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底是什么让男人“进入厨房”

2020-05-21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黄磊厨艺早餐

或许还比较稀有,所以人们仍然觉得特别,要赋予男人下厨某种意义。事实上,男女平等,即便在厨艺上,男性的潜力也并不低于女性。但是,在当前的文化下,男人下厨,似乎仍不简单。怎样才能让男人爱上做饭?

“煮夫”饭局:男人做饭的精髓到底在哪里

男人做饭,和女人有很大不同。在成都,我经常吃两个男性朋友做的饭。他们都介于“家庭煮夫”和美食达人之间,喜欢做饭,也喜欢张罗聚会。对男人来说,做饭不仅是“家务”,更是一种社交活动。

朋友甲,在繁华地段有一个工作室,那是他的公司所在地。工作室有一张超大的办公桌,可以坐12人。很明显,这不是为工作准备的,而是为了聚会。每次厨艺展示活动,他都会提前两三天拉一个群,选一个“主题”。比如庆祝某位朋友减肥成功,或者某位外地朋友到成都,“主题”就是这么随意,也没有人认真对待。

大家看中的是吃饭本身。朋友的厨艺确实出色,他早年曾经做过烹饪杂志的主编,能做出一手好菜,也能说出一道菜背后的故事。这样的聚餐,对他来说算是一种创作。他会提前构思,当天最重磅的菜品是什么。这个菜要有气势,最好要动用平常不用的器具。有一次吃的炖鸡,用了一种专门的锅,那个锅的名字我都不知道。

推出重磅菜品,是为了获得一种震撼效果。朋友们看到主菜,都会大呼一声,拿起手机拍照,气氛瞬间提了上来。接下来是四五个好吃的家常菜,如果参与的人多,每个菜的分量做大一点,分作两份。摆到桌子上时,既方便每个人吃到,看起来也更加壮观。

第三类菜,是买的特色卤菜。如今的大城市,生活足够方便,有不同风味的卤菜可选。一个多少让人尴尬的事实是,这些专门为“喝酒人士”准备的卤菜,往往比主人自己做的菜还受欢迎。不过,几杯酒喝下之后,大家也不在乎是不是“原创”了。

可以看出,这样的饭局,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反日常性”。“家庭主妇”通常意味着日常的劳作,做饭本身倒并不复杂,让人心烦的是配菜和洗碗环节。任何一种事情,变成每天的重复,其乐趣就会大大减少。“家常菜”通常意味着随便对付一下,最终对做饭的人来说就变成负担。而“家庭煮夫”,并不会每天做饭,只是偶尔展露一手,却更能收买人心。

在网上浏览人们对父母做饭的回忆,就能发现这种“不公正”。明明妈妈做饭的次数更多,不少网友却认为“爸爸做饭最好吃”。因为稀有的,就更能让人印象深刻。还有另一个原因:“煮夫”因为不常“煮”,在做饭的时候更有仪式感,比如注重摆盘,注重“品相”,菜上桌后往往能引起欢呼,还会开一瓶酒这都会给孩子不一样的感觉。

这就是幸福感。即便是“日常生活的幸福”,也要在“日常”中增添一些“浪漫”的因素。正是因为平常做饭的都是女性,男人做饭才会自带光环。这能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不管谁下厨,如果能在吃饭中增添一些变化,增加一些仪式感,就能获得更多幸福感。

现在这完全有实现的可能。一个办法是更换家里的餐具,过去人们使用餐具更重视实用性,而现在很多餐具都更精致了,也不乏一些创意设计,这都是冲着最后的“拍照”去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像我这位朋友一样,偶尔“组局”,因为和朋友交流,不但能够汲取有用的信息,更能获得正向的情感激励。当然,可以让朋友们都参与到饭局中来,比如饭后的收拾,不论是出于感恩或者善意,大家都不会拒绝。

可以从有格调的早餐开始

张文宏医生关于“早餐不应该喝粥”的一番谈话,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他认为,从营养学上看,粥主要是碳水化物,营养比较单一,年轻人应该多吃鸡蛋、喝牛奶,增强抵抗力。

争吵的对象大概可以分为“稀饭党”和“牛奶党”。其实,这两种食物,都太过简单。或许,争论背后有一个更尴尬的现实:中国人的早餐太不讲究了。生活在城市中,人们比较忙碌,早餐往往随便应付。情感剧中经常出现的那句台词,“最幸福的是有人陪你吃早餐”,真的很有道理。

其实午饭和晚饭也好不了多少。午饭往往是工作餐,没有食堂的单位,只好叫外卖,或者在公司附近吃。真正属于家庭的是“晚餐”,但是,由于饭后不久就要睡觉,晚餐又不提倡过于丰盛,至于谁做饭,好像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我的做饭生涯,其实开始于为自己准备“营养餐”。有一阵经常在健身房训练,为了强化效果,我决定带饭到公司去吃。这要比平常更早起床,煮鸡蛋,蒸红薯或者紫薯,把头一天晚上准备的牛肉或者鸡肉热一下,然后还要用清水煮一些蔬菜这最终让我养成了做早餐的习惯。

