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中学生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策略探析

2020-05-20何宁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体育教学

摘 要:体育品德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是全面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体育教师要准确把握体育品德的内涵,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完善课堂教学过程等环节着手提高高中学生体育品德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体育品德;体育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1 体育品德的内涵

品德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性。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品德对社会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一直是相关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高中教育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传授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立足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活动由于其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在学生品德培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国外方面,Redemeiebr等人的研究指出体育品德,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1]。Higgins等人的研究指出要充分利用体育项目的特点来发展学生的体育品德[2]。Kawssanum等人的研究指出每个体育运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体系,具体地说,有直接对抗、隔网对抗和团队合作的体育运动,不同类型体育运动的内在特征以不同的方式影响高中学生体育品德的发展[3]。国内方面,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健身育人的基本理念,将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共同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并全面发展的课程总体目标[4]。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體育品格等三方面是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5]。

2 培养高中学生体育品德的策略

2.1 提高对体育品德内涵的认识

一段时间以来,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出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现象,体育教学也表现出了只注重技术技能和体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德行表现,没有充分发挥体育学科育人功能的错误倾向[6]。要全面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我们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全面理解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它们三者既是相对独立、又互为作用不可或缺,共同构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良好的体育品德不仅能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也会对学生平常生活和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2.2 确保体育品德培养的持续性

体育品德的培养是一个贯穿于学段、学年、学期、模块、单元、课时等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有步骤地科学实施,在各类教学目标和学业质量水平中对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等三个方面都确定具体的要求[7]。

体育品德培养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不同学年或同一选修项目不同模块间的教学设计中不断提高要求,尤其是表现人的意识、思维、性格特征的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方面做到递进式养成。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的高一学生,先要通过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来确立必要的自尊自信,做到讲文明有礼貌,懂得尊重他人;高二学年则侧重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敢于拼搏、不言放弃的意志品质。高三学生的运动能力有了大幅提高但也很容易出现自满懈怠的情绪,高三学年则更多地要求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诚信自律,能客观看待自己与他人的成绩,在体育活动乃至其他社会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体育教师在每个课时教学计划中都要制定具体的、可操作、可评价的体育品德目标,一节课的容量有限,课时计划中的体育品德目标不宜太多太笼统,目标点和教学内容要相适应,有明确的针对性,往往看上去面面俱到的目标事实上却是无法实施的无效目标。如在快速跑—合作接力跑单元教学的体育品德目标中,第一次课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并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第二次课则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第三次课中侧重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比赛胜负的品格。通过持续的、逐步提高,分阶段有重点的构建,从而全面完成培养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目标。

2.3 注重教学内容与体育品德培养的适配性

《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必学(体能模块、健康教育模块)和必修选学两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有6个运动技能系列数十个项目,它们除了各自特有的健身价值外还蕴藏着丰富的与项目特点相对应的德育要素[8]。要根据具体体育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比如,在篮球这种对抗性的、有身体接触的体育教学中,则要淡化比赛结果,强调比赛中的合作和配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其遵守比赛规则的体育意识。在足球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练习和分组比赛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相互尊重、团队合作以及正确对待比赛胜负等体育品德;武术选项课中,通过对武术技能和中华武术发展史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体育精神,也可以借助武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和仪式感;体能模块的教学则有益于培养学生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精神;健康教育模块中有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各个项目内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在教学中创设更多的德育情景来全面提升学生体育品德核心素养水平。

2.4 强化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主阵地意识

学校的体育活动类型有很多,但是课堂教学始终是达成体育课程标准目标的最主要环节,学生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要依托体育课堂教学这个重要抓手。首先,要科学创设与体育品德课时目标相对应的学习情景。在体能模块的发展下肢力量一课中,提出了培养学生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精神,与之相匹配在练习中就将负重深蹲起的重量分别设置为10公斤、20公斤、30公斤和40公斤四个级别,要求学生在完成某一较轻重量的2组各5次的蹲起后去尝试提高一个重量负荷的练习,第5组练习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的练习重量都比开始时提高了10-20公斤,这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热情,提高了发展体能的效果并培养了学生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其次,要及时反馈和有效评价学生的体育品德表现。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意运动技能的练习情况,还要随时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品德表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对不利于良好体育品德培养的做法及时阻止并敢于、善于提出批评,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体育品德导向。在随堂小结和课后评价中必须包含体育品德方面的内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应该充分相信他们,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公平公正和社会责任感,也可以使课程评价更全面、更公正。

3 结语

我国历来重视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在课程改革前,学校体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从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要求学生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为社会主义建设锻炼身体。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概念的推出,将学生个人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提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要求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要求推进个人品德建设。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高中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感为重点确实提升学生体育品德核心素养水平。

參考文献

[1]Redemeiebr B, Shields D. Moral assessment in sport psychology[J]. Fitness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5: 257-276.

[2]Higgins A, Power C. The relationship of moral atmosphere to judgmentsof responsibility[J]. Morality and moral behavior,2010:52-73.

[3]Kawssanum , Robertsg . C. Moral functioning in sport: an achievement go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1( 23):37-54.

[4]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02):3-20.

[5]胡滨.发展体育精神 落实育人价值[J].体育教学,2019,39(10):

50-52.

[6]尹志华.论核心素养下体育道德与体育品德的关系[J].体育教学,2019,39(11):15-19.

[7]邵伟德,陈永倩,齐静.何为体育品格及其教学建议[J].体育教学,2019,39(12):8-9.

[8]李启迪,齐静,王章明.体育教学“体育品德”目标的评价内容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08):131-137.

作者简介

何宁(1970-),女,江苏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体育教学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