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语言基本特征与应用方式研究
2020-05-21谢言
谢言
[摘 要]声乐教学具有鲜明的技巧性、艺术性、知识性特征,需要与之相契合的语言,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授课质量。基于此,文章在简要阐述声乐教学语言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当前声乐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方面深化了对声乐教学语言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能指导声乐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表达个人语言,以提高声乐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声乐教学语言 基本特征 应用方式
依据符号学理论,声乐教师组织个人语言就是一个“编码”的过程,而学生解读教师的语言则是一个“解码”的过程,因此,声乐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语言情境来“编码”教学语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学生“解码”过程中的理解、接受与认可。这也决定了声乐教学语言的特殊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
聲乐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1.知识传播的目的性特征
迥异于日常生活中随意、自由的聊天行为,声乐教学语言具有明显的目的性特征。声乐教学语言的核心目的是传播声乐知识,获得学生的理解、接受与认可,进而达到拓展学生声乐知识面、提高学生声乐技能水平、增强学生实操能力等教学目的,声乐教学语言只有有效传播知识,才能实现其价值。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拥有强烈的教学目的性,以目的为导向选择个人的语言风格,确定个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建构合适的语言表达内容,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度灵活调整个人语言,以便最大化地实现教学目的。
2.核心内容的抽象性特征
声乐教学涉及歌唱的发声原理、呼吸训练、共鸣训练、语言训练,以及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等诸多内容。每一项内容都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如歌唱的发声原理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气息运动轨迹,确定发声咬字部位的重心,正确打开和运用共鸣腔体,具有明显的认知与操作难度。声乐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地建构个人教学语言,以便于学生对于抽象性、复杂性的内容能准确认知和理解,快速提高其声乐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顺利实现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3.关键信息的标准化特征
声乐教师虽然是以口语化的方式表达声乐知识,甚至为了增强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会对个人语言进行通俗化、形象性的处理,但对于关键概念、词汇、信息点必须进行标准化表达。这样可使学生准确认知、记忆关键信息,便于其将来能够有效识别标准语言,可采用标准语言进行专业化沟通和交流,甚至能创作出标准的声乐作品。诸如歌唱发声原理中的腹式呼吸法,应实现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歌唱呼吸训练中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应找到歌唱时呼吸的对抗力和内口咽喉状态的反向平衡关系等,教师需标准化地表达这些训练要点,这也是声乐教学语言的又一特征。
声乐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教学语言”是传输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学生声乐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然而,目前很多声乐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方案上,很少重视个人语言的表达方式,导致声乐教学语言存在各种问题,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过于抽象造成学生认知障碍
声乐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复杂性特征,教学语言必须对其进行具象化、简单化的处理,才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声乐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接受,这是声乐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必须完成的一项从“知识”到“语言”的转化任务。目前,部分教师或者是因缺乏声乐教学语言具象化、简单化处理的意识,或者是因过于注重声乐语言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抑或是应用的教学方法不合理,导致他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引用、表述抽象化的声乐知识,对学生进行抽象化的分析和讲解。这就会给学生带来声乐知识的认知障碍,不能准确理解知识的核心内涵,不清楚教师传授的技法特征,不仅声乐课程学习效率低,甚至还会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强烈的排斥、抵触情绪,降低学生声乐学习的效率。
2.教学语言过度延伸造成学生认知模糊
声乐教学中的歌唱发声原理、呼吸训练、共鸣训练、语言训练、作品处理及钢琴伴奏等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自成一体,每一个点都可以外延出大量的相关知识。从声乐教学的角度来说,声乐教师可以适当地延伸知识,辅助学生的学习,但核心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认知、掌握和应用。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以核心知识点为主,适当外延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当前,部分声乐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自觉间便会从主体教学内容无限地向外延伸,涉及诸多与主体教学内容不相关的知识,甚至包含课外问题。这样会弱化主体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精炼性,既使学生无法深入解读、分析主体教学内容,又会对学生带来模糊的认知,影响其学习效率。
3.教学语言不够准确造成学生认知偏差
