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 项目动态绩效激励机制的棘轮效应问题研究
2020-05-21王雪青刘云峰
王雪青,陈 婕,刘云峰
(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E-mail:ywchenjie@tju.edu.cn)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方通过签订特许协议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1]。由于PPP 项目存在较长的特许经营期,初始协议往往不能够完全覆盖未来存在的不确定性,因此构建有效的动态激励机制能够保障PPP项目各参与方的公平分担和持续合作[2]。
发改投资〔2016〕2231 号文件指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取得回报的依据。部分学者根据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对PPP 项目进行动态激励机制设计。Fearnley 等[3]研究了挪威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基于项目绩效测算出最优政府补偿激励。邓小鹏等[4]均衡PPP 项目中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满意度,建立PPP 项目绩效激励指标的动态调节机制,对PPP 项目进行动态调价和补贴。张宏等[5]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构建PPP项目绩效激励模型,讨论政府综合效用和社会资本方经济效用的影响因素,提出奖罚系数调整范围和优化建议。徐飞等[6]从动态角度出发,基于Holmstrom 和Tirole 激励模型设计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绩效激励合同,分析影响社会资本方最优努力水平和政府奖惩因子的相关因素,提出建立PPP 项目权变激励机制。王先甲等[7]以绩效评价结果为激励途径,构建同时考虑禀赋和努力水平的激励机制模型,探究PPP 项目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共存的激励问题。
然而,PPP 项目动态激励机制中往往存在棘轮效应[8],这是委托代理理论中动态激励的常见问题。棘轮效应认为,代理人业绩越好,委托人对代理人未来业绩要求就越高,当代理人意识到自身努力会引起标准的提高,就会选择降低其努力水平[9]。国内外学者对棘轮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棘轮效应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江渊等[10]指出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中存在广泛的棘轮效应。Charness等[11]研究表明,棘轮效应多存在于缺少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并提出增加竞争以改善棘轮效应。徐斯旸等[12]建立两阶段棘轮效应模型,对棘轮效应与风险承担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指出棘轮效应增加了银行业经营风险。王雪莲等[13]证明将前期产出对后期产出的影响引入动态激励机制有助于抑制棘轮效应,并建议将物质和精神激励手段结合运用。
当前学术界对PPP 领域的棘轮效应问题关注较少,仅仅是指出PPP 项目激励机制中存在棘轮效应[5~8],并未对棘轮效应的产生机理和应对措施展开研究。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PPP项目棘轮效应的负向激励机理,通过引入市场声誉机制探讨应对棘轮效应的方法,以期弱化动态绩效激励的棘轮效应,为PPP 项目动态绩效激励机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1 棘轮效应模型
1.1 模型假设
假设1:政府无法直接观测社会资本方的努力程度e,可以通过绩效产出p 来评估社会资本方的努力程度e。根据Holmstrom 和Tirole 激励模型[6],社会资本方的绩效函数为:
式中,p 表示社会资本方的绩效产出;e 表示社会资本方的努力程度;θ 表示社会资本方的能力禀赋水平;ε 表示不确定性的影响,ε 满足正态分布,其均值为0,方差为σ2。
假设2:PPP 项目的社会效益W 和经济效益B与项目绩效p 正相关[14],即:
式中,w(w>0)为社会效益系数;d(d>0)为经济效益系数;b0(b0≥0)为基本经济效益;ζ 和ξ 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风险的随机变量,均满足正态分布。
