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基建”机遇 助力天津高质量发展
2020-05-21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我国内外挑战叠加的形势下,“新基建”被推到稳经济、保增长、能够撬动中国新经济、点亮未来经济的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4月23日在陕西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好其对稳形势、促增长、调结构的引擎作用,对于推动天津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科学统筹规划与加强组织领导相统一,为有效推进“新基建”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新基建”关系天津经济发展大局,有效推进天津“新基建”,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坚持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协调推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制定“新基建”重点建设规划及相关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上,做好相关产业与“新基建”有效结合,在与“新基建”相关的重点产业领域进行科学布局,以此带动产业转型與经济发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推动“新基建”短期行动计划和中长期战略规划;把发展“新基建”列入天津“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明确战略导向,坚持短期促恢复与长期强基础相结合;围绕解决数据融合、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重点问题,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发展路线研究,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各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因区施策,对全市“新基建”工作进行全面梳理研究,拉出重点项目清单,明确目标任务、强化主体责任,相互协调,共同推进,形成全面推进“新基建”的统一行动;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推进“新基建”发展专项工作机制,坚持“问题清单”制度,加强工作协调及督办考核,妥善解决“新基建”发展中的问题;明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形成的公共基础设施的产权归属,保障不同投资主体的合理合法权益;推动成立市“新基建”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新基建”战略研究中心等决策咨询机构。
三是研究制定“新基建”相关配套政策。充分认识国家政策机遇的时效性,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抓紧出台促进“新基建”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体系,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建立与“新基建”相关的评价、考核体系,由相关决策咨询机构和专业研究机构对“新基建”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进行系统性、规律性研究,为制定“新基建”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研究支持,为相关项目的立项、评估提供决策参考。
二、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统一,创新“新基建”运营管理模式
“新基建”,关键在“新”,是要以改革创新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新基建,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避免走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主导的老路,探索“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共同发力的建设模式。
一是政府要在“有为”“有效”中保持“有限”。“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规模、建设周期、公益性成分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在“新基建”投资和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统筹规划、规范引导、监管监督、风险防范和营造环境等,而不是直接投资、上项目。因此,政府要在规划、土地、财政、资金等方面,拿出一些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治理能力,优化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环境。
二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新基建”具有更为鲜明的新技术属性、更强的专业性和需求导向性,必须与市场、企业的需求耦合,在实施中更多地依靠专业机构,注重发挥市场在“新基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比如,在信息类“新基建”领域,除5G基站、公共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外,应充分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给“新基建”营造一个优质的发展环境,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新基建”,创新发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重点促进和维护公平竞争,提高监管水平,提供有效信息服务,提升相关人力资本。坚决制止“政府包办”“一哄而上”,避免导致产能过剩等传统基建问题。
三是创新“新基建”运营管理模式。理顺政府、企业在“新基建”投资、建设、运营方面的关系,探索创新科学的投融资及管理运营模式。在保障基础设施运营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政府和企业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紧密合作的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管理模式。
三、坚持国家发展战略与城市功能定位相统一,加强“新基建”与支柱产业深度融合
在“新基建”布局中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城市功能定位,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优势,认真谋划、精心部署、扎实推进。
一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天津“新基建”布局要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一方面,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力。坚持与京冀两地协同开展5G网络布局,发挥三地互补优势,推动5G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际高铁、智能电网等跨区域“新基建”;在着力优化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环境上下功夫,“新基建”要围绕提高政务效率、社会治理水平、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发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增强对优质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力。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实现港口数字化、全自动转型升级,推进5G、北斗、物联网等技术在港口中的应用;加快港航一体化步伐,构建现代化航运体系;加强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在智慧港口等“新基建”方面的合作。
二是牢牢把握“一基地三区”城市功能定位。“新基建”布局要紧紧围绕天津城市功能定位。瞄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以“新基建”为抓手,做足“制造强市”文章,力争打造一批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抓住“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定位,加快港口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港口生产运营智能化水平,在国际智港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围绕“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定位,加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并在绿色金融、国际金融等领域先行创新;用好“改革开放先行区”定位,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推动“新基建”,加快政策探索和制度创新,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经验”。
三是针对城市已有产业布局发力。“新基建”布局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并结合各区产业布局,精准施策,加强各区间的协同性和关联性,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中心城区来说,加强“新基建”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重视“新基建”在社会治理、政务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民众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对远郊“老五县”来说,加快“新基建”对都市型农业的介入,加速农业增长方式从依赖自然资源向依赖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转变,推动农业农村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改造;通过数字经济打通城乡发展障碍,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对近郊“四区”来说,着力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以及大都市现代化功能,借力“新基建”,大力发展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会展经济等产业。对滨海新区来说,“新基建”应结合滨海新区已有优势支柱产业,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生态圈,突出产业发展特色,激励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新基建”相关业态发展。
四、坚持创新思维与政策支持相统一,为“新基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新基建”无论是技术门槛还是资金门槛都比较高,要使“新基建”成为发展新动能,进入经济新赛道,各级政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用好用足相关政策,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为“新基建”发展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是積极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在“新基建”的起步阶段,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引导性资金,并配合适当的财政政策工具鼓励社会资源向“新基建”领域流动。首先需要政府适度扩大财政支出,在保证财政收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新基建”投入比重。其次,要在保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对“新基建”行业及其全产业链企业实施定向的减税降费和补贴措施,比如税收减免、税收返还、产品补贴、贷款贴息等。三是加强配套政策的实施,比如打破区域之间行政壁垒和行业准入壁垒,实现“新基建”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用地政策方面,城市规划要为“新基建”预留足够的空间;要加快建立“新基建”技术和行业相关标准,避免标准不统一而导致重复建设或对接成本过高。
二是创新融资方式提供金融支撑。充分发挥国有金融机构的“风向标”作用,通过投融资项目向“新基建”倾斜来引导社会资本向“新基建”领域流动;创新运用多种项目融资及其组合形式,包括BOT、PPP、PFI、ABS等,有序实现“新基建”由依靠间接融资向依靠直接融资转变;合理利用证券融资,通过发行“新基建”专项债的方式筹集财政资金,设立“新基建”专项投资基金;充分发挥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功能作用,利用天津区域金融集聚高地的平台优势,适时推动PE、VC等新型融资形式在“新基建”领域的创新应用;用好用活自贸试验区政策,积极吸引国际投资助力“新基建”,引进外资的同时要注意引进先进技术,并尽快实现吸收和转化。
三是进一步优化科技与人才激励政策。强化“新基建”科技支撑,全力打造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借助国家“千人计划”、天津“海河英才”计划、“千企万人”计划、“131”创新人才工程、“天津滨海新区鲲鹏计划”等,在5G基建、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加快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对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给予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创业资助和投资奖励;对于数字技术企业引进和培育的技术骨干人才、或者通过猎头公司引进的高端或紧缺人才,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着力培养积累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或获得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大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企业、机构和个人,使天津成为高端人才集聚新高地,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贡献力量。
课题组成员:刘 中、徐 中、臧学英、
王坤岩、罗 琼
执笔人:臧学英、王坤岩、罗 琼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