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关爱让孩子走出孤独

2020-05-21贺敏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共育闪光点儿童

贺敏

摘  要:在儿童群体中有一些孤独的孩子,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的刻板等现象。这些儿童受教育问题逐渐成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从帮助这些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针对孩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以期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孤独;爱;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8-0158-01

二年前,学校新生中来了一位瘦瘦的小男孩。个子不高,一双眼睛看起来挺可爱的。刚开始班主任还没太注意这孩子,可是后来没多久他就成为班主任关注的对象。孩子在教室里从来不听讲,上课总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比如,在作业本上乱涂、对着其他小朋友发呆等。老师下课找他谈心之后好像也没起到什么作用,他依然我行我素,就好像老师什么都没有说过一样。在课间的时候,所有小朋友都是三三两两出去一起玩,而他却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喜欢一个人玩耍,而且玩耍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一个人在操场上跳来跳去。

后来班主任从同学们那里了解到,他在班级里没有一个好朋友,他从来不和任何一个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一起玩,大家都不是很喜欢他。后来三个星期左右班主任发现孩子学习上也存在障碍,语文作业本上全是阿拉伯数字“123456789”。数学老师布置计算题他还是喜欢写“123456789”。体育老师反映大家都能学会的跳绳全班就他一个人学不会。好几次我去他们班听课,在课堂上所有孩子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就他一个人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又站起身子动一动,好像一个局外人一般。班主任感觉这个孩子可能有一定的问题,于是给我说了这个事,看能否帮帮这个孩子。

从孩子表现来看,具有这么一些特点:一是明显的情绪障碍,喜怒哀乐无常;二是喜欢重复一些简单、机械的动作;三是自言自语;四是难以与其他同学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

为满足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求,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班就读支持,提高教师和周围同学的接纳度,加强相关技巧技能的研究,使这样的儿童得到适宜的教育和科学的干预。

那么如何为这样的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呢?本人认为以下几点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1.坚持努力,不轻易放弃

学生某种不良行为是长期形成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意思。不良行为的矫正有时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需要老师或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总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孩子,尽量看到孩子优秀的一面,用孩子哪怕一点点进步来鼓励自己,激励孩子,不要遇到问题就轻言放弃。在本案中,该生孤独从小就已经存在,他缺少父母持续有效的关爱,如果家庭能给予他与成长相伴的温暖与爱,相信他一定不会再孤独。

2.挖掘孩子潜力,寻找闪光点,运用阳光教育

对这样的孩子而言,相比所谓的“缺点”而言,挖掘“闪光点”的意义会更大,对孩子有更深远的发展和影响。“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再蹩脚的孩子也有他自身的价值。这时如果我们老师能有一双亮眼睛,在看似平淡无奇中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放大,那么这个闪光点一定会像珍珠一样越来越大,最后耀眼夺目。案例中的小男孩最大的优点就是对老师有礼貌,看到熟悉的老师就会向你微笑。法国著名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它是自信架起的希望灯塔,是弱小者手心的一片爱的阳光,是乞丐心中一块美味的蛋糕,是融化冰山的熊熊烈火。

3.充分做好家校共育

现在有大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的责任就应该完全由学校和教师承担,而自己为孩子能做的无非是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条件。这样的观点,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中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其实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家长。而学生到了学校,教师承担的责任也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任务,而应该把“传道”放在教育的首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知识过关的人才。

关于家校共育,本人认为:首先,教师和家长应该互相尊重、地位平等。教师在对待家长的时候,不能因为个别家长对教师教育方式、方法的不理解,而对家长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交流问题,这样做只能让家长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教师的教育对象不仅仅只是学生。和学生家长相比,教师拥有更专业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更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要想在家校共育上达到更完美的效果,教师对家长教育理念的传授责无旁贷。

最后,教师和家长应该经常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只有沟通交流,家长才能知道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教师也能通过家长了解到孩子在离开学校之后的言行举止,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家长和老师才能够配合协作,把孩子身上的缺点尽早改善。

参考文献

[1]弗洛姆.爱的艺术[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2]张萍,张元元,杨勇.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04(09)

猜你喜欢

共育闪光点儿童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