假设3:社会资本方的经济收益根据政府提供的激励条款确定。绩效激励条款由三部分组成:①政府给予社会资本方固定补贴α;②根据“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双方按照出资比例共享收益,社会资本方为β(β≥0),政府为1-β;③依据奖惩系数k(k≥0)和绩效标准p*,政府确定绩效奖励或绩效惩罚。社会资本方的经济收益为:
假设4:努力成本包括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质量、加快项目工期、提高工人薪资等,与社会资本方努力水平正相关,努力成本函数为:
式中,c 为社会资本方不随时间变化的成本系数,满足 ( ) 0C e′> , ( ) 0C e′> 。
假设5:风险成本效益函数u eρϖ-=- ,其中,ρ为绝对风险规避系数;ω 为实际取得的收益[9]。假设政府风险中性,社会资本方风险规避,政府在参与PPP 项目过程中具有不变的风险中性特征,ρ=0;根据社会资本方的收益分享比例β,得到社会资本方的风险成本为:
1.2 单阶段静态模型
在PPP 项目中,政府既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又必须保障社会公众的效益。假设φ(0≤φ≤1)为政府的社会效益权重,1-φ 为政府的经济效益权重,政府期望效益函数为:
前文假设了社会资本方呈现出风险规避的偏好,所以社会资本方的期望效益为收益均值减去风险成本,社会资本方的期望效益函数为:
PPP 项目激励机制设计时要满足两个约束条件:参与约束(IR),政府应保证社会资本方从项目中获得的期望效益不低于社会资本方的保留效益π0;激励相容约束(IC),政府要激励社会资本方,使其发挥最大潜力,就必须确保社会资本方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以政府期望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PPP 项目单阶段静态绩效激励模型:
根据上述模型进行求解,确定社会资本方期望效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得到单阶段静态社会资本方最优努力程度:
1.3 两阶段动态模型
为了使动态绩效激励模型结果更加直观又不失一般性,构建PPP项目两阶段动态绩效激励模型。假设两阶段奖惩系数k 不变,采用修正系数λ进行绩效标准的调整,项目开始前政府对同类型PPP 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调研,确定第一阶段绩效标准,第一阶段末根据第一阶段实际绩效产出结果来制定第二阶段的绩效标准为:
在两阶段动态绩效激励机制下,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会考虑两个阶段总的综合效益。本文考虑贴现因子δ(0≤δ≤1),以政府期望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PPP 项目动态绩效激励模型:
根据上述模型进行求解,对e1,e2求偏导,得到第一、二阶段最优努力程度:
根据式(2)、式(3)、式(4)求得两阶段社会资本方最优经济效益sn:
根据式(2)、式(3)、式(4)求得两阶段政府最优社会效益政府最优经济效益政府最优综合效益
2 棘轮效应分析
2.1 棘轮效应下社会资本方努力程度变化
2.2 棘轮效应下社会资本方经济效益变化
将社会资本方两阶段动态经济效益与最优静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得到棘轮效应下社会资本方经济效益变化 sπΔ :
2.3 棘轮效应下政府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变化
同理,将动态和静态模型下政府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进行比较,得到棘轮效应下政府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变化
(3)政府综合效益变化分析。在棘轮效应的影响下,只有满足了以下条件:即社会资本方第一阶段的绩效产出p1高于绩效标准 p*1的部分政府调整绩效标准后两阶段的综合效益才得到提升,此时,增加的经济效益补偿了一部分受损的社会效益。
3 弱化棘轮效应
PPP 项目绩效激励机制主要是对社会资本方进行显性激励,较少考虑声誉对社会资本方的隐性激励作用[15]。委托人通过对代理人的声誉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继续合作以及如何合作,从而影响代理人未来的合作机会及收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其机会主义行为[16]。
市场声誉效应是市场对参与的行为主体形成的评价机制。在PPP 项目动态绩效激励机制中,政府可以对社会资本方声誉进行评价,社会资本方表现得越好,政府对社会资本方的评价越高,社会资本方当期的收益就越大。显然,市场声誉效应在激励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是隐性的,这一部分的效应大小可以假设为ηp,其中η(η>0)表示市场声誉效应系数,社会资本方的收益为:
其他条件与上节相同,可求得考虑市场声誉效应前后,社会资本方最优努力程度、社会资本方最优经济效益、政府最优综合效益的变化如表1 所示。
对声誉效应前后动静态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比较考虑声誉前后社会资本方的努力程度,发现市场声誉效应使社会资本方第一、二阶段的努力程度提高了η/c,即相对于不考虑市场声誉效应的绩效激励机制而言,市场声誉效应使棘轮效应得到弱化。
表1 声誉效应前后动静态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2)比较考虑市场声誉机制后社会资本方两阶段的努力程度,发现社会资本方第一阶段的努力程度仍然低于第二阶段的努力程度,这表明市场声誉机制虽然使棘轮效应得到弱化,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棘轮效应的影响。
(3)比较考虑声誉前后社会资本方的经济效益变化,发现市场声誉效应使社会资本方的经济效益提高了δkλη/c,这证明了市场声誉效应的隐性激励作用。
(4)比较考虑声誉前后政府综合效益的变化,发现对政府社会效益而言,市场声誉效应对于政府社会效益并没有影响,显然,声誉是外部市场对社会资本方能力水平的综合评价,对社会效益并无明显促进作用。对政府经济效益而言,市场声誉效应使政府经济效益提高了δkλη/c,这来自于社会资本方努力程度提高带来的PPP 项目绩效产出的增加,进而提高政府经济效益。
4 PPP 项目动态绩效激励措施与建议
棘轮效应下社会资本方会选择降低第一阶段的努力程度使总的经济效益增加,导致社会效益受损,政府激励期望难以实现。因此,为弱化棘轮效应的影响,需要完善PPP 项目动态绩效激励设计,建立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相结合的动态绩效激励机制。
4.1 显性激励
PPP 项目动态绩效激励机制的显性激励分为两部分:绩效激励和补贴激励。
(1)绩效激励。绩效激励包括绩效标准激励和绩效奖惩激励。绩效标准激励是指政府要求社会资本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达到某一最低标准,该方式对社会资本方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但存在巨 大的监管成本和运行成本;绩效奖惩激励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奖惩系数,对社会资本方运营良好进行奖励,同时对其经营不善进行处罚。绩效标准激励和绩效奖惩激励的结合运用,可以有效降低开展政府绩效监管的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灵活地调整绩效标准或者奖惩系数。
(2)补贴激励。补贴激励主要指政府的经济补贴。一般情况下,PPP 项目往往具有准公益性特性,需要政府持续的财政补贴,其具体数额是根据不同PPP 项目特点单独确定的,在PPP 项目动态绩效激励模型中,可以看作是政府为满足社会资本方参与PPP 项目的保留效益π0。
4.2 隐性激励
市场声誉效应在激励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是隐性的,其强弱取决于外部市场的声誉评价体系和竞争激烈程度,声誉评价体系越完善,市场竞争越激烈,市场声誉效应的隐性激励就越强。考虑到PPP项目市场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项目产品和服务难以存在充分竞争的情形,市场较难形成自发的评价机制,建议政府完善绩效监管体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PPP 项目企业信用评价系统,统计社会资本方的绩效评价结果并予以公示,为声誉评价提供信息平台。政府部门可以运用信用评价系统对社会资本方以往声誉进行评估,声誉较好的社会资本方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从而激励社会资本方不断完善项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5 结语
本文建立单阶段静态绩效激励模型和两阶段动态绩效激励模型,结果表明:棘轮效应下社会资本方通过选择降低第一阶段的努力程度使总的经济效益增加,导致社会效益受损,而只有满足社会资本方第一阶段绩效产出p1超出第一阶段绩效标准部分大于(d-βd-k)/c,政府经济效益增加,反之,即使社会资本方绩效产出p1高于绩效标准,但超出部分小于(d-βd-k)/c,政府经济效益减少;并将市场声誉写入模型,结果表明:市场声誉促使社会资本方第一、二阶段的努力程度提高了η/c,使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经济效益提高了δkλη/c,然而市场声誉对社会效益并无促进作用,社会资本方第一阶段的努力程度仍然低于第二阶段,即市场声誉虽然使棘轮效应得到弱化,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棘轮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