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一体化背景下创业资源配置研究
——基于京津冀大学生禀赋和意愿的调研
2020-05-21沈映春李婉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文/沈映春 李婉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京津冀创业活动现状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部署,承担着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的重要责任。在战略发展的进程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向引领的创新热潮,无疑为京津冀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一体化的中坚力量。
京津冀地区在近年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过快,京津冀产业分工中,部分传统制造企业搬迁河北,为其提供大量就业创业机会,但政府、高校在推动创业工作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新兴政策解读不充分,在创业引导上,忽视了企业的创业孵化作用,卓越的学生创业思想与创业项目难以走出校园落实到公司实体。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国家区域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对于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经济意义;同时,成熟稳定的创业生态系统也极大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在系统中,大学生作为社会新兴主体,具有强大学习能力和创新潜质,是创业的中坚力量,也是研究京津冀地区创业环境与创业资源优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同时,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学研政策的不断深化,新兴企业的出现展现出“学院派”创业者作为当今创业重要主体的潜力,其以在高等院校学习为创业基础,技术技能水平高,客户视角单纯,虽存在资金筹措难等问题,但对创业的定位领先于“草根派”创业者。由此,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于创业资源的配置具有关键意义。其中,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源自于个体本身的心理成就需求,即创业意愿的形成和创业行为的选择受创业禀赋的影响,而此种禀赋大部分由客观环境塑造。由此,京津冀一体化创业资源配置所出现的问题点与影响三地大学生创业禀赋形成的环境因素有密切联系。现存问题主要有:
(一)京津冀三地创业资源落差明显
从总体环境上来看,虽然京津冀三地的科技创业综合竞争实力雄厚,但创新创业要素自发进行流动,形成京津冀创新创业群落,但是创新基础不均衡。北京作为首都,其创业资源及人才过度聚集,存在创业者的“虹吸效应”,而天津与河北仍然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群落的梯度落差明显,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创业资源、人才向北京集聚,结构性资源错位的诸多因素影响下形成了“断崖式”差距。京津冀三地创业资源价值交换不通畅,分配不均衡,协作化的创业合作机制尚未形成,需要调配创新创业资源,发挥津冀优势,均衡人才分配。而想要留住人才,就必须了解大学生的创业禀赋及需求,从而“因人制宜”建立合理的创业机制。
(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专业人才短缺
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三地的产业结构面临着换代升级的任务,需要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而产业的急速更新换代必然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势态发生转变,各类资源在区域间的快速流动,催生出众多新生经济增长点。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崛起,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但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建设时间短,速度快,给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时间较为有限,三地学生缺乏有效的实践经验,创业实践资源不平衡给其创业起步造成阻碍,导致现有新兴产业点上缺乏相应人才支撑小微企业发展。
(三)京津冀创新创业成果流失严重
作为全国科技创业中心,北京本应具有带动津冀地区创新创业的任务,但由于城市等级的不同限制成果扩散,以及国内其他相似等级区域的吸引,北京中关村为首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创业成果流向外区域现象严重。要解决炮弹效应带来的问题,需要从影响大学生禀赋塑造的环境因素着手,建设相应的配套创新创业政策制度,对人才及创新创业成果的流失形成一定的控制。
二、京津冀创业资源特点
项目组调研了京津冀地区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四层次学历大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809份。从GEM创业条件中挑选资金、创业准备活动、制度、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氛围、市场开放程度七大创业因素,结合学生禀赋打分,综合调查影响学生创业禀赋形成的环境因素。在问卷数据处理上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层进行主要因素筛选。
