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资集聚助力淮安开放型经济发展

2020-05-21顾坤

唯实 2020年4期
关键词:台资淮安台商

顾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主张,这些都为我们推进开放型经济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淮安台资高地打造,做出“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战略布局。在2019年新年“第一会”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提出要“把(昆山)试点经验加快向淮安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推广复制,推动协同发展,在长江以北建设两岸合作的新高地”。省长吴政隆同志在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淮安台资集聚区建设”。淮安将坚定不移立足优势、强化特色,打造台资高地。

精心打造,成就台资集聚新高地

近年来,淮安立足自身实际,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引领先导战略,以台资高地建设为突破口和着力点,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对外开放道路,赢得了上级支持、台商青睐、社会肯定,台资高地成为淮安对外形象的靓丽名片,台资经济成为淮安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

政策汇聚。201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淮安建设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201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淮安台资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淮安台资集聚区建设省联席会议制度。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淮安台资集聚区建设,积极推进淮安、昆山台资经济协同发展,为淮安台资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障。淮安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把台资作为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主版块,聚力聚焦、狠抓突破,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台资高地建设的政策意见,特别是2017年国发5号文件、2018年“惠台31条”出台后,在全省率先出台“淮十条”“淮安58条”,彰显了打造台资高地的淮安决心、淮安速度。

项目富集。近年来,淮安台资集聚进一步加快,截至2019年10月,全市累计设立台资项目1337个,总投资198.4亿美元,协议台资100.68亿美元,到账台资61.69亿美元。其中,2017年全市协议台资额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2018年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数同比增长45%;2019年1月—10月协议台资额同比增长118%,实际到账台资全省前列、苏北第一,新增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数全省第二。台资占据淮安利用外资的“半壁江山”,形成“千家台企落户、千亿产值贡献、千名台商汇聚”的利用台资局面,成为长江以北重要的台资集聚区之一。

龙头带动。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淮安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摆在突出位置,把台资龙头引领作为主攻方向,以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为引领,致力于打造“433”优势特色产业体系。“433”体系中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均由台资企业作为龙头挑起大梁,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富士康科技、鹏鼎控股、明基达方电子等,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有敏实汽车等,盐化凹土新材料产业有实联化工等,食品产业有旺旺食品等。旗舰型项目的落户,带动若干关联项目的进入,助推企业向价值链的两端前延后伸,台资产业已经从制造业为主拓展到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其中鹏鼎控股、皇达花卉等成为全球“行业冠军”。

交流频密。近年来,淮台交流的平台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升。建立八大交流平台,成立大陆首家台商学院和臺创学院,淮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分别率团赴台开展经贸活动。仅2019年,以第十四届台商论坛、台湾·淮安周、淮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周、第二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等品牌活动为平台,累计新签约台资项目132个,协议投资额62亿美元,储备了丰富的项目资源,增加了持续发展的后劲。

持续发力,增添台资集聚新优势

当前全球范围内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明显放缓,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影响逐步显现,两岸关系形势复杂严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对台经贸合作面临较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淮安打造台资高地,既面临新的《外商投资法》即将实施、外资市场准入领域不断放宽、减税降费效应不断扩大、“惠台26条”新政陆续出台等共性机遇,也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

战略叠加。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的大运河文化带和淮安首提首倡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及江淮生态经济区“一区两带”战略在淮安形成“十”字交叉,“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淮安周边交汇叠加,这些重大战略机遇为淮安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对台经贸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发展空间。

交通提速。淮安是中国东部沿海的南北交汇点,是苏北的地理中心,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全国一流,全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内河的75%以上。淮安机场为一类航空口岸,已开通包括台北在内的30余条境内外航线,2019年1月—10月旅客吞吐量增幅列全国支线机场前列,正在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全力打造区域性航空货运枢纽。2019年12月16日,淮安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淮安正在加快形成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逐步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上海、3小时到北京的都市圈生活。

