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宽带用户行为仿真技术
2020-05-20蒋姝丽王晓锋
蒋姝丽,刘 渊,王晓锋
1.江南大学 数字媒体学院 江苏省媒体设计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2.江南大学 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1 引言
随着地面信息网络和天基信息网络的发展,卫星通信系统逐渐从“天星地网”向“天网地网”模式演进,为抢占空天信息竞争的制高点,拓展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建设天网地网相融合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结构复杂,具有规模大、协议多、高动态、分布式自组织等特点,攻克技术问题与难点时耗资巨大[1],因此有必要搭建相应的网络仿真实验平台,对涉及到的新技术、新方案进行验证,从而高效地推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的实现。
宽带用户行为是指占用大量带宽资源、频繁使用数据传输的网络活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宽带用户作为通信用户的重要主体,具有分布范围广、用户规模大、行为多样、并发通信高等特点,需要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的宽带用户行为仿真进行重点研究。
目前基于云平台的虚拟目标网络的构建已成为网络仿真的新趋势。云计算仿真平台具有通用性、可扩展性、实时仿真等优势,可以为网络仿真提供高性能、灵活的虚拟仿真环境[2];而虚拟化技术在资源的有效利用、动态调配和高可靠性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3]。本文以云计算技术支撑的仿真平台为实验环境,结合虚拟化技术,构建天地一体化宽带用户行为仿真网络。融合系统仿真工具包STK(System Tools Kit),对卫星链路特性参数实现动态控制,确保卫星链路状态和性能,实时监控用户数据,支持静止状态和移动状态的用户接入,适用卫星场景多种用户通信。对网络中宽带用户进行研究,针对宽带用户数目多、行为多样、并发通信高等特点,提出了基于模型驱动、参数可配置的宽带用户行为仿真方法,通过提取用户行为参数特征量,以模型驱动的方式控制用户行为,实现宽带用户的高逼真仿真;利用分布式方法构建仿真用户群,实现宽带用户行为的大规模仿真;研究用户web访问、ftp文件传送、邮件、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IM)等行为的规律,部署行为驱动,实现多样化用户行为仿真。
2 相关工作
目前,围绕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以及卫星网络场景用户行为仿真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卫星网络仿真、用户行为仿真研究两方面。
卫星网络仿真当前的主流技术可分为测试实验床、网络模拟技术以及网络仿真技术。测试实验床可满足高逼真仿真的需求[4],但无法满足大规模、复杂结构的仿真需求,且成本较高。网络模拟技术可满足卫星网络规模大、动态仿真等需求[5-7],但无法逼真再现用户操作和实际应用的部署,存在逼真性不足的局限。在网络仿真方面,Li 等人基于云平台对 LEO(Low Earth Orbit)卫星链路进行了仿真,实验证明基于OpenStack 可以实现实时、按需分配和可扩展的仿真平台的创建,可以实现链路特性精确控制[8],但该文献只考虑了单条链路。文献[9]融合了OpenStack 云平台与卫星仿真工具包STK的优势,提出一种高性能卫星网络仿真方法,能够支持多种卫星链路特性的高逼真仿真及天基骨干链路的高通量仿真,但该文献并未采用真实用户数据进行通信,通信链路中流量数据单一,不具备多协议性。