本科生问卷反馈数据中,北京市前期创业准备活动较为丰富,同时拥有制度和资金优势,天津的市场开放程度较高,小微企业进驻市场门槛较低,且政策扶持力度大,而河北资金、教育培训和准备活动不足,创业文化环境稍差。在硕士研究生反馈数据中,北京除制度资金占优势外,创业教育培训也较为丰富,天津创业者拥有丰富创业准备活动和制度资金扶持,河北的短板为文化环境、资金和制度;在博士生数据中,北京资金、制度扶持力度大,创业文化氛围浓厚,天津的教育培训、准备活动和制度条件占优势,而河北劣势为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和创业文化环境;大专学生更注重三地的创业准备活动建设,除此之外,他们对北京教育培训和资金支持评价较高,认为天津市场开放程度高、教育培训资源充足,但认为河北地区资金、制度建设较不完善,市场开放程度低。
综上,北京在创业资源配置中资金支持和制度扶持占有绝对优势,天津前期准备活动、教育培训开展充分,制度上对于学院派创业者的扶持力度高、市场较为开放,而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的落差点主要在资金、创业文化氛围和制度建设上。数据反映京津冀三地创业资源的不同特点。
(一)北京市
北京总体上具有较强制度、资金、教育培训和创业准备活动优势。经济条件占据绝对优势,资金方面对大学生的困扰较少。从受教育层次来看,大专和本科学生由于专业技能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对个人或团体的创业活动都有一定障碍,创业实践人数较少。其关注的问题集中在学校提供的创业准备活动和教育培训上;硕士生和博士生具备更多创业所需知识技能,在创业的实践中更关心资金和相关政策。而北京在资金、制度和文化氛围上具有较强优势。
从我们对成功创业者的访谈中印证了这点。从事科普创业的王先生指出,由于科普教育在中国是新兴行业,而知乎、果壳、中科院物理所等相关产业和单位集中在北京,具有其他地区没有的资源平台和创业文化氛围,在创业的基础行业上占领高地,尤其是学院派独有的高校教育、文化优势在北京发挥得淋漓尽致,“学校的培养和资源的提供对我的创业有很大帮助”,他说。
从事早期社交网络创业的肖先生认为北京的创业文化和氛围是他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学校位于中关村科技文化圈,高校及科技资源充足,创业者集聚,志同道合者多,创业氛围好,同时,政府给予互联网行业充足的制度政策和资金场地资源,是其创业的环境基石。但他同时也指出北京创业资源配置的问题,政府和高校放宽创业门槛,造成创业者压力大、创业资源浪费现象,尤其在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行业,创业者数量过多但资质差距过大,存在严重跟风现象,行业良莠不齐拉低创业行业水平,导致用户大量损失,社会资源大量浪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三位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均对北京的创业资金和制度有较高评价。但他们同时也指出,北京过于优渥的创业条件必将吸引过多人才流入,引发人才拥挤问题,竞争压力大。同时人口流动有可能造成创业成果大规模转移和创业趋同等问题。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中“虹吸效应”过于明显,且创业成果流出京津冀地区情况加重,北京应调整自己的定位,将有限的强势创业资源在京津冀地区合理调配。
(二)天津市
天津市高等院校密集程度低于北京,创业资源不易出现饱和,创业初始教育可以覆盖大部分层次的学生,学生接触创业准备活动和教育培训的机会多,在大学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中评价较高。
天津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宽松制度极大地促进该地区对企业、资本、技术以及人才的吸引力,使天津市的创业形成独特风格,在京津冀的创业系统中发挥桥梁作用。
访谈中,余同学十分看好天津的创业环境,她认为天津的创业开放程度是值得关注的。周同学认为南开大学的创业e课堂和“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是他们创业准备阶段的契机,而徐同学生活在天津滨海新区,亲眼见证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他们同时表示天津需要进一步利用好开放包容的制度优势,吸纳创业人才并输出优秀项目。
从事运动康复和律师事务所的两位创业者王先生和尹先生均称赞了天津的资金和制度政策。王先生指出,现阶段每年都能收到政府的专项资金,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关注度也在攀升。但他们也认为北京的资源相比还是最优质的,仍需加强和北京的联系。尹先生认为,天津要充分发挥开放包容的制度优势,继续开放市场迎接人才,同时需要努力建立高效的资源共享平台。
(三)河北省
河北省在资金、创业文化环境、教育培训、创业准备活动方面均与北京、天津有较大差距,也是京津冀一体化创业资源配置的落差中心点。河北省产业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其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且缺乏驱动力。同时,河北在高校建设中明显落后于北京、天津地区,创业文化环境和教育培训缺少生长沃土,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在京津冀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急需资金支持和配套的创业孵化机制来吸引人才。
河北高校分散,创新氛围难以形成。调研中,来自河北的王同学多角度描述河北在创业环境上的不足。她认为河北的高等院校数量较少,等级较低,且由于学校分布较为分散,大多为跨市设立,良好的创业合作环境难以建立。创业氛围也因校而异,单一院校力量薄弱难以形成气候,河北省总体的创业生态圈建设就缺乏有效纽带。她认为,北京高校分布比较集中,如“学院路”“高等教育园区”等的存在,最大限度将各个学校的优势发挥出来,形成有益创业关系网,创业氛围也因此得以浓厚。
河北省加强资金投入留住人才。河北的胡同学对于河北创业环境的评价侧重于政策与资金支持。他认为现在的河北对于创业者的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大。而吸引他前往创业的北京,政策颁布和资金补助都比较完备,走在国家前列。考虑家乡熟悉的环境和人脉,胡同学认为若河北今后加强资金投入与政府支持,将会有利于留下他这样的河北高校大学生。