环境优化。在对台经贸实践中,淮安精心打造了“101%服务”品牌,不断升级“在合法合规诉求100%满足的基础上,主动为客商送一份惊喜”优质服务。创新开展“律企同行”“检企同行”等便民利企的特色化、专业化服务。全国台商台企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淮召开,淮安获评全省台商服务工作示范点,连续七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大陆地区投资环境“极力推荐城市”。2019年初,借助新一轮机构改革契机,组建市委营商环境优化办公室,是全省唯一的专门负责营商环境的工作机构。

聚力突破,推进台资集聚新跨越

进入新时代,面对扩大开放新形势,淮安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切嘱托为遵循,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抓手,全力实施“四项工程”,加快推进台资高地建设。

政策集成工程。聚焦国家新出台的扩大开放、惠台利企政策举措,全力抓好新政落地、机制落细、成效落实。突出新政落地转化,研究制定《外商投资法》《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及“惠台26条”“淮安58条”等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加强对台企台商的宣传培训,促进台企了解政策、会用政策。突出机制落细落实,积极借助淮安台资集聚区建设省级联席会议平台,进一步建立完善涉台服务机制,为台企台商在淮安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保駕护航。

项目汇聚工程。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举措,强化台资招商,做大做强台资产业集群。依托活动抓招商,充分利用每年一度的台商论坛、台湾·淮安周、淮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周、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等活动,全面对接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昆山)产业合作论坛等优质平台,推动淮台产业精准对接,集中签约一批产业投资项目。依托产业抓招商,紧紧围绕全市重点打造的“433”优势特色产业体系,结合台资产业特点,绘好台湾产业地理版图,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台资产业集聚,加快“建链”“补链”“强链”,促进现有产业转型升级与融合台资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依托龙头抓招商,突出以台引台、以商引商、增资扩股,加强与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台湾工业总会、电电公会等重要工商团体的联系与互动,加强与各级各地台商协会的沟通与联络,加强与落户台商、知名台商的共建与共商,全力突破知名台企、龙头台企的招引与合作,全力推进落户台企进一步新上项目、扩大产能,与淮安产业融合发展。

协同合作工程。认真贯彻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重要批示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昆山试验区与淮安台资集聚协同发展”部署,全面落实《关于促进昆山试验区与淮安台资集聚区协同发展的意见》要求,以淮昆共建台资合作产业园为主平台,更大力度、更大范围吸引台资优势富余产能集聚落户,推广复制昆山试验区成功经验,加强淮昆台资经济联动发展、差别发展。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促进长三角各地台协、台企、台商力量联合,共同组建长三角台协产业联盟,聚力推动长三角地区台资产业优化布局、联动发展。组织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与台湾重点产业园、科技园、重点行业协会开展深度合作,争取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交流、扶持企业发展方面取得实效。

服务升级工程。进一步升级“101%服务”,落实台企台商同等待遇,建设一流涉台营商环境。发挥淮安市台商服务中心和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作用,为台资企业提供落户、建厂、生产、营销、缴税等全过程服务,实现“进一个门,办所有事”。深入开展“与台企同行”“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周五会客室”“移动会客厅”等活动,整合各领域服务,链接线上、线下服务,形成全市服务一张网。进一步完善台商子女入学、就医、购房、社保、出行、参观游览、荣誉称号评选、维权等“绿色通道”,让台商台胞尽享平等化在淮生活。

淮安是一个诞生传奇的地方,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久久为功的坚定执着,以开拓创新的矢志追求,以加速隆起的台资高地建设新成果谱写淮安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传奇。

(作者系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淮安生态文旅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台资淮安台商
朱俊
携手三十载,昆台融合共发展
兩岸最快訊息傳遞管道 台商雜誌滿十三年 建立四地商業交易平台 同一刊號同步發行
游淮安府署
台商會長齊聚台北挺國民黨
那些感動的聲音……
黨派雲集挺台商
Children I Met In Brisbane He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