用户行为仿真研究方面,Barabasi 和Vazquez 通过统计人们发送和回复电子邮件的事件间隔分布和事件等待时间分布,发现这两个特征量都服从幂率分布,证明人类行为常常存在长时间的静默,同时伴随着短时间的阵发[10]。Dombry等人证明了流量数据的行为规律趋近于泊松分布[11]。宋涛等人基于BISANTE(Broadband Integrated Satellite Network Traffic Evaluations)建立分层业务流量模型[12],并利用Opnet进行建模和仿真,文章结果表明,利用流量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用户行为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具备较好的可信度和应用的价值,但是Opnet仿真平台是商用平台,可扩展性差,大规模仿真时的效率较低。Loyola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会话仿真的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的新方法,利用蚁群优化算法对用户行为进行建模,提高了模型的适应性[13],但是这种理论分析方法计算量大,训练过程较慢,不适合大规模用户行为仿真实验。单晓红[14]、邓夏玮[15]等人对网络社区用户数量及行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仿真与分析。肖云鹏研究了用户时间、空间仿真模型,并以微博系统为代表,对在线用户微博发帖、回帖、互粉等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10],但他们的仿真实验面向互联网,并未针对卫星网络用户进行研究,仿真的用户行为单一,规模小,不能体现宽带用户行为多样化、高并发的特性。
针对以上分析,本文结合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借助文献[9]的卫星网络仿真技术,研究天地一体化宽带用户网络仿真技术,相较于文献[8-9],在高性能天基通信网络仿真的技术上,接入了地面通信仿真网络,真正实现天网地网相融合;通过模型驱动的分布式用户行为仿真方法,逼真再现宽带用户行为大规模、多协议、高并发通信,链路中通信数据更具有参考性;天基网络支持静止状态和移动状态的地面宽带用户接入,能够满足天地一体化网络场景的多种用户接入需求。
3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宽带用户仿真体系
3.1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场景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采用天网地网相互连接、融合的通讯架构,包括由高轨卫星组成的天基骨干网,由低轨卫星星座、Ka星座及Ku星座组成的天基接入网和由地面用户节点组成的地基节点网互联、融合而成[16]。其中天基骨干网由若干个处于对地静止轨道的高轨卫星节点联网组成,承担着网络中数据转发/分发、路由、数据传输等重要功能,可实现网络的全球、全时覆盖;天基接入网包括高轨卫星移动接入网、低轨星座接入网等,为陆基、海基、空基、天基多维度用户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地基节点网由关口站、一体化网络互联节点等地基节点联网组成,主要实现对天基网络的控制管理、信息处理,以及天基网络与地面用户互联网的互连等功能。
天地一体化宽带用户仿真网络以高轨卫星以及Ka星、Ku 星为通信卫星,其中Ka 频段工作范围为26.5~40.0 GHz,Ku 频段工作范围为12.4~18.0 GHz。地基宽带用户通过Ka、Ku星接入天基骨干网,用户之间的通信使用卫星通信链路传送,经由卫星仿真节点转发,实现跨网域、跨空域通信。
3.2 宽带用户行为仿真架构
为克服仿真规模、仿真逼真性与计算开销的矛盾,寻求一种高性能的仿真实验平台,文献[17]通过对时下几种开源云平台的扩展性和高性能计算真实负载等进行实验评估,结果表明OpenStack 对计算密集型的高性能应用负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为此本文选择Open-Stack作为仿真平台,融合STK仿真优势,搭建大规模的卫星网络,并考虑卫星通信网中的各条链路状况。通过STK/Matlab接口对卫星链路的参数实现动态控制,保证仿真平台的逼真性。
图1 天地一体化宽带用户网络仿真平台拓扑图
