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1 678例荨麻疹患者过敏原分布及临床意义研究
2020-05-21沈宇欢
沈宇欢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14]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人群患病率大于1%[2-3],将近40%的患者会出现血管性水肿[4],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5]。其病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常为暂时性,包括物理刺激、食物、药物、植入物以及运动等;内源性常为持续性,包括慢性隐匿性感染、肥大细胞对IgE高敏感性、针对IgE的自身免疫记忆慢性疾病等[6-7]。可见其病因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对1 678例门诊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分析,期望为本地区荨麻疹患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门诊诊断为荨麻疹的患者,共计1 678例。将患者分为3组,儿童少年组(<18岁)、青年组(18~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
1.2 方法 采用德国MEDIWISS Analytic GmbH公司生产的AllergyScreen过敏原检测试剂盒,以免疫印迹法原理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步骤测定9类吸入性过敏原,包括蟑螂、屋尘、户尘螨、猫毛皮屑、狗毛皮屑、桑树、树花粉(杨树、栎树、柳树、梧桐、榆树)、混合草(矮豚草、蒿草、葎草、藜)、混合霉菌(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10类食入性过敏原,包括牛肉、鸡蛋白、蟹、虾、菠萝、贝、牛奶(混合)、腰果、芒果及苋,共19类过敏原物质的特异性IgE抗体(sIgE)水平和总IgE抗体水平。sIgE以≥0.35 IU/mL为阳性,总IgE以≥100 kU/L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共入选荨麻疹患者1 678例,其中男682例,女996例,过敏原检测总IgE阳性共计1 476例,为总病例数的87.96%,其中男617例,女859例。男性荨麻疹患者中总IgE阳性率为90.47%,女性阳性率为86.24%。男性的总IgE阳性率高于女性(χ2=6.822,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018年荨麻疹总例数及总IgE阳性例数 例
2.2 对1 476例总IgE阳性的荨麻疹患者进一步分析,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占比74.59%,食入性过敏原阳性占比41.60%,吸入性过敏原前3种为尘螨、点青霉和杨树,食入性过敏原前3种为腰果、牛奶和鸡蛋白,见表2。
表2 1 476例总IgE阳性的荨麻疹患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 例(%)
2.3 对特异性IgE阳性的834例(总病例数的49.7%)患者进行分析,57.91%的患者为1种sIgE阳性,1种以上IgE阳性的为42.09%,最多的有12种sIgE阳性,见表3。
表3 特异性IgE阳性患者过敏原数量分析 例(%)
2.4 儿童少年组、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总IgE阳性率分别为94.74%、87.42%和82.55%。儿童少年组和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2,P=0.000);儿童少年组和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07,P=0.000);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1,P=0.031),见表 4。
2.5 分析2018年各月份荨麻疹患者例数及总IgE阳性例数,其中7、8月份患者例数并列最多,为182例,10月份总IgE检测阳性例数最多,为160例,见图1。
图1 2018年各月份荨麻疹病例数及总IgE检测阳性例数比较
3 讨论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但肥大细胞在发病过程中起中心作用,其活化并脱颗粒,导致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释放,是影响荨麻疹发生、发展、预后的关键[7]。诱导肥大细胞活化并脱颗粒的机制包括免疫性、非免疫性和特发性。而免疫性机制包括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IgE依赖的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补体系统介导等途径,因此对荨麻疹患者的IgE检测显得尤为重要[6-8]。
本文纳入本院门诊荨麻疹患者1678例,因纳入病例较多,没有预先制定统一标准进行诊断,完全由各个医生独自诊断,可能会对荨麻疹的诊断有所出入,这是本文不足的地方,本文对sIgE检测值的处理上,严格按照大于临界值0.35IU/mL为阳性进行判断,对于一些略大于0.35 IU/mL的患者是否判断为过敏还有待探究。很多疾病都可能导致IgE的上升,总IgE的升高并不一定是过敏,同时也可能存在着本检测范围之外的过敏原,如总IgE阳性,而sIgE阴性的结果,故本文分析了荨麻疹患者的总IgE水平。本文得到的杭州地区荨麻疹患者总IgE阳性率为87.96%,略低于王乖娟等[9]报道的威海地区96.24%,男性的总IgE阳性率高于女性,与威海地区不同,sIgE阳性率49.7%高于吕世超等[10]报道的北京地区的35.1%,这可能与地区之间的饮食、环境、气候等差异有关。
过敏原可分为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2大类,本文对这2类的过敏原的20多种sIgE分析后发现,吸入性过敏原比例74.59%大于食入性过敏原41.60%,二者相加超过100%是由于部分患者有1种以上的过敏原存在,其中包含了2种类别的过敏原。可见杭州地区荨麻疹患者主要为吸入性过敏原导致,前3种为尘螨、点青霉和杨树,这跟本地区气候密切相关,本地区沿海且城市有京杭大运河、钱塘江贯穿,降雨多,常年空气湿润,利于尘螨、霉菌生长繁殖。对于食入性过敏原,本试验纳入了很多种,但这些食物是否真的诱发了荨麻疹是未知的,有学者表示,临床上很多荨麻疹的患者其忌口的食物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结果并不一致,根据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结果显示由食物过敏导致的荨麻疹仅为少数[11]。因此食入性过敏原在荨麻疹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将患者年龄组分为3组,3组年龄由小到大总IgE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本地区年龄越小,过敏的概率越高,提示儿童及青少年在注意饮食的同时,出行也应做好防护。
由此可见,在杭州地区,性别、年龄、季节都会对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gE抗体产生影响,熟悉常见的几种过敏原对本地区的荨麻疹防治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