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经济理论支持下浅析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

2020-05-20张梦晗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张梦晗

摘要: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中居民的储蓄率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通过参考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储蓄率等数据来及时地研究发现和解决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通过经济理论选取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率以及基尼系数三个因素作为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解释变量,运用2000-2014年的统计数据,结合stata軟件的实证分析得出城镇居民人均的可支配储蓄存款收入和利率基尼系数与城镇居民可支配储蓄的存款余额的呈正相关,而利率与城镇居民可支配储蓄的存款年底余额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最后结合中国国情与相关政策为了降低我国居民的储存率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居民储蓄;经济理论;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引言

高储蓄率使我国拥有更多的投资资源和不足的消费能力,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以便及时发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同时也为国家结合我国国情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提供参考。

一、相关储蓄理论

(一)过度储蓄理论

Mendivil可以说被认为是美国过度消费主义储蓄经济理论的首次公开发表创始。从储蓄的过度消费作用角度上看,该理论主要是结合有效的需求理论,认为过度储蓄经济目的主要包括短期经济目的和长期经济目的。过度储蓄的短期经济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大社会资本与增加实质性的社会财富,而长期储蓄目的则主要是为了大幅提高本国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储蓄表中的利率理论主要说明了国家的利率与其储蓄、收入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国家根据利率支出水平会有一个相应的利率储蓄、收入水平与之互相对应。

(二)绝对收入理论

Keynes(1936)首次提出了绝对消费收入的假说。Keynes认为短期内收入和边际消费之间存在短期的相关性,即短期内的消费由边际收入的增长量决定。消费的增长量在边际收入的增长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倾向递减,这也就是Keynes提出的短期内边际收入随消费的倾向逐渐递减的规律,这个倾向递减理论被我们称为绝对收入的假说。因为一个人的边际收入随消费的倾向逐渐递减,故如果没有相应的短期内边际收入随储蓄的倾向就逐渐递增。Keynes的绝对收入一般是仅泛指现期的收入,并不一定包括过去的收入。

(三)相对收入理论

Duesenberry(1942)首次明确提出了相对的家庭收入支出储蓄消费理论,他同时提出认为每一个人或集体家庭的支出储蓄和收入消费由两个主要的基本方面以及影响它的因素直接关系决定。基于以上两个主要的因素,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分配理论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理论构成。第一部分的理论指出,个人或社会家庭将相同比例的收入直接使用于平均消费,由他们的相对平均收入消费率来决定,总的来说就是他们在接下来的国民收入平均分配中所处的相对地位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平均消费的比例。相对平均收入分配理论第一部分认为,人们的平均消费行为会相互影响,一个人的平均消费行为对其他家庭或个人的消费有着“示范效应”。如果所有的家庭或社会每个人的收入水平都进一步提高,那么他们在国民收入平均分配格局中的相对地位将会保持不变。第二部分的理论指出个人或社会家庭容易继续适应平均收入的上升,而一个人则难于继续适应平均收入的下降,这函数可能是一个用于帮助解释短期分配平均消费的函数。

(四)预防性储蓄理论

关于预防性储蓄的理论最早的文献可以追溯到Friedman与Fisher的相关研究,预防性消费和储蓄的理论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预防性的储蓄这一理论的观点认为,当一个消费者开始面对当期收入的风险不确定性越大,他越不愿意尽可能按随机风险游走的方式来进行预防性消费,他有机会有更多的选择就是根据消费者当期理性未来收入的风险来开始进行预防性消费。该预防性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前提主要是有:确定性的消费者越来越具有对理性未来消费的预期,并且就越厌恶未来的风险:消费者目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往往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主要原因是由于收入不完全确定。

二、中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分析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储蓄密切的相关,居民收入的平均值越高,就意味着社会产生了越多的居民消费剩余,从而才有机会使居民拥有越多的储蓄。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在政府扣除了所得税后的十年内才能进行自由支配,所以我们在理论中选择了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和可支配储蓄总收入(DPI)的数值作为一个可以解释的变量。

(二)利率

利率在一年中可能会对利率进行多次的调整,所以本文对名义利率按其调整持续的天数依次进行了利率加权平均。利率对收入的效应是指当既定储蓄利率进一步上升时,人们既定储蓄的利率和价值便有机会随之上升、财富便会增加,由此人们便有机会扩大消费、增大人们进行消费的机会成本比率,从而有限度地使人们既定储蓄成本减少

(三)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变量是一种用来反映我国居民收入与分配之间差距的重要经济学指标。国际通行的基尼系数,其临界值能够客观反映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可以从整体对中国的收入分配做出有效合理的解释。因此,本文选择基尼系数作为模型变量来表示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并对储蓄率进行分析。

三、中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分析所用的随机解释变量即为上述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四大随机解释变量:其中城乡居民的人民币储蓄和定期存款年底支付余额(Y)(亿元)可以作为被分析的解释因素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DPI)(元)、利率(I)、基尼系数(GC)三者均可作为随机解释的变量,其他主要影响因素的归纳可作为随机分析的扰动项(ζ)。

(二)数据来源

本文分别选取了与我国2000 2014年我国有关城乡居民个人货币储蓄的的时间序列相关统计数据,数据主要是来源于财政部和中国统计局的官网,《中国统计年鉴2000 2014》,《中国金融年鉴2012》,《全国居民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回归分析》。

(三)建立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首先建立模型为:

从上图可看到,各变量的系数、标准误等特征都较大,不便于分析,于是重新建立模型进行分析。

重新建立的双对数模型为:

(四)实证分析

1.经济意义的检验

方程式可以看出,通过变量DPI、Gc的回归系数为正值,可以明显看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与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即年底的基尼系数越大,社会人均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差距越大,人们也越倾向于储蓄。说明利率效应与呈反向变动的城镇居民收入对利率效应的影响是远远大于呈反向变动的居民替代收入效应的。具体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对量化储蓄存款利率的分析我们可以由此分析得知:城镇居民人均的实际可支配收入系数增加1%时,居民的实际储蓄存款年底的实际余额平均值增加1.3523%:当城镇居民的储蓄存款利率系数提高1%时,居民的储蓄存款年底的余额平均值会同上年对比利率大幅下降0.1944%:当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平均值增加1%时,居民的实际储蓄存款年底的余额平均值会同比利率大幅增加0.3907%。

2.统计检验

(1)所有样本数据拟合优度经过多次检验:R2=0.9984,修正的的所有样本数据可决系数的值为R-=0.9980,说明这个模型的综合分析和计算解释准确可靠程度已经达到高达99.84%,表明这个模型对所有样本拟合数据拟真综合较好。

(2)F检验:在回归方程具有给定显著性的一个水平临界点的值a=0.05下,F=2276.28,大于临界值3.86,其P值0.0000,明显超过小于临界点的值于a=0.05。

3.计量经济检验

(1)重共线性相关系数检验:通过对三个解释变量两两之间进行简单相关系数的检验,如下图3所示,各自的VIF值均较小,可以被认为不一定存在多重共线性。

(2)异方差的怀特检验:检验其之间的点是否存在异方差,在Stata检验软件中可以使用怀特命令“estatimtest,white”,得到了一个如图4的检验结果:

从White检验得知的检测模型数值P值明显大于0.05,所以目前已知的检验模型不可能明确存在异方差性。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城乡居民的高储蓄与我国城乡居民的固定可支配资产收入、利率、基尼系数等密切的相关,据此我们可以给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通过降低城乡居民的储蓄率,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由于基尼系数值与代表我国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差距之间一直以来存在长期稳定的正比性相关系数关系。我们应该需要更理想有效地控制城乡收入实际差距和与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的地区收入实际差距,合理地严格控制和合理分配自己的城乡居民收入。

对此提出两个重要方面的建议,一方面: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收入分配体制。有些国企的利润丰厚,但对于全体中国公民的分红过低。我们应该进一步扩大国企利润再分红的比例,加大对全体居民的公共卫生收入再分配。首先我们需要通过采取规范市场竞争的机制从而彻底打破对行业的垄断,加强对一些垄断行业的居民收入平均分配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经济社会收入平均分配的秩序:其次需要有关部门严加管控各种形式的合法收入平均分配的来源,使得合法收入的分配和来源更加的规范和透明化,使得城镇居民的正当和合法收入平均分配的合法性得到了有效保障,依法严厉遏制高收入户和贫困人群的正当和合法收入: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税收政策进一步调节居民收入平均分配。

(二)完善社会保障

我国大部分居民每年进行的预防性养老保险储蓄的增加原因之一就在于目前我国居民教育、养老、医疗和城乡居民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养老保障不完全确定。因此,应进一步增加对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和财政投入,推进和建设健全的覆盖大部分城乡居民的社保制度和体系。

首先,政府应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其次,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政府在完善了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同时也有利于老年人储蓄率的逐步降低。所以政府也需要对目前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新的社会养老保险金。另外,由于目前我国进入建国初期首次计划生育的高峰期出生的少年儿童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将有可能会很快进入老年化的时期,所以我国政府在完善社会基本的养老保险金制度建设方面的基础性投入和其他财政支出将会明显地进一步增多,我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人均每年累计实际支付的余额也连续多年贬值,其中的保值或者增值的制度和职能并没有真正对政府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因此,我国的政府也认为应该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保值或者增值制度和职能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保障工作力度。

(三)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储蓄水平能否有效的直接转化为财产性投资将直接决定当今我国全体居民的储蓄和财产性水平是否合理。对此提出两个主要方面的建议,一方面:政府拓展了居民储蓄和投资的渠道。鉴于目前当下我国的证券市场、资本市场还仍然处于进一步发育和完善的阶段,特别在当前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从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数据的角度来看,市场上金融投资的主体主要依赖的是地方政府和大中小企业,民间的金融投资理财渠道则很有限。在我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欠发达时,多数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都依赖于银行的体系。《安联全球财富报告》也有数据显示,中国对家庭的分散投资的进程正在继续,家庭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已越来越注重投资绩效,把自己的资产从相对低收益的居民储蓄银行账户资产转向高风险收益的商業银行和其他投资理财产品。随着现在经济和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发达文化程度越来越提高和深化,年轻一代的对消费和投资的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各级政府和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应该合力进一步拓宽百姓消费和投资的渠道,增加对居民资产和财富的收入作为保值和增值的途径。

另一方面,健全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措施,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使各项改革顺利进行。进一步完善主板市场,恢复主板融资功能,积极地推进中国创业板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丰富市场投资工具,从而更好的满足了市场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对于投资基金理财工具需求,开发更多另类产品,优化多层次的资本流动保险市场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环境,加强社会保险监督、创造一个适应于多层次金融保险资本配置和市场体系建设的监管和政策环境。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