基于OpenStack分布式架构,构造了控制节点、计算节点和网络节点,通过网络时间同步协议NTP保证各个节点间的同步服务。控制节点负责平台中用户的镜像服务(Glance)、节点生成、仿真架构的规划管理等控制操作;计算节点中的虚拟软件交换机OVS(Open vSwitch)负责虚拟网卡关联的方式,管理仿真网络,Nova则负责虚拟节点的建立与运行,以及虚拟资源的管理服务;网络节点中的Neutron 主要提供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外网接入等网络连接服务,并通过namespace 传递远程配置文件,管理仿真节点。基于云平台的用户行为仿真架构如图1所示。为实现资源的灵活调度,计算节点均采用全虚拟化技术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为集成地面用户节点和卫星网络提供安全稳定的服务。其中卫星链路仿真模块依据拓扑描述文件,通过多粒度节点部署模块从拓扑描述文件中获取节点信息,采用节点自动映射技术,部署天地一体化宽带用户仿真网络场景,确保卫星网络拓扑部署的高效性。地面用户节点分为服务器节点和宽带用户仿真节点。服务器节点部署了服务器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其中服务器模块中集成了一套完整的web 服务器、邮件服务器、ftp 服务器、IM服务器,用于支持用户访问以及数据处理。采集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用于对仿真的通信效果以及资源占用等情况进行分析。宽带用户仿真节点部署了用户模型库(Users Mode Library,UML)、参数控制规则、行为统计、用户群仿真模块以及行为驱动等,用模型控制行为驱动,实现逼真仿真用户行为。地面用户节点受行为管控模块调控,实现用户行为的分布式、高并发仿真。服务器节点和用户节点部署在不同的终端,均设计有对外接口服务,便于通信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4 宽带用户行为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3.2 节设计的用户行为仿真平台,针对四种宽带用户行为,部署行为驱动,研究基于模型管理和驱动仿真终端的方法。为此对宽带用户的四种典型行为提取不同的用户行为特征量参数,建立用户行为表示模型,并设计分层调度模型仿真基于流量特征的业务流模型的用户行为,结合用户行为特征,通过调用用户模型配置参数,启动用户行为,控制流量数据的行为规律。使用参数可配置、模型驱动、线程进程并发控制相结合的方式驱动用户行为,实现宽带用户多样化、高并发宽带用户行为仿真。
4.1 多样化宽带用户行为仿真方法
用户作为通信仿真的主体,研究用户行为属性是实现逼真仿真的基础。本文针对四种宽带用户行为,通过提取驱动个体行为内在和外在的特征量,并采用向量的方式表示宽带用户行为,构建用户行为表示模型。如表1,以用户文件传送行为为例,通过Actf=((SIP,SPort),(DIP,DPort),Protocol,name,passwd,StartTime,EndTime,Ufile,Dfile,Udir,Ddir,Freq)辨定用户一次文件传送行为。其中元组(SIP,SPort)为用户识别码;(DIP,DPort)为服务器IP地址和端口;Protocol为行为的协议类型,端口和协议类型决定了用户将进行何种行为,产生对应协议的业务流量;name、passwd为登录服务器时用户验证信息;StartTime为用户开始访问服务器的时间;EndTime为结束时间;Ufile、Dfile分别表示上传/下载的文件;Udir、Ddir表示用户上传/下载目录;Freq表示用户上传、下载行为的次数;bSize表示流量占用字节数。采用向量的方式细节化控制用户行为规律,可有效仿真每种用户行为特征,实现逼真仿真用户行为。此外通过向量ActList来表示一个用户全部行为,如ActListi=[web,chat],表示用户i将进行web 访问、IM聊天行为。
表1 用户行为属性
通过对WIDE项目组采集的samplepoint-F 2018数据集[18],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计算机网络小组使用Plab 捕获的真实网络的流量跟踪数据集[19],以及Panabit 网络大数据系统在万兆网络环境下的统计流量数据分布图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段时间内网络中用户web 行为、ftp、邮件、IM 行为的数据流量分布大致满足24∶12∶3∶1 的比例,以该数据为参照,控制用户四种行为,生成通信流量:
模拟真实网络中用户数据流量情况,其中ALLTraffic为等时间间隔 ΔT内用户通信总的业务量,Fi、Wi、Ei、Ci分别表示用户i文件传送、web访问、邮件、IM行为产生的流量,如表2,是ΔT时间内群体用户访问服务器时的统计数据模型。
4.2 高并发宽带用户行为仿真
天地一体化宽带用户仿真实验必须具备大规模实验的能力,因此需要对宽带用户高并发通信进行压力测试,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提供实验支撑。
表2 群体用户行为属性
4.2.1 虚拟用户创建
结合4.1 节用户行为向量设计,网络用户可用元组VUsr=(ip,port,name,passwd)唯一地识别。针对天地一体化用户多的特性,为有效地节约物理资源,解决一台云主机只有一个网卡,只能仿真一个用户的问题,本文采用全虚拟化技术,结合单网卡多IP 技术思路[20],通过扩充虚拟网卡,在一台云主机上添加了多个虚拟IP,保证仿真用户拥有自己的独立IP地址。借助全虚拟化路由协议为终端节点自动添加目的网络路由表,实现不同主机上虚拟IP与真实IP、虚拟IP与虚拟IP互通。
用户与服务器之间通信通过建立tcp 连接来实现,结合tcp连接机制,通过建立虚拟用户池,将用户以元组VUsr的方式存进用户池,池中每一条记录代表一个用户实体,当用户发起连接时,先从池中捞出用户,将用户信息(ip,port)封装进用户请求数据包,实现用户通信。
4.2.2 高并发用户行为仿真
通过采用多个用户节点分布式协同合作以及节点内部用户群平行扩展的方法实现高并发用户行为。
(1)基于3.2 节的天地一体化宽带用户行为仿真网络场景,多粒度节点部署模块依据拓扑描述文件获取用户仿真节点信息,生成控制命令,部署多个用户仿真节点,通过行为管控模块传递参数指令给用户仿真节点,实现分布式宽带用户行为协同控制。
(2)用户仿真节点采取多进程多线程协同合作的方式,在一台物理机上启动多个用户群仿真模块(User Group Control Module,UGCM),实现客户端水平扩展,同时在每个UGCM使用线程并发控制多个用户,调控用户行为;四种用户行为驱动独立运行,每个行为模块互不影响,通过运行接口接收用户行为向量参数值,控制用户行为规律,支持多个用户同时进行多种用户行为。
(3)为实现线程的tcp高并发连接,服务器数据处理部分采用epoll 模型[21]实现对非阻塞模型socket 流读写操作的I/O 多路复用,处理多用户并发通信数据。较传统的select/poll 的轮询机制,epoll 机制无需遍历整个被监听的描述符集,如果注册在epoll等待队列中的FD事件状态发生了变化,内核就直接将这些事件放到events数组中返回,因此epoll 监听效率不会随着监听事件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epoll中监听的事件数没有限制,它只与系统的资源有关。如图2 所示为服务器端epoll 处理事件的流程图。利用epoll 机制,可以更高效地实现事件驱动,有效解决服务器高并发处理用户行为事件数量限制,提高仿真效率。
图2 epoll处理事件流程图
4.3 用户行为仿真模型
本文基于BISANTE模型对用户行为流量产生的过程进行抽象和分层建模,设计并创建了模型控制模块(Mode Ctrl)、场景匹配模块(ACh)、用户匹配模块(VUsrCre)、宽带用户行为仿真模块(UsrBehEmu),使用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型驱动框架,驱动用户行为产生以及业务流量形成。
模型控制模块位于最上层,主要负责优化系统资源、集成控制命令、激发相邻下层操作并监控运行流程等功能,个性化地配置其他模块中实现具体功能的参数与属性。控制包括场景匹配、用户选择以及行为驱动在内的整个流程,是确保用户仿真逼真度的核心部分。
场景匹配模块和用户匹配模块位于会话层,负责仿真节点多用户的负载,并指定特定用户节点触发行为,以及维持不同应用之间的转换。场景匹配模块根据上层命令配置行为列表ActList、行为标识Act,控制用户行为方式以及用户通信行为过程。用户匹配模块,与单个节点多个用户相关,完成自动化地为用户配置虚拟IP与端口等操作,将用户以元组VUsr的方式存进用户池,通过从用户池中提取用户传递给宽带用户行为仿真模块。
宽带用户行为仿真模块位于应用层,模块中部署了完整的web、ftp、邮件、IM行为驱动,生成协议流量。以用户文件传送行为为例,模块驱动文件传送的控制流程如图3 所示,并以相似的方法部署用户web 行为、邮件行为和IM行为驱动,仿真宽带用户行为。行为驱动设有对外接口,用户接受上层传送下来的命令序列,个性化地产生用户行为,按照指定的规律产生相应的业务流。
