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2020-05-21朱琼邢小娟
朱琼 邢小娟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内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在分析湖北省民营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优势和困难,并就此给予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一带一路”;挑战与困难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4.028
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推手、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创造市场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湖北省民营企业现状分析
1.1 民营企业托起荆楚“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40年,湖北省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18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为9919.95亿元,占GDP比重为55.2%,比2017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5%,对税收的贡献率为58.6%。全年全省民营企业百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0832.09亿元,同比增长10.7%;资产总额达11260.68亿元,同比增长42.1%;纳税总额达390.73亿元,同比增长23.0%。湖北省民营企业100强企业中有15家入围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企业数中部并列第一,全国并列第八,民营企业占据湖北经济半壁江山。
1.2 民营企业成为“一带一路”主力军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民营企业也加快步入全球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对外贸易方面,2018年湖北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810.8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1.9%,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第一大进出口主体地位,成为拉动全省外贸增长的主力。在境外投资项目方面,全省2016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中90%以上投资项目由民营企业完成,涉及汽车、生物医药、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的身影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批企业正向跨国公司迈进,融入“一带一路”实力逐渐增强。
2 湖北省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优势分析
2.1 经济全球化为湖北省民营企业拓展全球发展空间创造了条件
随着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趋势。特别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导致国际间开放性市场不断增加,新兴市场不断涌现,经济全球化进一步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民营企业。当前,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各地区的主要市场主体,经济全球化给民营企业带来竞争力冲击的同时,也为民营企业吸引外资、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机遇。湖北省民营企业积极抓住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2.2 国家政策叠加和省委省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是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坚实保障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重要省份,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对湖北的战略定位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同年提出要将包括武汉在内的内陆地区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层层战略的叠加为湖北省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湖北省省委、省政府也积极响应,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湖北省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创造了有利机遇。
2.3 优越的地理区位及独特的产能优势为民营企业对外产能输出提供便利基础设施
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地理位置承东启西、接南纳北、通江达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拥有“汉新欧”“宜新欧”国际货运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天河机场国际航线三大国际贸易大通道。同时,湖北是老工业基地,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达19个,位居中部第一,形成了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一系列具有国家影响力的产业部门。全省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有17个,国家鼓励“走出去”的12个行业中,有9个是湖北的优势产业。水利水电和桥梁工程产业保持世界一流水平,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湖北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互补性很强,有利于相关产业走出去开拓沿线国家市场。
2.4 省内优质的大中型央企、国企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经验借鉴
近年来,湖北企业开展跨国投资和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尤以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为主,2018年对外投资规模达到17.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到148.8亿美元。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中以大型的在鄂央企和我省国企为主。葛洲坝集团是电力集团“走出去”先锋队,在巴基斯坦承建的达苏水电站为巴方最大水电站;铁四院设计助力中国高铁驶向世界,参与设计的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是继20世纪坦赞铁路之后中国在海外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以中铁大桥局为代表的湖北建桥军团,在世界30多个国家设计建造了近200座大桥,为相关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型央企和国有企业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经验,同时借助“走出去”联盟发挥在鄂央企、国企开拓海外市场的优势,推动携手民营企业“抱团出海”。
3 湖北省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存在的困难
3.1 国际环境局势紧张
2018年,世界经济动能出现放缓迹象,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通胀水平和货币政策分化明显,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低迷,全球债务水平持续上升,金融市场持续震荡,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且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新的国际经济规则面临调整等,使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严峻。此外,“一带一路”建设贯穿欧亚大陆,涉及的国家中,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政治局势不稳、政策变动频繁,政治风险和政策风险成为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拦路虎”。
3.2 政策和制度环境有待完善
近年来,随着财税、金融和投资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和湖北省已密集出台一系列针对创新创业、中小企业投融资、新兴产业发展等财税金融方面利好政策,但许多政策还不完善、不配套,特别是减免税费、风险补偿等方面的政策缺失仍然存在。同时,中央和省级层面出台的惠企政策在基层难以落实到位,导致相关企业不能及时享受到政策紅利。此外,政府与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大多数民营企业不知道有什么政策,不知道哪些政策该找谁,不知道该如何享受政策,政策效力难以充分发挥。
3.3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严峻
湖北省90%的民营企业为中小企业,在境外银行中缺乏信用基础,融资渠道少,不具备担保条件,难以从境外银行获得贷款支持,而国内银行对民营企业走出去融资贷款的门槛较高,对企业融资的条件较严,手续较烦琐,时间周期较长,大大提高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也无形中提高了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甚至导致一些优质项目因融不到资金而错失良机。
3.4 民营企业自身综合实力有待增强
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湖北省民营经济科技基础薄弱,主要以粗放式的传统产业为主,对科技创新的依赖度较低,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跨国知名品牌较少。二是国际化人才缺失。尽管湖北省是融科技与教育基础优势的科教大省,科教实力大大领先于较多省份,在国内也处于领先水平,但湖北高科技成果转换率较低,科教资源对湖北企业“走出去”支撑作用不大,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民营企业国际化管理人才更是缺乏,严重制约了湖北省民营企业对外发展。三是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当前湖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的抵御风险和抗压能力有限,无法形成产业链的规模效应,且同一个产业的竞争关系明显大于合作关系,远远未能实现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
4 助力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
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湖北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湖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设开放型经济的基础。为进一步促进湖北民营企业“走出去”,提高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建议从政府、社会和民营企业自身三个层面下工夫。
4.1 政府应给予政策、金融及平台支撑
一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围绕湖北优势产业板块,高起点谋划“走出去”战略规划,并解决好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增强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的获得感,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去产能、去杠杆。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融资力度。加大产业基金、项目基金、行业基金的创建与扶持力度。加大中小企业依托股市等资本市场融资的引导力度,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增添融资力量。三是搭建工作平台。整合现有政府、商协会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等资源,搭建跨国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走出去”服务体系,建立协作机制。
4.2 社会应积极引导并做好各项服务
一是社会媒体要积极引导正面舆论宣传。对内宣传走出去优秀企业的成功典型案例,并组织先行成功“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介绍经验教训,以提高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信心和积极性;对外减少国外一些媒体负面解读中 国企业“走出去”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好的舆论条件。二是商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桥梁作用。组建更多、更专业的商会,提高商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商会也要积极“走出去”,要走在企业前面,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打好前战,并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到国外实地考察,寻找合适的合作投资机会;此外,还要利用自身非政府组织的优势,加强与国外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的协调沟通,进一步发挥好桥梁作用。
4.3 企业练好内功并创新走出去新模式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与外部的沟通、交流学习,通过参加行业协会论坛、国际间合作,与政府部门、业内竞争者、供应商、顾客等交流,多种途径掌握市场信息,搜寻市场机会。二是培养和引进国际型人才。加快跨国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国际化人才,吸收国外知识,掌握专业知识。三是加强企业间合作,创新集群式“走出去”。采用核心企业带动相关企业集群共同“走出去”,这样既可以降低海外投资成本,又能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 薄文广, 周燕愉, 李晓曼.促进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8(4):62-65.
[2] 蒋晶.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分析[J].价值工程,2017(32):16-18.
[3] 蓝庆新.应大力推进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9):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