姓的信赖。

铁路部门不断优化列车服务、完善车体硬件、提升开行效率,让百姓乘坐“慢火车”更加便捷舒适。

2019年,全路升级81对“慢火车”服务,补强照明、广播、饮水等服务设施,最大限度满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需求。

车厢赶大集 网上开商城

2019年春节前夕,有一趟“慢火车”成了备受网民关注的“网红列车”,那就是行驶在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8361次列车。车厢内开起了“乡村集贸市场”,乡亲们把自家的鸡鸭鱼鹅、瓜果蔬菜带上火车,很多旅客在火车上就买到了年货。

这一年,铁路部门不仅开行“慢火车”运送沿线百姓离家返乡,帮助他们在“慢火车”上摆摊开张,而且把这些农副产品带到了铁路机关大院、小区、车站、高铁进行推介展销,编印了6万余册《铁路扶贫直通车》投放到280余组高铁列车上。

这一年,越来越多的农家特产通过“慢火车”走出大山,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也通过“慢火车”来到身边。

特别是2019年第六个国家扶贫日期间,铁路利用流量巨大的铁路12306平台,专门开设了电商扶贫商城,实现了铁路消费扶贫由线下到线上的拓展延伸。截至2019年11月底,12306网站(含手机客户端)、快运商城等铁路电商扶贫平台销售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已达1100余万元。

据统计,2019年,国铁集团累计购买和帮助销售定点扶贫地区农副产品达5000万元,购买和帮助销售其他国家级贫困县农副产品超过1.2亿元。

来了“铁书记” 摘了贫困帽

林的灌溉问题,带领吉格代艾日克村成为致富示范村。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能致富的“铁书记”。

这一年,铁路派出的扶贫干部增加到165人。这些奔跑在扶贫路上的干部们,因地制宜选好项目、用好资金,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国铁集团持续加大对中央和省级定点扶贫地区的帮扶资金投入,2019年,向扶贫地区投入帮扶资金达到1.5亿元。中央安排定点扶贫的河南栾川县已正式脱贫摘帽。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陕西勉县、新疆和田县和其他8个省级定点扶贫村按计划摘帽。

“慢火车”开到了家门口,扶贫干部来到了田间地头。

2019年,是阿克苏车务段扶贫干部亚库甫·阿沙木都到和田县驻村的第五个年头。他先后组织修建了3条防渗引水干渠,解决了185户贫困户核桃

铁路再延伸 铺就小康路

“慢火车”是铁路坚定不移开展扶贫工作的缩影。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铁路部门还加快了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建设步伐。

2019年,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累计完成铁路基建投资3600多亿元,占铁路基建投资总额的75.7%;百项交通扶贫骨干通道工程16个铁路项目,已开通1项,开工建设14项。

2019年,安庆至九江、连云港至徐州、盐城至南通、大理至瑞丽、和田至若羌等在建铁路不断延伸,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南疆铁路提速扩能项目建设捷报频传,徐盐高铁、连镇高铁连云港至淮安段开通运营。

一条条铁路新线纵贯南北东西,连接城市乡村,贫困地区路网布局逐步完善,百姓出行的道路更加畅通。

一年中,你的生活有中欧班列在服务

2019年,我国生产的电视机、玻璃幕墙、服装等通过中欧班列远销欧洲市场;西班牙的生鲜食品、白俄罗斯的牛肉等通过中欧班列送达百姓餐桌……这一年,中欧班列开行范围拓宽、运送物品更多。从2019年1月至11月,中欧班列共开行7469列,同比增长33%,通达欧洲18个国家55个城市,国际物流品牌愈来愈闪亮。

新线频增,“朋友圈”不断扩大

2019年3月7日,满载着电路板组装模块、光伏并网逆变器等货物的中欧班列,由我国安徽省合肥市开往德国西部鲁尔区重要工业城市杜伊斯堡。这是继汉堡之后,合肥通往德国的又一条中欧班列线路。值得关注的是,杜伊斯堡是中欧班列线路最多、运量最大、货值最高的重要节点,2014年往返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每周只有3列,2019年这个数字已达到每周30列。

2019年,更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味道”搭乘中欧班列远销世界各地。创维电视机、玻璃幕墙、陕西浓缩苹果汁、新疆番茄酱、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建设物资等,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国门。

这一年,中欧班列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在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东部地区,新增了烟台至俄罗斯莫斯科、义乌至比利时列日等线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义乌至列日的线路开创了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包裹规范化、阳光化运输的新格局。

在我国南北丝绸之路的起点成都和西安,西安至土耳其安卡拉至捷克布拉格、成都至卢森堡等中欧班列线路开通的捷报频传。其中,西安至安卡拉至布拉格线路开通标志着中欧班列西线南部通道首次全程贯通,为中欧之间物流运输带来更多选择。

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新增的俄罗斯梅尔基至绥芬河至哈尔滨线路,标志着以哈尔滨为中心,经绥芬河、满洲里、大连联结欧洲与东北亚的“T”形国际物流网络布局初步形成。

在资源丰富的三晋大地,大同至白俄罗斯明斯克、太原至俄罗斯莫斯科等多条线路陆续开通。其中,大同至明斯克线路的开通备受关注,首发班列装载的钢结构用于中国与白俄罗斯两国政府间最大的投资合作项目——中白工业园建设。

满载往返,货物品类增多

2019年1月至11月,中欧班列共运送货物65.6万标箱,同比增长38%,重箱率达93.9%,回程和去程的货物品类日益增多。搭乘中欧班列的货物既有服装、食品、家用电器等日常生活用品,又有IT产品、汽车配件等高附加值货物。

