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实践探索

2020-05-20辛艳章俊成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中职课程

辛艳 章俊成

摘 要:自2015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2016年4月颁布《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以来,职业院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培训推动,目前正逐步从点到面、从上到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诊断与改进工作包含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其中课程层面与其他四个层面联系紧密、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本文以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从课程“诊改”思路、课程“诊改”中存在的问题、“诊改”的策略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诊改”

中职学校教育质量要获得持续不断的提升和改善,就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定期对课程建设及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改进措施,以求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完善。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诊改”思路

通过自主学习、专家讲座、培训学习的方式,运用学习、常规工作嵌入、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将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理念引入学校管理工作中。以建标立标为重点,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自主诊断、持續改进的工作制度,成立课程“诊改”工作组,梳理课程“诊改”要素。运用“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理念,激活质量保证体系的载体和流程。具体程序为:确定目标-制定标准-计划实施-自我诊断-激励考核-学习改进-适时监测-发布预警-调整改进。

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中存在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笔者从我校及周边开设本专业的学校了解到,中职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定位上不够准确。许多学校为了拓宽招生就业方向,直接将专业名称确定为“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开设主干课程有《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等,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却局限于酒店服务方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兼顾旅游和酒店两个专业,课程“多、全、散”,却缺乏区域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

(二)专业认同感不足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中职学校通常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定位为,从事旅游或酒店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但中职学生毕业后往往要从基层服务性质的工作做起。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使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不足。很多家长也粗浅地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是背导游词、端盘子的知识。在人才培养方面,中职学校往往将旅游管理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混为一谈。为了消除家长和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抵触,在开设课程上和大专院校看齐,背离了中职学校培养一线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理念。

(三)课程内容不能顺应时代发展

现阶段,旅游酒店业呈现出产业智能化、服务全域化、营销渠道数字化新特点新趋势。而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还是多年前的老教材,知识和内容不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变化。比如旅游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智慧旅游、酒店资源管理等内容都未能在教材中有所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大都是以章节的形式出现,内容衔接不够紧密,需要联系贯通的知识点分散不同的章节中,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科学

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实践教学课过少,或者以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代替校内实训。学生在企业往往在某一个岗位从事简单又反复操作的工作,得不到对岗位深刻全面的认知。其次,中职生对口升学侧重文化课和专业课理论考试,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以知识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把注意力和课时分配在理论教学上。

(五)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传统单一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和调动不起来,教学氛围不活跃,学生缺乏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教学环境和教学技术发生了变化,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演讲模式没有发生变化。教师仍是课程教学的唯一主体。大多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机械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按照教师的多媒体内容被动接受知识。

三、旅游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诊改”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

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为主体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的丰富、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为基础,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修订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课程建设规划链和目标链。

(二)规范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将茶艺、咖啡、调酒、插花等适合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列为限定选修课。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保证课程的合理的开设顺序和教学前后衔接问题。

(三)丰富课程内容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和课程资源,补充现代旅游的新知识、新服务理念技能。加强地方文化的渗透、在线旅游体验、在线旅游企业运营分析、旅游行业大数据分析等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和学习最具时代性和专业性的旅游知识。引企入教,增加热点行业方面的课程和实践课程。让企业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根据学生实践情况开设礼仪文化、企业文化等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开发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在线预订等特色课程。

(四)深化教法改革

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建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创新团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在本专业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推广翻转课堂、微课程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建立可落地的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指在评价主体上,由任课教师、班主任、班级同学、学生自己、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教学评价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评价体系的建立由“结论性评价”为主向“过程性评价”为主转变。用互联网支撑将评价植根于整个教学过程。评价内容上,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德育评价;二是学业评价;三是综合素质评价。

(六)探索实践校企合作新模式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应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学校和企业双方通过“师资队伍”互通、“实训实习基地”互助、“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课堂”共建与实施,保障学校企业合作深入有效实现。

结束语:

做好教学“诊改”工作是中职学校一项经常性、常态化的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教学“诊改”文件精神,把握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好自我诊断,真正发挥教学“诊改”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Z].教职成厅[2015]2号,2015-06-23.

[2]杨应崧.关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7-09-26.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中职课程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