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多维自信"
2020-05-21张铁梅李忠亮
张铁梅 李忠亮
当今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很多选择走西方式民主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普遍陷入民主化困境中而不能自拔,在西方式民主话语日渐式微的同时,植根于中国大地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与理论却取得了重大成功。树立中国民主的“多维自信”,建构中国民主理论的话语体系,是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需要,也为人类社会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道路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走的就是这样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和国情的道路。
综观当今世界,西方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悖论日渐凸显。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罗伯特·达尔认为,“民主的观念和信仰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深入人心,发扬光大。的确,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在政治积极分子和政治精英中间,反民主的意识形态黯然失色”。民主化的进程在西方世界垄断的话语体系下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和改变着二战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民主化运动处于高潮期。然而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那些当初盲目走上西方式民主道路的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民主化运动之后,随着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西方所谓包治百病的民主制度和治世良方的缺陷和弊端已经暴露无疑,也从实践上戳破了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种种所谓民主“神话”与政治“泡沫”。
中国今天的民主道路是经历了一番艰辛探索而建立起来的,它不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外部直接嵌入和直接效仿,而完全是在实现和发展民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独特的内生性的道路选择。自近代以来的数十年间,中国长期处于外敌入侵、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等各种内忧外患之中,各方势力、党派、团体都曾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曾轮番登场,但无一成功。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从制度构成上看,是“1+3”模式,即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加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三项基本政治制度组成的有机整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理体系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关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中国的民主制度设计是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障大多数人利益的实现为归宿。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民民主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进步的重要基础。相比于西方民主,中国的民主制度更多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不是个人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让大多数人掌握权力并有效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来行使权力就是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先进、最能体现民主本质的制度设计,因为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调动全国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所形成的强大的凝聚力和合力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依法治国则使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根本的保障,有效避免中国民主陷入国家主义或民粹主义的泥潭。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和国家最根本的制度,既能保证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给予地方以适当的自主权,既保证政策畅通、令行禁止,提高决策效率,又能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参政的积极性。这表明我们的民主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可以自豪而有底气地说,我们的政治制度是民主的、高效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自信”
民主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成果,是人类的普遍价值追求,但是为什么在实践中那么多实行民主制的国家并没有出现繁荣和稳定的局面,民主带来的更多是灾难而不是福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理论上对民主的认识不清。当今世界政治乱象的一个重大教训是,理论的大错误可以导致实践上的大灾难。
理论上应该正本清源,任何一种正确道路的选择和制度的设计都要有正确理论的支撑。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虽然共用“民主”一词,但是理论来源却不同,中国民主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的民主理论,而不是西方国家的民主理论传统。西方式民主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情况下,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民主运动在中国重新兴起,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比以往任何一种理论更加科学、系统、成熟。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民主因素应当成为在整个国家机体中创立自己的合理形式的现实因素”。民主不是商品,不能通过外部强行灌输,而必须依靠各个国家的内生演化才能发生发展。中国的民主就是结合中国的实际内生演化发展的结果。二是强调民主应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实质民主和程序民主的结合,而西方式民主正如列宁所说,“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在所谓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纯粹的民主愈发达,(排斥群众的)方法就愈巧妙,愈有效”。今天我们自己摸索出的这套民主模式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三是强调民主既是一种理念上的价值也是一种实践上的价值,民主本身就包含着二重性,即价值模式和实践模式,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價值模式而没有正确的实践模式,民主的价值也无从实现;同样,只有实践模式而没有价值模式,民主就失去了方向。无论是价值模式还是实践模式都源于自己国家的文明基因,而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又千差万别,因此所实行的民主制度也必然是多元化的。但是长期以来,在西方话语霸权的影响下,民主被异化为一元化特征,西方式民主才是正统,西方国家不承认世界各国民主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输入国则不分取舍地照搬照抄源于西方社会土壤的民主制度。这就是为什么在西方一些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模式使国家保持相对稳定而在其他国家却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不是要不要民主的问题,而是要什么样的民主的问题,而树立理论自信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基础和关键作用。中国民主道路的确立和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把民主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不断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也是一个把民主价值模式和实践模式与本国文明相匹配的过程。这一过程植根于中国实际,遵循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历经新中国70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逐渐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并在实践中进行贯彻、发展和完善,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主模式,与这个国家的文化基因密切相关。理论上需要正本清源,文化上更需要追根溯源。虽然中国近代的民主之路是从五四运动之后开启的,民主政治建设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从民主所包含的语境意义上来考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主思想的因素,这种思想无疑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走向,而且正是这种民主思想的不断完善才使得华夏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
中国是否具有民主文化传统主要是看传统文化典籍和实践中是否包含体现民主发展所需的前提要素、核心要素和基本要素。民主作为一种政治生活方式,参与其中的要素必然是多元的,但是无论是个人抑或各类团体组织、国家,其前提要素一定是人的权利意识和主体平等意识的觉醒。马克思指出:“人权首先表现为自然权利,因为有自我意识的活动集中于政治行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主体意识觉醒方面有大量的阐释,最著名的莫过于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平等意识方面,著名的有孟子提出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柳宗元提出的“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还有“等贵贱、均贫富”等思想无一不蕴含着主体平等意识的自觉,这些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实际上就是民主政治能够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或者说是前提条件。
民主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实现人民的统治,因此民主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民主权”,其现实表现就是人民掌握国家权力、安排国家制度,当全体人民掌握最高权力时便是民主政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关于主权在民、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君权民授的思想,比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而权乃归天子”等思想。尽管这些思想更多体现的是民本主义,与现在所讲的民主主义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已经是相当的进步,近代中国民主政治也正是传承了这些传统思想并以此作为理论来源之一不断地推进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尽管在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进步性民主思想只能是不系统、不成熟、不彻底的,更多的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再加上中国古代亚细亚社会结构的特点,社会结构的变迁非常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但是传统文化当中所蕴含的民主思想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已经深刻地印记在民族的成长进步中,无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民主道路的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传承着中国优秀文化的基因”。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模式自信”
國内外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种民主模式,即西方民主,检测、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民主国家只能以西方民主的概念、模式来进行裁定。纵观战后世界民主化的进程,那些按照西方民主样板模式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繁荣、发展和稳定,相反却因为水土不服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陷入长期的动荡和不安当中,甚至是走向内乱的深渊。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的东南亚诸多国家,如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到21世纪近10年以来的阿拉伯、叙利亚、乌克兰等诸多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和战乱危机,都证明了盲目输入西方民主模式的灾难性后果,也宣告了西方所标榜的民主模式和所谓的“普世价值”并不是万能的。
民主的模式本来就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列宁说过:“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式民主,就是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新型民主模式,是世界民主模式多样性的生动体现。脱离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西方民主并不适合中国,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特色的民主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模式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模式,又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民主模式,这一模式完全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独创的模式。
中国民主模式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定义:一是从制度构成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和三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有机整体;二是从实践形式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结合,并贯穿于四项民主制度中;三是从发展路径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党内民主、基层民主、人民民主的协同推进。这一民主模式的理想目标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中国民主发展模式的选择采取的是渐进的模式而非激进的模式,除其本身的制度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外,其发展形式和内容并不是僵化的、停滞的、封闭的静态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并不断完善的动态体系。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初期正值二战后世界民主化浪潮发生时期,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了西方式的民主道路,中国却没有盲目跟随,而是通过不懈地探索逐渐走上了一条独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确立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模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超的勇气和智慧。实践已经作出回答,中国道路的成功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和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完全正确的,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作者张铁梅系中共辽宁省长海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李忠亮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