这一年,中欧班列的回程货物品类更多。俄罗斯的木材、德国的厨具、白俄罗斯的肉制品、荷兰的奶粉等众多进口商品不断亮相国内,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购买选择。

这一年,更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味道”搭乘中欧班列远销世界各地。创维电视机、玻璃幕墙、陕西浓缩苹果汁、新疆番茄酱、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建设物资等,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国门。

“火车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愿景照进现实,旅客乘坐火车时的沿线景致更加宜人,出行体验更加美好,沿线和站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铁路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升级”。

令人欣喜的是,2019年,青藏高原也首次迎来中欧班列。12月13日,载有60个集装箱木材的中欧班列顺利抵达青藏高原双寨站,这是青海省首次迎来的整列进口中欧班列,打通了青藏高原至俄罗斯城市的物流大通道。

多措并举,通关效率提高

通关效率的提升,成为中欧班列2019年的一个“闪亮大事件”。铁路、海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优化作业流程,推进便利化通关措施,让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更快到达客户手中。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协调海关、国检等部门共建绿色通关通道,全面推行始发站报关、报检,口岸站直通直放的班列组织模式,口岸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压缩至6小时以内;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协调海关优化监管环节,采用光学识别车牌、集装箱号自动关联取代纸质核放单验放手续,进、出区车辆整体通行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15分钟压缩为3秒。

随着中欧班列规模化发展和运输组织模式日益完善,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越来越短、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中欧班列以三分之一的海运时间、五分之一的空运价格不断凸显国际物流服务比较优势,赢得“一带一路”沿线百姓的青睐。

新的一年,“钢铁驼队”将继续奔驰在丝绸之路上,让世界共享发展红利。

一年中,铁路奉献的绿色氧气

在这一年中,铁路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升级”。可谓“春天种下新希望,万里铁道一片绿。”

草木蔓发春回大地,铁路绿化工作再传佳绩:截至2019年底,国家铁路59619公里可绿化线路中已绿化里程达51252公里,同比增长5%,铁路线路绿化率达86%。“火车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愿景照进现实,旅客乘坐火车时的沿线景致更加宜人,出行体验更加美好,沿线和站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铁路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升级”。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方针,进一步完善铁路绿化管护机制、强化技术管理,全面做好既有林木管护、新线绿色通道建设等工作,铁路林业绿化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

林木管护水平不断提升,既有绿色铁路通道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2019年,多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完善铁路林木管理的有关制度办法,健全铁路林木台账,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夯实了林木管理基础。铁路各林木管护在做好日常除草、修剪、抗旱、除虫等抚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铁路林带内枯死树木和危树的排查、处理工作,及时清除杂物杂灌杂草、开辟防火带,最大限度避免倒树和火灾隐患,确保了铁路运输安全。各铁路局集团公司采用专项绿化工程和义务植树等形式,对沿线林带进行绿化补植,进一步巩固绿色通道建设成果。此外,各地铁路部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对铁路沿线进行绿化美化,在铁路地界、林带相邻区域进行植树造林,既扩宽了铁路林带,又美化了沿线城市环境。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伴随铁路网、高铁网越织越密,新线绿色通道建设成果不断扩大。按照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的要求,铁路积极开展绿色通道建设,新建铁路全面落实《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按照灌草结合、灌木优先的原则实施绿化工程,对路基边坡、路堤坡脚(路堑堑顶)外铁路用地宜林地段实行全面绿化。在确保建设一条线、绿化一条线的同时,铁路加强京张、京雄、张呼、昌赣、徐盐等高铁线路的绿色景观设计,积极打造生态高铁、绿色长廊。绿化管护部门进一步加强绿化预介入,深入参与新建铁路绿化工程的设计、实施过程,合理确定绿化范围、科学选择苗木种类,成立专门队伍抓好绿化工程验收和问题整改,确保了新开通线路绿化工程达标建设。

为进一步增强铁路工程绿化效果、总结近年来新建铁路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经验,铁路部门编制发布了《铁路工程绿化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南方地区)》,并在京张高铁、京雄城际铁路开展生态防护的试验工作,探索植物防护新技术、新工艺,取得良好效果。可以说,一条条开通运营的新线路,不仅是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而且是铁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的一张张智慧答卷。

成绩如何,数字“说话”:2019年,国铁集团累计完成栽植乔木202万株、灌木3274万穴的造林任务,新增铁路绿色通道1550公里。截至2019年底,国家铁路现存乔木15988万株、灌木62037万穴,活立木蓄积544万立方米,种植面积合计153048公顷,同比增长2.27%,防护林带“连起来、厚起来、茂起来、美起来”加速推进。

一年来,铁路绿化造林工作亮点纷呈,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更为我们的铁路出行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氧气,畅快着呼吸。

2020年1月2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工作会议,会议表示,2020年全国高铁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化,淡季高铁票打折的车次和力度会进一步扩大,同时探索在普速线路上实行电子客票。

此外,2月19日至3月18日,中欧班列(渝新欧)始发46列,2129辆;返程到达30列,1720辆,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已逐步回暖……

接下来,2020年铁路工作的主要目标为:铁路安全保持持续稳定;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8.5亿人、货物发送量36.5亿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铁路投资任务,确保投产新线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000公里。

猜你喜欢

复兴号中欧班列
复兴号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我的“复兴号”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复兴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复兴号”提速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建筑师行迹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