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阅读谈略
2020-05-20陶静
陶静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阅读,要求“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阅读”,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必须做到质与量的统一,既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阅读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阅读是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课程。因此,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语言能力,就必须要发挥好阅读教学的关键作用。
一、阅读教学现状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后,教学中强调要尊重學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读一读、念一念,进行最简单的提问,这样简单的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反而会削弱学生的能力。目前语文教学采用的大多是接受式教学,老师设计问题,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学生很少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只能按照老师的预设进行,不能积极思考探究,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
教学目标不明确。在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大部分的教师认为每节课的任务就是完成教学目标,但是这并不是全部的教学任务。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之后,并没有让学生获得技能与情感上的提升,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理念尚未改变。“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虽然深入人心,但在具体实施上有些流于形式。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依旧围绕考纲,注重答题方法的灌输而忽视学生阅读感受的体验。如果在阅读中不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就不能让学生对文章的人、物、景等内容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感情的熏陶、感染。而这一切都要求老师学会放手,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去收集资料、提出疑义或看法、说出自己的体验。
二、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有效引导阅读。阅读本身不是目的,阅读是一种途径与手段,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阅读是比较个性化的活动,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构建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兴趣与能力的提升。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是高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让学生有效的阅读,首先就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阅读是需要想象的,阅读的过程,是对作品文字形象的再创造,将作品中涉及的人、事物想象成一幅幅画面。文学作品是以文字为媒介的意识形态,这就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去品味、去感受,风花雪月、景色人物,都要学生去想象。其次,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传统教学中,教师包办太多,学生学习是机械性的模仿,没有创新意识,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各种刺激,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创设愉悦的氛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祝福》这篇文章的时候,对于祥林嫂的死有什么看法,同学们开展激烈的讨论,有的人认为祥林嫂是鲁四老爷害死的,有的人认为是柳妈害死的,有的人认为是恶狼的错,有的同学认为是在庙里捐门槛不成的打击下死去的,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最后得到封建制度残害人的结论。
明确阅读目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在一定的目标下完成的,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逻辑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明确的阅读目标,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要深入地研究文本。教师要多多地思考,善于提出质疑,一步步地走进文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专心思考,深入研究,欣赏文本的灵魂,进而阅读课文。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上,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教师在表述学习目标的时候,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没有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应该从情感态度、培养结果的层面上来描述目标,目标表述的时候要准确。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目标的制定要重点提出,切忌求全,每节课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侧重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切忌一堂课大包大揽,要将知识与技能真正地落实下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每节课的目标都要重点突出,而不是面面俱到。
追求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逐渐增加学生阅读时间,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进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例如,在《雅舍》的学习中,教师要从文本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给学生的学习制定教学方法,适时给予引导。教师需要依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策略,逐渐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解放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行知识的主动构建。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牢知识基础。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掌握题材内容、文章背景、作者背景、情感主旨等等,引导学生学会文章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学会鉴赏、学会分析,在以后的学习与写作中学会灵活运用,逐渐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激活阅读资源。新课标要求我们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为此师生都是探究者,对文本都有着各自的文化沉淀,以此构建新观点,赋予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师生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从而达到相互提高。同时,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文本与阅读互动”的课堂,才是鲜活的富有生机的课堂。这是在教学方式上所作出的转变。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学生的阅读资源不仅来自于课本、私人藏书、校内图书馆的馆藏,还来自电子媒体。我们的阅读课堂也可由传统的教室转向图书馆、电子教室。图书馆为个性化阅读提供广阔的空间,多媒体等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能为我们快速搜集资料,提升思考质量,充分讨论互动提供有力支撑。由此也催生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信息,这些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查阅、与同学谈论而获得。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阅读更灵活、主动,参与度更高。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改革首先要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海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