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小龙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总结

2020-05-21周晓东张茂友诸葛燕陈文华顾建华秦洁尹显燕

水产养殖 2020年4期
关键词:环沟田块饵料

周晓东 ,张茂友 ,诸葛燕 ,陈文华 ,顾建华 ,秦洁 ,尹显燕

(1.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苏州 215006;2.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张家港 215600;3.张家港市鸿屹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江苏 张家港 215623)

2018年,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展了“稻-小龙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探索适宜苏州地区的稻渔综合种养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试验过程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稻田准备

1.1 开挖环沟

试验田块位于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红社区稻小龙虾综合种养试验基地,试验面积为186.7×667 m2(1号)和94×667 m2(2号),分别由原稻田改建和原藕田新建。试验基地靠近长江水域,土质为轻壤土。池塘改造采用“田”字型,一沟一畦式稻田田间功能布局。田块四周开挖环沟,留机耕进出道路,通道底部埋设涵管,确保环沟内水系贯通。环沟面积分别为 26.7×667 m2和 14×667 m2,占总面积的14.3%和14.9%。环沟呈倒梯型,上部宽6 m,底部宽4 m,沟深80 cm。

1.2 清塘整池

田块用挖机进行田埂及池底修整,再暴晒田块和沟底。放养前整个区域用生石灰化水均匀泼洒消毒,用量为50 kg/667 m2。2号田块再次用茶籽饼泼洒消除野杂鱼,用量为5 kg/667 m2。

1.3 肥田栽草投螺

田块清整暴晒后在池底遍洒由鸿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底栖生物培养基,用量为150 kg/667 m2,后使用旋耕机旋耕。旋耕后3 d栽种伊乐藻,以长条状扦插方式为主,以每4 m宽度间隔栽种,栽插间距60 cm×60 cm,便于水流畅通。清明前投放螺蛳,80 kg/667 m2。

1.4 过滤进水

试验区进排水方便,进水水源来自农场支港,无污染,水质良好。虾苗放养前7 d,用80目筛网过滤进水,避免野杂鱼及鱼卵随水流进入池中。坂田水位保持在约20 cm左右,环沟内水位保持在1m左右。

1.5 防逃设施

沿稻田田埂四周采用宽度60 cm的塑料板构筑防逃围栏设施,下端埋入土中20 cm。

1.6 增氧设施

每20×667 m2,配备3 kW微孔底增氧系统1台。

2 苗种放养

2.1 苗种选择和运输

苗种要求体质健壮,体表光洁,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来源以本地或自繁自育的小龙虾苗种为主,从外地购买的小龙虾苗种,采用加湿型低温冷藏车运输,用筐盛装小龙虾,筐底铺一层水草,每筐装小龙虾7~8 kg,温度控制在14~15℃,运输途中,每隔3~4 h,用喷淋剂溶液对小龙虾喷淋1次,运输时间27 h。

2.2 放养规格和数量

试验区投放小龙虾苗种规格为240只/kg,个体均匀。苗种一部分为该地池塘自育,一部分外购。虾种放养见表1。

表1 稻-小龙虾生态综合种养区虾种投放情况

2.3 放养方法

晴天放养。小龙虾苗种在放养前要进行缓苗处理,方法是将苗种带筐放置水体里浸泡1 min,提起搁置 2~3 min,再浸泡 1 min,如此反复 2~3 次,让虾苗鳃腔吸足水分后,再向环沟各段缓缓放入水体。

3 秧苗移栽

试验区水稻种植品种为南粳5055,秧苗来源于本地集中育秧,插秧时间为6月底和7月初,采用机插秧种植,行株距30 cm×10 cm。

4 技术管理要点

4.1 生物饵料培育

环沟遍洒自主研发的底栖生物培养基培养生物饵料,代替早春低温肥水培育生物饵料。使用的是牛粪、羊粪、酒糟等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发酵,并加入多种有益生物菌生产出的底栖生物培养基可以培育出水蚯蚓、摇蚊幼虫、萝卜螺等优质水生鲜活饵料供小龙虾摄食,降低了商品饲料的投喂量。