文件传送仿真实现步骤如下:
(1)客户端根据StartTime激活ftp 行为驱动,根据(SIP,SPort)寻址到目的服务器,与服务器端建立tcp连接,并封装用户VUsr信息。
(2)使用ftp服务器里面注册的用户(root用户、普通用户和匿名用户)进行登录。
图3 用户文件传送(ftp)流程
(3)进入服务器文件列表,服务器管理、限制用户根目录以及访问权限,根据登录用户类别不同,用户进入不同的根目录,根据Udir、Ddir参数切换目录。
(4)根据Ufile、Dfile等参数选择上传/下载方式,向服务器发送传输请求,服务器根据客户请求,传送文件,并修改目录。
(5)根据EndTime、Freq等参数判断是否继续传送,最后发送断开连接请求,与服务器断开连接。
仿真模块间的分层调度模型如图4所示,其实现过程如下:
(1)模型控制模块激发用户匹配模块创建虚拟用户VUsr,存进用户池。
(2)模型控制模块调用场景匹配模块和用户匹配模块,选择行为,提取虚拟用户信息,根据用户行为表示模型,对模型特征量进行赋值,将其数值化,并将用户的ActList、Act以及VUsr的参数权值以一个用户样本的方式存进用户行为模型库。
(3)启动宽带用户行为仿真模块,根据用户模型缓存区中的用户模型数据选择行为方式,启动相应的行为驱动,仿真UC(用户代理)模拟用户终端。
(4)模型控制模块根据用户样本,生成控制命令,完成用户消息创建,向下层宽带用户行为模块发送连接服务器的控制信息与通信控制信息。用户代理根据上层传递的命令序列激活行为驱动,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并传输数据,仿真用户行为,生成通信报文。
(5)模型控制模块对用户行为仿真模块发出的通信报文进行检测控制,确保服务质量(QoS),底层对报文进行封装,并最终生成仿真流量。
图4 仿真模块分层调度模型示意图
5 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实验环境
图5 仿真通信网络
天地一体化宽带用户网络仿真架构基于OpenStack Mitaka版本搭建,项目环境如表3所示。实验中计算节点均采用全虚拟化方式,基于3.2节的仿真架构,通过多粒度节点部署模块从拓扑描述文件中获取节点信息,控制卫星仿真模块,部署天地一体化宽带用户仿真网络场景。计算节点1 部署天基骨干网节点以及Ka、Ku 卫星节点,计算节点2部署2个服务器节点,计算机节点3上部署4 个宽带用户仿真节点。卫星节点以透明转发的方式实现卫星的中继转发功能,地面用户节点之间通过天基骨干网络进行通信。
表3 实验环境
天基骨干网为双轨道环状网络,每个轨道分布3颗地球同步卫星,且轨道间临近卫星互为备份。宽带用户行为仿真拓扑如图5 所示,图中6 颗高轨卫星分别命名为 GEO1,GEO2,…,GEO6;Ka 星和 Ku 星分别命名为KA、KU;用户行为仿真节点主要由2个服务器节点及4个宽带用户仿真节点实现,每个宽带用户仿真节点部署有多个仿真用户群,形成地面仿真网络。服务器节点直接与高轨卫星相连,宽带用户仿真节点通过KA、KU 星接入天基骨干网,与服务器进行通信。采用高通量路由仿真技术仿真卫星节点及用户节点,其中卫星节点、宽带用户仿真节点均占1个VCPU,2 GB内存,满足卫星节点及用户节点仿真需求,地面服务器节点分配4个VCPU,8 GB内存,满足服务器节点高效处理、转发数据需求。
5.2 宽带用户接入卫星网络的仿真
系统仿真工具包STK是航空航天专用模拟软件,能为天地一体化网络仿真平台提供精确卫星轨道数据及链路特性数据,通过STK/Matlab 接口并行控制卫星通信链路特性和状态,确保地面网络用户接入以及用户通信需求。宽带用户行为仿真场景如图5 的拓扑所示。以两个用户节点为例,其中宽带用户节点A 位于北京,为静止状态,通过KA 星接入天基骨干网,宽带用户节点B位于从台北到上海的客轮上,为移动状态,通过KU星接入天基骨干网,宽带服务器位于南京,直接接入天基骨干网。用户节点A、B通过接入天基骨干网,与不同域的服务器交互,完成web、ftp、邮件、IM等宽带用户行为仿真。
宽带用户节点B 具体移动情况如图6 所示。在STK中设置轮船航线途中坐标点并进行实时链路计算,计算结果返回仿真平台,并据此实时控制相应虚拟卫星链路特性,从而保证卫星动态链路仿真实时性与逼真性。卫星链路延时仿真逼真性如图7所示,将宽带用户节点A 与宽带用户节点B 之间卫星链路实际延时与理论延时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链路仿真具有较高逼真性,支持天地一体化卫星场景不同用户接入需求。
