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厨房里的革命,当男人爱上做菜

2020-05-21张丰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厨房家庭

张丰

男人做菜,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但是这次疫情却让这件事变得普遍了。因为长久的居家生活,先生们不能再假装自己工作很忙,他们半推半就着进了厨房,这一下发现别有洞天。

过去几年,有一些美食节目,主持人大多是男性,黄磊、谢霆锋成为厨艺高超的代表,引领一股新风潮。回顾更长时段,我们发现在过去30年,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社会的审美正在发生巨变,“大男子主义”不再一统天下,绅士风格的、喜欢参与家务的男子,正在主导时尚潮流。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男人晒厨艺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

春天正在告别我们,大家都陆续回到工作岗位,恢复了正常节奏。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有一位朋友中午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把这些带到办公室里”,那是一包蔬菜。我还以为他要在办公室吃火锅,他解释说,那是晚上回家吃的,等下班就不用再去菜市场了。就是这位朋友,有一天中午发了自己在厨房的“工作照”,他正在做红烧狮子头!要知道,过去他从来不做饭,而是一个饭局爱好者,喜欢把大家集合起来,一起热闹。疫情期间,长期居家生活,让他爱上了厨房。

在一个只有十来个人的微信群里,大家讨论的话题,有关生活的内容多了起来。这个群里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全是年龄差不多的兄弟,有几天在深夜却开始谈论要不要囤米、囤罐头的事情。有一位哥们儿抱怨说,他想多买些米回家,但是被老婆痛斥大家突然意识到画风有点不对,通常来说为家庭未雨绸缪的,不是女性吗?

作为这次深夜恳谈的成果之一,我网购了一箱午餐肉、一箱红烧肉罐头。午餐肉可以有多种吃法,但是那个红烧肉罐头,实在太难吃了。朋友建议,最好和蘑菇一起烧,非常美味。“再说罐头又不会坏,慢慢吃吧。”

和大家一样,我也开始做饭了,目前比较成功的菜品,包括胡萝卜烧牛肉、青椒牛肉丝等。为了做出好吃的凉拌腐竹,我会在头天晚上把腐竹泡上。在做蛋炒饭的时候,我把胡蘿卜和午餐肉都切得很碎,这样,最后不但美味,拍出的照片也会非常惊艳。

不少男性朋友都和我一样,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做的菜品。事实上,我发的蛋炒饭照片有很多人点赞。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不相信那是我做的。也有挑剔的朋友指出,应该放一点葱花从拍照的角度看,我非常同意,因为加一点点绿色,会和我的盘子更搭。

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做的菜,确实有一些社交功能。深更半夜讨论一下美食,不但能激起大家的食欲,还能让人们紧张的心情舒缓下来。疫情期间,大家都太过紧张,也为一些事情争论不休,但是美食是不会引起任何争论的。你晒出一份烧鸭子,不会有人扫兴地指出你的错误。大家都变得更善良、更有耐心了。

但是,如果认为做饭仅仅是作秀就错了。在平常日子,人们也会发朋友圈,秀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对广大男性同胞来说,做饭确实是新鲜的体验,除了拍照和朋友圈交流之外,在厨房里开辟新的战场,其实是一种真正的新生活,这会让他们重新认识家庭和自己的伴侣,重新审视自己对家的责任。

厨房作为家里装修花钱最多的区域,集中了各种家电和设备,但是却经常成为摆设。我们的父母一代,总有一位长期把厨房当作自己的“工作重地”,而现在的年轻夫妻,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没做过饭。最近两年,“吃外卖”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做饭党”就更是少数派了。叫一份外卖到家里,吃完把包装盒一起扔掉,起码省掉了洗碗这一最惹人嫌弃的环节。有年轻人甚至曾因为到底该谁洗碗的问题而闹到离婚,这样看来,外卖不但对写字楼的人是一个福音,对“厨房”更是一种挑战。

和“更方便”一起到来的是,家庭成员的联结越来越松散了。不少评论家已经注意到,一家人即便是一起坐在客厅,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边看电视边聊天了。就连一家人一起吃饭,也变得越来越少见。很多电视剧都有这样的桥段,女的做好饭菜,而男的由于应酬,只能打电话回家说抱歉,通常,下面的情节就是家庭关系出现裂痕。

因此,疫情期间男人“占领厨房”,真是意味深长的转折。他们在做饭中体会到成就感,也体会到这种独特的劳动所具备的魅力,这都有助于他们重新认识家庭和自己在家中的角色。尤其是当爸爸的人,会在子女的眼神中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男人们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有很多次,不管做坏事还是做饭,都是同一个道理。“家庭煮夫”并不意味着以后男人会承包全部的饭食,事实上,城市居民吃饭早已不是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新视角来看待做饭这件事。把它变得“艺术化”,变成家庭的一个“保留节目”,一个全部成员参与的游戏,这种努力,就是把日常生活变得不那么日常,为生活增添更多乐趣。

为什么男人之前不爱做饭

既然男人有做饭的潜力,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中,男人都不爱做饭,家务会落到女人身上?

