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水墨画教学策略的设定

2020-05-21孙菊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水墨画熊猫水墨

孙菊

水墨画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笔墨情趣优美和谐,意境深远而独到,时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在幼儿园水墨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应对具体的教学情境时,应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把要突破的重难点组织起来,使活动内容的层次更加分明、重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幼儿在水墨画中大胆地表现自我。

一、“欣赏性分析”的观察策略——感受水墨情趣

幼儿在参与水墨画活动时首先要有兴趣,当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在水墨画教学中,我通过构建生动的情境、制造悬念以及提供多种素材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欣赏,激发幼儿主动地感受水墨情趣。

1. 构建情境,引发参与

传统的水墨画教学,多以单一临摹范画为主,幼儿缺少生活体验,就很难唤起情感上的回应,更不会有惊喜的作品产生。那么,要让幼儿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就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发幼儿欣赏。如在中班水墨画“小鸡一家”活动中,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创设情境,把幼儿带入大师齐白石的水墨画《鸡》的欣赏中,并与幼儿交流:“看,鸡妈妈鸡爸爸很着急,它们在找自己的宝宝呢!它们的宝宝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导幼儿思考,并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小鸡是小小的,全身毛绒绒的,有尖尖的嘴巴,有细细的两只小脚”。情境的创设给予了幼儿生动的感受,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投入水墨画的欣赏之中。

2. 抓住难点,细化分析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对于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的充分认识是从观察开始的。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但欣赏并非表面看看,而是深入地寻找美、观察美。因此,在水墨画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交流讨论的形式支持幼儿观察、分析画面表现的内容,抓住难点。

如在大班水墨画活动“熊猫”中,熊猫的动态表现是活动的一个难点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了多幅精选出来的熊猫实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和感受。从熊猫的不同形态入手,通过一层层的剖析,引导幼儿逐渐进入熊猫的世界。如在引导幼儿欣赏熊猫的不同动态、分析特点的环节中,我说:“看,这只熊猫在干什么?”接着分别出示图一:“坐,怎么吃竹子?说说手脚、身体的动作。”图二:“走,这只熊猫在哪里?是怎么散步的?”图三:“躺,哪里可爱?学学四脚朝天的动作。”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学学中感受熊猫的动态变化,并在游戏中掌握了该主题水墨画的难点。

3. 多种素材,引导欣赏

在水墨画活动中,除了实物图片的欣赏,教师还可以借助画家的水墨画、动画水墨作品或是幼儿水墨作品引导幼儿进行递进欣赏,以借助不同素材的特质来解决难题:实物图片解决水墨创作中的动态问题,大师水墨作品解决绘画技能技巧问题,幼儿作品解决背景处理问题。如欣赏大师的水墨熊猫时,我引导幼儿对水墨表现技能“勾画”和“抹墨” 进行观察和发现,并充分借助看、找、画的形式展开。在欣赏幼儿水墨作品时,讓幼儿感受作品中动物遮挡的表现、色彩的点缀等注意的点。

欣赏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多样的、有层次的素材让幼儿欣赏,不断帮助他们积累欣赏和学习水墨画的经验,为接下来的水墨画创作奠定基础。

二、“互动性探讨”的引导策略——了解水墨技巧

要让幼儿喜欢绘画的主题并乐于用水墨表现该主题,教师就要用幼儿“喜欢”的情感和互动性探讨策略,引导幼儿了解水墨绘画的技能技巧。因此,我在活动中积极投入情感,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引导幼儿自然地了解不同主题水墨表现的方法,发现水墨的美和趣。

1. 启发思考,突破重点

水墨画的笔墨情趣优美和谐、妙趣横生,意境深远而独到。对于幼儿来说,无论是对水墨的欣赏力还是表现力,都需要一点一滴积累。因此,我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将一些水墨绘画的技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活动中。在幼儿创作前,通过师幼互动,给予幼儿技能的示范、思维的启发,在提问、质疑、操作中拓宽幼儿创作的思路,为作品的创作丰富经验。