图6 宽带用户节点B移动线路
图7 卫星动态链路延时仿真逼真性测试
5.3 行为仿真可行性与逼真性实验分析
如图5,从仿真节点1、用户仿真节点4 中各取两个用户user1、user2、user3、user4,进行用户行为仿真测试,控制模块生成用户参数模型、行为列表ActList,用户代理根据模型中的DIP,DPort,Protocol,name,passwd,StartTime,EndTime,Freq等参数启动行为驱动,根据DIP参数寻址到目标服务器节点,根据DPort,Protocol访问目的服务器,测试用户通信行为结果如表4所示。
实验结果证明,用户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目的服务器均收到用户请求数据,成功建立连接;客户端成功进行web访问、上传/下载文件、发送邮件、聊天行为,服务器根据用户行为请求对数据进行处理与转发;user1、user4 均能接收到对方发送的聊天内容,能够实现即时通讯行为。综上,本文的用户行为仿真方法可以逼真仿真用户终端,实现与真实的服务器软件进行交互通信。
表4 用户行为测试
5.4 宽带用户高并发通信仿真实验分析
基于4.2 节的高并发设计方法,每个宽带用户仿真节点每5 s启动1个用户群仿真模块,每个模块以100次/s的速度启动虚拟用户,驱动行为,产生业务流量。通过在客户端、服务器检测数据流量,统计一段时间内虚拟用户并发访问服务器的用户数目。图8 为随着用户数增加内存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随着访问服务器用户数增多,服务器节点内存消耗不明显;客户端内存与激活的虚拟用户数成正相关关系,随着产生行为的用户数目增加,内存随之增加,随着用户增速的变缓,内存的增速变缓,最后随着用户行为结束,内存逐渐降低;当通信用户达到10万,内存资源占用平均为每百个用户1.665 MB。实验结果证明,客户端用户仿真方法可有效支持用户高并发行为,实现10万虚拟用户并发访问服务器。
图8 高并发通信实验结果
5.5 模型驱动用户行为实验验证
本次实验针对用户模型驱动机制进行用户通信行为的仿真实验,设计用户行为输出服从泊松分布,控制用户产生行为的规律,以4.1 节调研的网络用户四种行为的流量比统计结果,控制用户访问四种行为的比例,控制行为数据输出的标准。启动400 个用户为实验对象,以5 s 为一个时间步列,设置用户在每步列内,ftp、web、邮件、IM行为输出分别服从均值为120、250、30、10的泊松分布,服务器端每5 s 统计一次用户到达数据情况,共统计60次,借助网络封包分析工具Wireshark分析服务器端采集到的用户行为请求到达数据包。图9 为采集到的用户四种行为数据折线图。以web行为为例,图10为统计到的web行为请求数据到达数量统计直方图,可见用户到达的数据整体分布基本与模型一致,满足泊松分布的特性。
图9 行为规律测试结果
图10 用户web行为数据统计直方图
使用模型驱动的方式结合高并发实验启动虚拟用户,驱动用户行为,根据模型驱动下用户行为高并发数据流量规律,每5 s统计一次用户到达数据情况,用户行为数据如图11 所示,可以看出用户四种行为数据流量基本满足24∶12∶3∶1的比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置的模型驱动方式可以很好地驱动仿真节点,再现用户通信场景,实现高并发、多样化用户行为仿真。
图11 用户行为数据
6 结束语
在天地网络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本文面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基于云平台搭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宽带用户行为仿真平台,设计一种参数可配置的宽带用户仿真模型;结合虚拟化技术使用基于模型驱动的大规模复现宽带用户行为的方法,逼真再现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典型宽带用户行为通信场景;实现了宽带用户行为多样化、高并发通信仿真,仿真规模可达到10 万用户并发,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实验评估具有重大意义,对未来天地一体化通信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