在遗传学家看来,男人和雄性动物一样,都不太靠谱,但却也“事出有因”。不管是雄性还是雌性,作为动物,把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都是一种本能。

但如何实现基因遗传,雄性和雌性的策略是不同的。雌性往往非常在乎后代的素质,希望自己的伴侣是百里挑一的,而雄性则更倾向于“到处撒网”。在动物世界,大多数都是雌性负责养育和陪伴下一代,而雄性早已不知所踪了。

人类文明的一大核心要旨,就是规训男性,让他们能够为自己的后代和家庭负责,婚姻制度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所以,让男人更多留在家中,自古以来就是一大难题。男人就像其他雄性动物一样,都有一种“逃离”的冲动。

中国有着漫长的农耕文明,这种劳动方式,决定了人们以家庭为单位,通过血缘来建构自己的社会关系。在一个家庭内部,往往由女性承担做饭等家务,而男性的责任更多体现在重体力劳作以及农具的保养和维修上。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女性似乎处在“被压迫”的地位,因为她们不但负责家务、养育子女,有时候也不得不像男人一样参与到农业劳动中去。

传统社会,女人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财产。在结婚前,她们从属于父亲和兄长,婚后则从属于丈夫和儿子。女性的价值,主要通过“生儿育女”来实现,一旦家庭变得强大,女性也可能拥有“权力”,但是除了要有机会,还要经过漫长的等待。这方面的经典形象是《红楼梦》中的贾母,她拥有的是隐形的“权威”,可以通过自己的儿子来处理大观园的任何一个人。

因此,这就能够理解,在传统社会“做饭”对一个女性的意义。那是吃苦和奉献,但也是等待和积蓄。明白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当下的所谓“争议”,比如,前些年网上流传着北方农村“女人吃饭不能上桌”的说法,在相当长时间内,那确实是普遍现象。但是,女人不上桌,并非是因为在家里没有地位,而是因为北方冬天寒冷,招待客人的时候,要有人始终在厨房里忙活,无法把所有菜品全做好一次性端上桌来。厨房是女性的“车间”,她们往往在厨房里吃饭。事实上,一家人最重要的客人,往往是女方的“娘家人”,妻子努力做菜的对象,是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她们也会心甘情愿地施展自己的厨艺。

但是,在最近30年,这样的局面正在发生很大的改变,尤其在城市,很多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全职的工作。现代社会的一个根基,是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适合女性的工作岗位也越来越多。“男女平等”成为时代要求,因为男女都是生产线上的一员,都靠出售自己的劳动挣得收入。在这种时候,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女性负责做饭呢?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工业化开始得更早的欧美国家,女性也最早从厨房中解脱出来。东亚的情况有所不同。“日本太太”的贤惠很有名,这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中产阶层”崛起的时候,日本女性普遍没有出去上班。相比之下,中国在男女平等方面做得更好,因为新中国力推“男女一个样”,“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中国人所受的“新教育”,培养了更有平等意识的女性,她们都把工作视为自己人生的必选项。

“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早就该进入历史了。既然新女性同时也“主外”,为何男性就不能也“主内”呢?事实上,这样的改变正在发生,在都市,一种新文化正在兴起,这关乎到怎么重新定义“男子气概”。

爱做饭的“南方男”更受欢迎

谁都愿意“吃现成”,但是在过去,即便是女性,也不太愿意让自己的丈夫下厨房。在北方,男人下厨房也是没面子的事。这其实和社会审美有关,喜欢做饭的男人,会被视为“缺乏男子气概”“婆婆妈妈”。

“男子气概”是一个特别值得玩味的东西。通常来说,它是和“勇气”“责任”联系在一起,比如“阳刚之气”,就是一个标准的褒义词。前些年,一些媒体在讨论社会“阳刚之气”的缺失时,一路追责到幼儿园男教师的缺失。

和阳刚之气相对应的,则是一个叫“娘炮”的词。这是最近几年一些流量男明星引领的潮流,他们普遍白净瘦弱,像女性一样喜欢PS自己的照片,追求“精致美”。“像女性”被视作一种贬义,男人做饭容易变成负面的事情。这种联想,甚至影响到女性的看法,一些女性自己做了一輩子饭,反而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再去做饭,认为这应该是儿媳的“工作”。

但是,至少从2005年开始,“中性美”在大城市开始流行。这一年,“超女”李宇春大受欢迎,夺得当年选秀冠军,而此后的男性选秀,一些清秀的面孔也开始出现。如今,人们已经能够普遍接受男性使用面膜等化妆用品,不修边幅不再被视为优点。

悄悄地,在批评“娘炮”的同时,也有更大的声音来指责“油腻”。“中年油腻男”,其实并不意味着他们经常接触油腻的食材,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价值观、语言和生活方式,但是你也不能否认,它更多是和外观有关。男人应该干净、整洁,彬彬有礼,不应该粗野邋遢和大大咧咧,这个观点至少在南方城市占据主导地位。