声乐课程知识虽然十分抽象,但却具有鲜明的技巧性,教师必须精准把握声乐知识的核心内涵及其反映的技巧方式,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声乐训练与表演,若是“差之毫厘”,便会“谬以千里”。诸如歌唱发声原理中的腹式呼吸法,要求学生能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张力;再如歌唱呼吸训练中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要求学生深吸气,将气息送到肺的底部,使横膈膜下降,向外扩展两肋,微收小腹。声乐教师必须用精准的语言对这些训练技巧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技术特征和实操方式。部分声乐教师在具象化、简单化处理声乐知识的过程中忽略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或者是忽略了学生对于特定语言形式、语言内容的解读方式,导致部分教学语言被学生误读、误解,轻则会使学生出现认知偏差,重则会给学生造成认知错误。
声乐教学语言的应用方式
声乐教学语言是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目标,组织和表达个人语言,使学生准确理解并全面接受语言背后的知识内容。教师应立足于声乐教学语言知识传播的目的性、核心内容的抽象性,及关键信息的标准化特征,在教学过程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立足学生认知能力设计教学语言
声乐教学语言绝不是教师“自弹自唱”的活动,更不是教师“随意表达”的行为,而是一个传输知识,并获得学生理解、接受与认可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过程,最终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其传输知识、语言表达的目的,关键在于学生对于语言符号所承载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当前,部分声乐教师之所以存在教学语言过于抽象而导致学生认知障碍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声乐教师仅从自身角度“编码”语言,缺少对学生语言“解码”能力的认识,造成学生对声乐教学语言认知不深入、不全面,甚至是不准确的问题。基于此,高校声乐教师一定要先深入分析目標授课对象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基于其对教学语言的接受与理解特征,将特定知识点转化为具象化、简单化的语言,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幽默性的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对教学语言的理解与接受,以有效掌握语言符号背后的核心知识点,进而提高声乐课程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2.加强教学内容的精炼化与针对性设计
延伸教学内容是辅助课程教学、深化学生对于特定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拓展学生声乐知识内涵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延伸教学必须有强烈的目的性、针对性和计划性,要严格控制延伸教学的“时间”和“分量”。当前,部分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之所以有因教学语言过度延伸而给学生造成认知模糊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延伸内容甚至是整个教学内容的规划,无法准确把握各部分的时间和分量,以致延伸知识过多、过乱。基于此,高校声乐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精炼化与针对性设计,一定要以提高特定知识点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目标,所有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语言的组织都必须以实现这一核心目标为依据开展。另外,教师一方面要用最精炼的语言阐述核心知识与延伸知识,使学生深刻体会教学语言及其所阐述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时刻意识到所组织和表达语言的针对性,明确特定语言表达的目的和意义,保证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有利于提升核心知识点教学。
3.注重声乐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声乐教学内容的技巧性、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声乐教学语言必须精准、有效,否则细微的语言偏差甚至是错误,便会造成学生认知障碍、理解错误。当前,部分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教学语言不够准确,给学生造成认知偏差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语言表达准确性的控制意识。对此,声乐教师首先要系统、深入、准确地了解声乐知识点的内涵与特征,其次要深刻认识提高声乐教学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分析自身语言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的准确性,保证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仔细琢磨后而表达出来的,不会出现语言偏差、知识错误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分析学生对于特定语言的认知方式,规范自身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避免学生出现误解、误读的问题。这就要求声乐教师须掌握正确的知识,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以提高声乐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整体来说,声乐教学语言是声乐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组织和表达的语言,具有知识传播的目的性、核心内容的抽象性、关键信息的标准化三方面特征。目前,部分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语言过于抽象造成学生认知障碍,教学语言过度延伸造成学生认知模糊,教学语言不够准确造成学生认知偏差的问题,弱化了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基于此,文章提出声乐教师一方面需要立足学生认知能力设计教学语言,加强教学内容的精炼化与针对性设计;另一方面要注重声乐教学语言准确性与有效性的处理,以最精炼、最准确、最有效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声乐知识,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立岗:《声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8。
[2]朱开来:《论声乐理论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关系》,《黄河之声》2018年第10期,第113-114页。
[3]王阳:《关于声乐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思考》,《北方音乐》2017年第8期,第228-229页。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