疫情期间,我对早饭进行了升级,发明了一款牛奶+鸡蛋+麦片的组合,这几乎能保证我一天所需的蛋白质。在煮牛奶和麦片的时候,做一组俯卧撑,等牛奶煮开,打入鸡蛋。然后是手工磨咖啡,做一杯手冲咖啡。

早饭的顺序,是先喝咖啡,吃两片饼干,咖啡因的摄入会瞬间提振人的精神。喝完咖啡,牛奶的温度降下来,在咖啡的对比下,牛奶显得非常香甜幸福感再次袭来。有这样美好的开始,一天的心情不会太差。

看上去复杂,但是整个过程不过半小时。想一下,很多人早上的半小时,都是在刷手机中度过的,我们并不缺少做早餐和吃早餐的时间。相比于晚餐需要各种炒菜,做早餐要简单得多。早餐常吃的东西,鸡蛋、牛奶、培根,都是半成品,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组合、制作。

有一位朋友专门开了一个“做早餐”的公众号,她能每天做出不重样的早餐。不过,她试图把它做成生意,为小区里的人提供早餐,但是却失败了,因为价格太贵,人们很难接受30元的早餐。

或許我们需要改变一下观念。以粥、包子和油条为代表的老式早餐确实该淘汰了,这提供不了很多营养,却又容易让人肥胖。我们可以把早餐和晚餐的重要性互调一下,给予早餐更多尊重试着践行一下,你的收获一定很大。

为老婆孩子做饭,黄磊重新定义明星

最近几年,如果要评选一个因为做饭而被大家所熟知的人,一定非黄磊莫属。黄磊是娱乐圈的艺术家,他不仅仅是演员、歌手、导演,还是厨师,而且作为“厨师”的黄磊可能更有名。由于真人秀节目和社交媒体的加持,“厨师黄磊”的形象更广为人知。黄磊为中国男人树立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形象。

在綜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每次看着黄磊做饭都是一种享受,还有其他嘉宾吃到黄磊做的菜,真让人垂涎三尺。这种真人秀节目,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原生态生活,而是一种精心展示出来的生活,不仅镜头和角度很讲究,参与的每个人其实也是演员,不管是做饭还是吃饭,都有几分表演的成分。

因为《向往的生活》节目,大家对黄磊这个会做饭的男人好感倍增。因为厨艺好,也让更多人了解到,黄磊其实是一个很会疼老婆的人。在和老婆孙莉相守二十年来的日子里,从恋爱到婚后,一直都是他在负责做饭。

在孙莉怀孕后,黄磊还推掉了很多工作,专门在家照顾她。据说,因为那段时间黄磊总是变着花样,做出各种各样的菜式,使孙莉在整个孕期足足胖了几十斤。

最好的爱,都倾注在那一饭一菜里。看似简单,却是一个男人给女人最安心的呵护。

记得在一个节目中,黄磊说过:“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为孙莉当一辈子的黄小厨。”在微博上,孙莉也亲切地称呼黄磊为“黄小厨”。黄磊成为名副其实的美食博主,记录自己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社交媒体上的黄磊,晒的不仅是美食,也是幸福。

曾经风度翩翩的“徐志摩”,如今为家庭洗手作羹汤,并把这件事做到极致,简直就是新一代男人的楷模。黄磊对美食节目乐此不疲,看不出任何厌倦和做作的痕迹,这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地喜欢做饭,他本人就很爱吃,在他的微博里随处可见美食的影子。

在“黄小厨”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女儿也对美食越来越感兴趣,两个小姐妹,不光爱吃爸爸做的菜,而且在小小年纪已经开始学着做饭给大人吃了。当然,妈妈就更不用说了,不光自己爱吃,还帮忙宣传。

黄磊一家重新定义了明星。他所展示的生活,不再是那种高大上、有距离感的,而是具体的、活色生香的。人一生中,为你做一顿饭的人不少见,难得的是有愿意为你做一辈子饭的人。三毛曾说过:“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

的确,人要生活,感情自然也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一个人对你的爱都会体现在这些生活的细枝末节上。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会为你做饭的男人,是一个懂得体恤女人的辛苦,心疼她的不易,真正懂得珍惜和表达爱的男人。在感情生活里,拥有一个会做饭的男人,幸福指数都会提高许多。

就像黄磊在节目中展示的那样,做饭,是一个男人的终极浪漫,柴米油盐,是最充满烟火气的浪漫。所谓“向往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一家人都对衣食住行感兴趣,既懂得享受,也愿意付出,而男人完全可以像黄磊那样,成为家庭生活的动力,而不是回家后就做“葛优躺”式的旁观者。

猜你喜欢

黄磊厨艺早餐
做菜
早餐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放心买我掏钱
黄磊 熟男的坐标
不长厨艺只长肉
编读往来
赞扬出来的大明星
我们都是瘦子
早餐,你吃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