以20年为时段来观察,中国年轻女性的择偶观可谓发生了巨变。过去人们看重房产、汽车、收入,如今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基础上,人们也更加重视男方的品质:有教养,好沟通,有绅士风度。最重要的是,要有平等意识这是男人走进厨房的前提,既然承认男女平等,就要在厨房实现它。相反,作为北方男人的代表,山东大汉最近几年在网上成为人们揶揄的对象。

“南方男”的品质中,喜欢做饭是相当关键的一条。这当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基因,而是因为像上海、成都、杭州等这样的大都市,其“都市文化”发育更加充分。在都市生活,必须掌握陌生人之间相处的艺术,也就会更加礼貌;社会分工发达,女性工作的比例更大,也就决定在家庭中,男方对家务的参与度更高。

大概以长江为界,中国南北方不但地理环境差别大,生活习俗也有相当大的不同。人们争论冬至到底是吃饺子还是吃汤圆,或者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也争论男人到底应不应该做饭。有一次在成都的出租车上,司机听出我的北方口音,聊了天气和雾霾话题后,他突然表示很羡慕“北方人”:“还是北方好,女人要做家务,不像这里。老婆不上班,也不愿意做家务,甚至连饭都不愿意做。”这种抱怨不能太当真,因为他的语气中也流露着幸福。

事实上,北方男性也不再那么大男子主义了。男人做饭尽管还没有南方那么普遍,却也不再是“怪物”,一种新的、更平等的文化正在形成。

男人有了好帮手:新家电重新定义厨艺

如今愿意做饭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厨房的“科技含量”已经越来越高,抽油烟机最大限度去除油烟,微波炉可以热剩饭,洗碗机解决了过去足以导致家庭破裂的“到底谁洗碗”的难题。厨房是观察“家庭现代化”最好的区域。

有一种说法,洗衣机的发明一度推高了离婚率,因为家务是联系家庭的纽带,当每个个体都能买得起洗衣机的时候,似乎就不再需要对方了。家电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思考,或者说每一种家电的勃兴,可能都带来家庭关系的调整,要善于“使用”,才能带来幸福。

比较好理解的例子是电视机的流行。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有过精彩的分析,对美国底层人来说,他们外出谋生的时候,电视机陪伴了他们的孩子。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对儿童有着很坏的影响。事实上,电视让底层人的下一代生活更加艰难,因为过早沉迷于“电子媒体”,会影响孩子在考试中的表现,所有考试都依赖文字思维。

和客厅相比,厨房里的家电似乎更静默,往往不被人注意。这次疫情,人们长时间待在家里,对消费观念造成很大影响。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月份格力一台空调都没有卖出去,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是,董明珠可能注意到了家电行业的某种新趋势。

据媒体报道,一季度家电业并非一片萧条,比如电烤箱就异军突起,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电烤箱比只能加热的微波炉要高级得多,除了可以进行烘焙,也能制作各种烤肉类美食。一天早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感叹买的饼干难吃,有好几个朋友给我支招,建议我自己烘焙曲奇。

对我来说,这绝对是不靠谱的招数,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烘焙在大城市确实流行起来,它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早餐结构。上海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建议大家早餐尽量不要喝粥,要多吃鸡蛋牛奶三明治。事实上,朋友们晒出的早餐要精美得多,各种好看的面包和水果,取代了油条、包子。

还有一种叫“料理机”的家电,也开始普及起来。高级一点的料理机,可以制作多种“面条”、果汁、肉馅,你只需要调整机器的参数就行。对一个面食爱好者来说,这简直是一种福音,因为之前只能在超市买各种规格的挂面。

烤箱和料理机等家电的出现,重新定义了“厨艺”。中国人对厨艺有一种痴迷,因为“艺”是难以捉摸的,过去看菜谱,会对着“盐少许”这样的表述发呆。在传统观念中,做饭最重要的是“火候”,要理解这种玄学,需要付出大量时间,这让男人望而却步。但是,烤箱和料理机代表的是一种精确的哲学,按照说明书和标准操作流程,你就能做出充满科技感的美食。

这就是男人下厨的“科技背景”。有一天,一个兄弟在朋友圈求救,他做啤酒鸭的时候,啤酒很快就烧干了,但是鸭子并没有熟。大家问诊的结果是,他忘了放水了,他错误地以为啤酒鸭就是啤酒和鸭的简单组合对下厨的男人你不能要求太高。他们遵循的是直来直去的“配方思维”,自由发挥的余地越少越好。

厨房家电的更新换代为男人下厨提供了技术支持,女性评价标准的变化也促使男人不断改变自我,加之此次疫情带来的充足假期,给男人们创造了开辟新战场的绝佳机会。如我们所见,男人由走进厨房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家务中,从而重新思考家庭的意义,一种新的家庭关系正在形成。

猜你喜欢

厨房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萌萌兔在哪里
拥有这些厨房神物“小改造”也能翻身
反腐败——从家庭开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我的厨房我做不了主
妈妈厨房
妈妈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