4.2 种植水草

水温8℃以上即开始种植伊乐藻,移栽前用茶皂素杀灭水草上的鱼卵,种植时,环沟上水10 cm,把伊乐藻剪成10~15 cm一根,一株15根,保持株距60 cm,水草面积占环形沟面积的40%~50%。

4.3 投饲管理

小龙虾前期以底栖生物、鲜嫩水草为饵料,放苗3 d后开始人工投喂,主要以投喂新鲜杂鱼为主,投喂量为2 kg/667 m2,每日傍晚前投喂1次。5月以后主要投喂配合饲料和动物性饵料,适当投喂饼粕、玉米,每隔10 d,投喂量增加约750 g/667 m2,直至5月底。6月起投喂量逐步减少,6月15日起停止人工投喂。

4.4 水位水质管理

试验区的水位由活动排水管道控制调节,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要求调节水位高低。在田块东北角安装水泵,使水流自东北向西南角微流动。开启增氧机,一般天气开20 min停1 h,连续阴雨天延长开机时间,具体开机和停机时间长短根据小龙虾的活动情况和水质因素综合考虑。保持田水溶氧量5 mg/L 以上,pH 值 7.0~8.5,透明度 25~35 cm;每 20 d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水,每667 m2水面每次泼洒量3~5 kg;每15 d左右全池泼洒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4.5 水稻管理

秧苗栽插完毕后,根据水稻长势,在6月份加施1次底栖生物培养基和测土配方肥,用量分别为25 kg/667 m2和35kg/667 m2。水稻病害防治采用提高水位至淹没秧苗,第2天放水的方式,在病虫害高发期前后用此方式3次以杀灭部分害虫和虫卵。稻田杂草依靠人工拔除。

5 试验结果分析

5.1 收获情况

试验区5月14日起小龙虾达上市规格,开始陆续投放地笼捕捞小龙虾,捕大留小,降低小龙虾养殖密度,促进其快速生长,至6月底捕捞结束。水稻于12月16日开始收割。小龙虾总产量30 850 kg,年总产值222.12万元,单位产量109.9 kg/667 m2;水稻总产量129 530 kg,年总产值65.27万元,单位产量461.5 kg/667 m2。收获、产值情况见表2。

5.2 投入成本

表2 稻-小龙虾生态综合种养区收获、产值情况

成本投入情况见表3。

5.3 效益分析

试验区小龙虾和稻米均开展品牌化市场营销,注册了“肥师爷”牌稻米虾和“鸿屹”牌虾稻米,包装销售,开展电视媒体生产环节报道,并试在验区成功举办了“小龙虾美食节”加强宣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经核算,试验区当年单位面积年产值10 238元/667 m2,单位面积生产成本4 957元/667 m2,单位面积净利润5 281元/667 m2。由于水稻种植全程实现了不施用化肥农药,因此未来稻 米在销售价格方面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为单产效益的整体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3 稻-小龙虾生态综合种养区投入成本构成

6 小结

6.1 水稻产量提高

稻田养小龙虾需要开挖总面积15%左右的养殖沟,但是一年只种一季作物,冬季涵养水土保持了地力,再通过选用优良水稻品种、合理密植等方法,保证了水稻的有效分蘖、穗数和正常穴数,85%的水稻产量远比同等面积水稻增产许多。

6.2 生态效益明显

通过试验区的实施,不仅实现了稻虾产量和产值的提高,而且生态效益明显。整个试验期间,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上均未有较大病害发生。通过日常查看,试验区的土壤疏松肥沃,水蚯蚓、螺蛳等生物量非常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底栖生物丰富、土壤肥沃疏松、水稻长势良好、鲜活饵料充足、水质肥活嫩爽、小龙虾长势好的良性生态效益,有效减少了投入品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生产。

6.3 社会效益良好

试验区所生产的小龙虾外观亮洁、鳃丝洁净、肉质细嫩,稻米饱满,口感香糯,一出产即刻受到了消费市场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猜你喜欢

环沟田块饵料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香饵
香饵
苏南地区虾稻鳅综合种养模式初探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稻虾共生、连作生态高效模式试验
啤酒大麦科学施肥保品质
藤——致树及其它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