河北工业大学的杜同学和郭同学同时也指出,作为河北省唯一的一所211院校,河北工业大学本应享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但政府对于学校的创业资金倾斜和政策支持几乎没有听说过,在资金支持上河北存在缺陷。
对于已投身创业活动的河北大学生来说,河北高校较少,教育资源稀缺。所以河北的创业成功案例中,科技含量明显低于北京、天津。北京、天津的创业多以高新技术为基石,围绕互联网平台展开创业活动。而河北大部分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不高,如养殖、商业零售等,并以个体为主。这导致河北大学生创业对教育培训等要求不高,而对于创业启动金需求较为旺盛。另一方面,高校资源不平衡的现状与高速发展的信息市场需求不匹配,在校大学生急需良好高校联盟和创业文化氛围,需要给予他们充足的创业技能和准备知识。
虽然河北存在创新基础差的问题,但近些年与京津创新产业的联系凸显出河北创新资源引力点。以河北衡水桃城创业小镇为例,其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关村e谷在河北衡水建立的子公司,为河北创业者提供辅导培训、产业孵化等系列服务。通过对小镇负责人员的访谈,了解到虽然河北地区整体创新创业基础不牢固,但正因如此,河北政府近年来推动创业发展的意愿和积极性明显提高,重视程度强,在小镇提出的“一事一议”运营模式中,政府根据企业不同需求点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同时,由于河北目前创业领域较窄,创业竞争压力小,对于新兴创业产业的接受程度高,政府兼容度大,对于创业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利。中关村e谷入驻河北后,也带动衡水地区创业氛围的不断提升。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整体上,在创业资源禀赋方面,北京地区处于龙头地位,创业制度完备、资源和资金较为充足,创业氛围好,是大部分人才创业的首选,但是要注意北京作为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和“成果外流”问题。天津市的优势是开放包容,在三地的一体化建设中需加强协作,发挥“中转站”作用,发挥“成长型”创业城市的兼容优势,加大定向定点资金投入,为学院派创业者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河北要发挥“成长型”创业地区的兼容优势,弥补短板。基于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强创业基础设施建设,走全方位孵化道路
大学的实验室设备、校园创业文化、高校科技园的完善程度、社会网络、创业资金、人才、教育培训等基础设施条件对大学生创业会产生重要影响。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三地需走全方位创业孵化道路,从资金、技术、社交、投资等方面进行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三地根据已有基础发挥自身优势,北京市创业孵化企业数量庞大,创业基础条件优越,在三地建设中需进行合理辐射,借鉴衡水桃园小镇、天津创业大街、沧州北京科创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的已有经验,让创业孵化基地最大限度地走出北京,惠及津冀;天津市在引进北京先进技术的同时,向河北薄弱地区输出创业资源;河北地区处于弱势地位,急需优良经验的借鉴和先进技术的扶持,在已有京津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孵化培育机构、创新人才培育基地、科技园的建设,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加强京津冀三地在创业准备活动建设上的联动。
(二)完善京津冀高校合作机制和智库建设,培育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大环境中,高校教育为“学院派”创业者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撑,同时是创业文化氛围培育的沃土。京津冀一体化中河北高校教育成为创业资源短板,其整体水平低、重视程度弱、协作机会少的缺点导致河北创业氛围差,人才吸引力小,而北京天津的名校聚集效应为两地带来创业人才资源。短期内,京津冀要极大完善高校合作机制,发挥京津优质高等院校带头作用,与河北院校形成一定的对点帮扶,在学校创业教育培训和实践中给予河北高校支持,安排河北高校创业管理队伍赴京津学习,同时调配部分京津师资在河北进行指导,使用网络远程帮扶模式进行创业授课、制度指导、信息传递等工作。同时完善高校智库建设,为三地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创业有关基础知识和实用信息,打造高校交流平台,加强高校信息互联互通。
长期建设中,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倡导创业价值新导向,普及创业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意识、挑战意识和自我效能感,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河北高校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自己的重点学科。和京津一流高校合作,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效留住人才,使其在创业文化的体验中稳固“返冀建设”的创业精神,推动三地有效一体化发展。
(三)加强政策区域性协作,保证人才和创业成果合理流动
京津冀一体化中北京市创业制度范围广,但北京政府过低的创业门槛导致人才虹吸效应严重,创业者数量过多但资质差距过大,创业压力增加,资源浪费和创业成果外流严重;相反,河北省政府吸纳创业积极性高,但由于人才不足导致创业境况不如意。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创业资源配置中,要加强制度的区域协作,北京天津在已有创业基础上,适度抬高创业门槛,筛选优质创业项目,减少虹吸效应副作用。同时,河北政府加大“一事一议”的政策范围,对不同创业企业需求点提供相应政策,用制度兼容优势吸引京津创业人才,将部分创业成果向河北进行引流,缩小三地创业资源差距,形成京津冀创业共同发展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