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潮州手拉壶“竹舞”的文化内涵

2020-05-21佘海标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工夫茶潮州竹子

佘海标

潮州手拉壶是潮州地区代代相传的一门传统手工技艺,是潮州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外地人认识潮州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全国各地愈发重视民间手工艺文化的大环境下,潮州手拉壶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潮州人民的骄傲。潮州手拉壶之所以受此荣誉,与它超凡的手工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以潮州手拉壶“竹舞”为例,从其手工技艺与创作思路入手,探析其文化内涵。

潮州手拉壶“竹舞”是基于潮州手拉壶的传统创作手法——手工拉坯法(或叫轮制法)创作成型。手工拉坯法是最原始辘轳制陶技法,至今已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手工拉坯法的操作下,手拉壶的成形过程,需将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内外翻转,构成圆弧性的运动空间。成型过程中,创作者要用手指发力,对泥料进行捏、压、按、挤,促使手拉壶的坯体逐步塑形。在这个过程中,轮盘旋转的快或慢,手指按压下的坯体沿弧线止旋,或沿直线上提,甚至用力按压或捏挤,能够使得壶体最终显示出不同的姿态,展现出多种技艺美、形态美。当然,在用手工拉坯法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创作理念的融入,才能最终呈现出“竹舞”的意韵。

竹舞,顾名思义,就是竹子的美妙舞蹈。竹子是中国人民历来都很喜爱的一种植物,它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汇总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竹子是气节的代表,它的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自古以来,中国华夏儿女有着像青竹一般的高傲气节令死也不屈服,所以竹子也是四君子之一,这是在精神上的境界。在外观上,竹子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它的枝干呈现出一节一节的状态。因此,“竹舞”的壶体同样也以多节次的方式,呈现出竹子的姿态,显示出竹的美妙身型。同时,再结合手拉壶作为茶壶的实用性和传统的圆润的壶体状态,“竹舞”就以一种圆润秀美、节节攀高的形状,呈现出特有的美感。这种美感,犹如舞蹈一般,这也就是“竹舞”的创作理念及思路。

手拉壶《竹舞》

在文化内涵方面,“竹舞”呈现出的竹子的形态,并以“竹”命名,也是为了进一步体现竹子高洁的精神象征。这种象征,就是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让人们通过这把“竹舞”手拉壶而感受到这种精神境界。

此外,这种文化内涵也与潮州工夫茶文化有所关联。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潮州手拉壶作为潮州工夫茶的重要茶罐,在工夫茶文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潮州,当地人民是把工夫茶作为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而潮州手拉壶“竹舞”呈现出了竹子的君子精神,以它来冲泡潮州工夫茶,更是进一步将“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提高了一个层次。潮州工夫茶推崇“和、敬、精、乐”的精神,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乃大俗大雅的完美体现,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沉积。“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潮州工夫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遍及海内外,默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的心灵。试想一下,在冲泡潮州工夫茶的过程中,有了潮州手拉壶“竹舞”的加入,让君子之美的精神融入四方茶客,让每个人都在情谊交流和沟通中感受到君子之交的深刻内涵,这既是文化境界的修养,也是精神境界的提升。这就是潮州手拉壶“竹舞”的文化内涵融入潮州工夫茶文化后所起到的高层次作用。

以上就是潮州手拉壶《竹舞》的文化内涵,它以潮州手拉壶技艺之美融入了竹子的“君子”文化象征之意,并进一步在潮州工夫茶文化中提升了文化意境。

猜你喜欢

工夫茶潮州竹子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寻找潮州
蔡焕松作品选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潮州工夫茶:一脉相承的事实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