如在水墨画活动“熊猫”中,我用大师的水墨作品承上启下。在进入欣赏大师作品后,我用提问:“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表现的?怎么画的呢?”启发幼儿观察、了解水墨作画的基本方法如勾线、抹墨等。在重点突破上,我改变了传统枯燥无趣的讲解和示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幼儿在欣赏讲述中感悟水墨表现的不同用笔方法,当幼儿发现勾线处时,我就顺势引导他们伸出小手和“指挥棒”一起来勾画,在找出勾画的部位同时也学会了勾画的方法。当幼儿观察到浓浓的黑墨绘画处时,我及时提升:这是用抹墨的方法画的,接着就马上引导他们看看、找找抹墨的地方。然后,基于幼儿的观察进行总结:“画家就用两种既简单又富有变化的方法来表现熊猫的,这就是中国水墨画的味道。”让幼儿对水墨的表现方法以及水墨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一教学环节可谓是一举多得,在一问一说一做中,把技能技巧融入了幼儿的眼中和心里,重点就这样突破了。

2. 凸显细节,细腻深入

在示范环节中,教师与幼儿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抓住水墨创作的细节,通过师幼合作完成,既凸显教师的引领作用,又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如在示范画圆圆大大的熊猫头部的时候,我先给幼儿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幼儿大胆下笔尝试怎么画,然后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我在操作中提示:蘸墨、刮墨、勾线、用毛巾擦手等细节。同样,在鼓励幼儿用抹墨画熊猫耳朵时,我也与幼儿一起讲述着细节:将蘸好墨汁的笔侧过来压一压、抹一次后没完成再来一次。

教师成功把握范例的要点,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操作中,引导幼儿对出现的瑕疵进行弥补,使幼儿带着好奇的心情去观察,将水墨绘画的基本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了孩子。

三、“分层性指导”的支持策略——表现水墨文化

创作表现阶段是幼儿独立创作或是幼儿间合作操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或是具有发展价值的地方,教师应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运用相应的支持策略,以此提升幼儿创作的勇气和信心,并提高幼儿的水墨绘画技能。

1. 分层指导,破解构图

分层指导是指教师在了解幼儿个别差异和美术技能的最近发展区基础上,运用相应的互动策略对幼儿实施针对性、个别化的指导。分层指导既给予了幼儿提醒,又能让幼儿有自主思考和判断的空间,使互动变得更加有效。

如在水墨“青蛙”活动中,有的幼儿落笔大气,在表现出青蛙一个大大的头部后就停止了创作,我肯定说:“大大的头,真可爱,还可以画出大大的身体。”有的幼儿在宣纸下方画了一只小青蛙,我启发幼儿在空的位置可以再表现出一个青蛙,并且要注意大小的搭配、空间的处理。当有些技术相对成熟的幼儿完成青蛙后,我就用语言提示:“你的青蛙喜欢生活在哪里呢?”鼓励其适当添画背景。虽然每个幼儿创作的层次不同,但教师的指导让他们都能大胆的表现,并且树立了参与水墨活动的自信。

2. 寻找亮点,鼓励表扬

在水墨活动中,幼儿往往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难题,这时教师不需要直接将答案告诉幼儿,而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启发、鼓励幼儿。如在水墨画“熊猫”的创作过程中,一幼儿用纸横构图,并因把熊猫画得太大导致没有太多地方画身体了,这时她拿着毛笔左顾右盼,不知所措。看到后我没有责怪她的横构图,也没有责怪她停笔不画,而是说:“你和大家都不同,进行了横构图,而且大大的头真可爱,下面,我们可以画……” 她接着说出了“身体”。说完,她半信半疑地画起来,可是一笔下去都到底了,身体只有一半,更没有了画脚的空间,她更是着急。我又说:“不错,很大胆,这是一只半身熊猫,与众不同哦!”我的及时肯定化开了她所有的担心,于是她自信地添画起背景。在作品分享时,该幼儿激动地介绍起自己“熊猫”的“与众不同”。

猜你喜欢

水墨画熊猫水墨
牡 丹 (水墨画)
水墨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我爱“熊猫”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萌萌哒熊猫等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