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内涵建设 服务经济发展 奋力打造汉江流域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2020-05-21李中林邓志忠
李中林 邓志忠
摘 要: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教育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拓宽了教育渠道,但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也对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 职业院校 思政教育 创新
襄阳技师学院是一所公办的技工院校,由原襄阳市高级技工学校、襄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和襄阳市第三技工学校整合而成。现有在职教职工344人,在校生5000余人。开设有基础课、信息工程、汽车工程、机电工程、机械工程、商贸服务等6个系20余个专业。建校6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针,深化校企合作,注重内涵建设,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首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职业训练院建设国家级试点单位、中央电视台《中国大能手》实训竞赛基地,世界技能大赛湖北集训基地、汉江流域技能大赛竞赛基地、湖北省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师资培训基地和襄阳市公共实训基地,初步建成集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竞赛集训、公共实训、就业服务“六位一体”的汉江流域综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一、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夯实办学基础
学院新校区位于襄阳市东津新区,规划占地面积1008亩,预计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总投资5.49亿元。一期工程于2015年9月基本竣工并搬迁入住,二期工程于2016年11月18日开工建设,其中综合实训楼目前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图书馆也即将建设。按照规划,新校区全面建成后,将达到可容纳全日制在校生1万人,同时每年将承担各级各类社会培训2万人左右的办学规模。
二、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一是加强专业体系改革。紧贴襄阳产业发展,构建服务产业、动态调整的专业体系。围绕“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布局,一个系对接一个重点产业,一个专业对接多个骨干企业,把专业群建在产业群上,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以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加强工业产品设计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维护、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建设。目前,学院已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湖北省品牌专业6个,襄阳市紧缺技能型人才专业2个。
二是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推进“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岗位职业能力同步提升。先后建立了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5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构建了“校中厂、厂中校”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作为人社部一体化课程试点学校,学院以数控、机电一体化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引领,不断深化和拓展试点成果。逐步形成了与生产实践相匹配、具有专业特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和校本教材体系。同时,将技能大赛竞赛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合,制定新的课程标准,不断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推进培养目标改革。实施分层教学,逐步形成普通班与技能班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生入校先实行专业大类培养,进行技能通识教学。随后根据考核结果及学生意愿进行分流,择优组建技能班。普通班学业完成即推荐就业,技能班除备战技能大赛外,学业完成后可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
五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学院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建设与产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六是强化教学管理改革。按照过程控制、闭环管理原则,构建起覆盖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完善的教学制度管理和经常化的教学评估督导,实行全过程监控,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七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人才,从高校引进大学生、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另一方面培养人才。在抓好校本培训的基础上,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出国培训,赴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各级各类竞赛,逐步建立起一支以“荆楚工匠”“湖北省首席技师”和“隆中名匠”“隆中工匠”“襄阳市首席技师”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以“六位一体”为方向,不断丰富办学内涵
深入推进职业训练院试点,逐步实现了办学模式从单纯的学制教育向“六位一体”综合性培养模式的转型。在技工教育发展方面,招生规模持续保持在2000人以上。在开办中级班、高级班、预备技师班基础上,拓展了“3+2”“2+2”中级转高级、高级转预备技师模式,开设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单独招生班,满足了学生多层次培养需求。在湖北省率先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先后为江山重工、中日龙、万洲电器等数十家企业培养新型学徒制学员746人,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和普遍欢迎。在职业培训方面,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了社会培训鉴定中心,面向社会开展了企业新招员工培训、创业培训、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退役士兵培训、安全生产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规模超过10000人次。在公共实训方面,襄阳市政府于2015年将襄阳市公共实训基地布局在学院新校区,整体规划、同步建设。其主要任务就是适应全市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要求,定期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提升在岗人员的技能水平。在技师研修方面,集中优势师资,吸纳企业专家,校企共同组建起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机电技术、汽车维修、中式烹饪等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主要职责是技艺传承、师资队伍培养、技能人才交流、高技能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校企合作技能培训、技术难题攻关等。先后承担了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新技师培训等培训项目,为本市骨干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759人,其中培养高级技师109人,技师413人。在競赛集训方面,学院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积极承办湖北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大能手》、“数控刀客”全国总决赛、2018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大赛。逐步建立起校级—市赛—省赛—国赛—世界技能大赛纵向关联的递进式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及选拔培训体系。在就业服务方面。把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纳入课程体系。把就业工作前移至实习阶段,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稳定就业、优质就业。
四、以服务发展为目标,不断突显社会效益
对接行业产业,开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70%,为襄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在校企合作方面,充分发挥襄阳市第三职教联盟和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先后与襄阳市数十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基地、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和技能培训平台、师资培训平台和技术合作平台。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内涵,积极探索覆盖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技术研发、办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在校校合作方面,先后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高级技校、贵州省黔西县中等职业学校等学校合作,支持西南地区和民族地区职教发展。与高等职业学校或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探索“2+3”“3+3”合作模式,拓宽技校生升学渠道。在校政合作方面,先后与市经信委、宜城市、襄阳高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校企合作“从点到面”的跨越。2017年开始,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襄阳牛肉面”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开展“襄阳牛肉面”培训,打造出襄阳牛肉面培训品牌。2018年,学院被襄阳市总工会认定为“襄阳市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学院大力开展技能扶贫和教育扶贫,累计招收、培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90名。培训“对口援藏”项目藏族学员12名。
今后,襄阳技师学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争取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好更多的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襄阳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