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联琐议及写作

2020-05-20陈守富

关键词:才女对联

陈守富

(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对联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文体。农村墨农,会编会写,毛笔字也拿得上桌。这是其他任何文体所享受不到的待遇。

人们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联为什么同中国人民的生活结合得如此紧密呢?它在产生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竟然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势头?这里,我想凭自己理解,做出论答,以期抛砖引玉。

一、对联与“道”

对联像是缠绕在中华民族文化大树上的一根常青藤。树因根深而叶茂,藤以养富而常青。

(一)对联的核心是“对”

对,具有无形和有形的两种形式。有形的形式是指对联的物质部分,纸、墨及其载体;无形的形式是指文字的内容。有形的和无形的形式各在自对的基础上完成对联的“两两相对”,构成对联。

对,是对联的基础,在考察对的时候,有形的物质的对,是不言而喻的。无形的对,则是研究的重点。它要求两边相对的有:

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

句式相合

平仄相反

语意相关

因此,对联又称对字,对子。

对,是从哪里来的?如果考察一下对联的形式要素和它的内容价值,以及人们喜爱的原因,就不难发现“对”的概念与《周易》的哲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周易》阐述的核心是一个“道”字。所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1]379。其实,“道”就是一个“对”。《周易》是怎样表现对的呢?《周易》演八卦,八卦是从《河图》来的,我们看看《河图》的构成就知道了。

说明:《河图》(内圈)的符号与卦数,与外圈的相仿,故未列

《河图》每边自对,又左右、上下相对。

《河图》的对,总而言之是阴与阳的相对,是相反相对。两方面缺一不可,否则,便不成 “道”;对联缺了一方,也不成“对”。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厦门郑成功纪念馆)

对联与“道”的核心都是“对”。对,能生物;对,能发展;对,能转化。“故万物一也”[2]389。

(二)对联讲求“几”

对联往往写在它表现的对象完整显现之前。因而对联的内容通常着重未来:希望、祝语、贺词、祈福……要者,在于把握先“几”。所谓“几”,“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1]380

兴废总关情 看落霞孤鹜 秋水长天 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 问江上才人 阁中帝子 比当年风景如何

这是江西南昌滕王阁重修对联。对联的重心在一个比字上。上联引《滕王阁序》中的警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盛赞当地当时的风景之美,又用“幸”字句指出当年的风景依旧;下联问二位古人“比当年风景如何”,根据本联的思维逻辑,今天的风景会更好。从而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吐露了对明天的憧憬!

“几”就是要在事物未然之时,“动之微”时,写出人们对事物发展的希望。即便是挽联,虽是事后之作,也要或明或暗地寄意未来。一切总是要向前看的。

(三)对联含有个“吉”字

吉,吉兆。即事物发展中早先冒出的好苗头。上面说到“几”,“几”与“吉”有联系,都在一个“好”字上打圈圈。两者又有区别,“几”在于时;“吉”在于事。大众口头语有“成双成对”,“双”“对”之中有吉,因为利生曰吉。只有当阴阳成双成对的时候,才有产生新物的可能。“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天地生物的规律。天地就是为了生物而有自己的。“天地之大德曰生”[3]741。民间贴婚联,是为了早生贵子;造房、开业贴对联,是为了生财。都是围绕一个“生”字做文章。这里的“生”字就是“吉”字。 春联,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强;挽联希望后代发旺……概而论之,对联里总包含了“吉”的意思。

(四)对中有“和”

“和”,即和合,指阴阳两个方面相互配合到了极佳境界,即谓之“和”。阴阳“交通成和,而物生焉”[2]372。新物既生之后,“和”又是维系事物阴阳两方不至解体的纽带。“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246对联之和不等于辩证法之和。对联之和虽也有“失去一方,则这方就不存在”的意思,但仅仅是指对联的出边、和对边而言,而没有“对立统一体”之辩证法的含义。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就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安徽省西递村胡家对联)

出边以两事业,指出“效”是衡量好否的标准;对边扩展到一切事业,指出“知”是难与不难的关键。难,知不知;效,好不好。这是两对矛盾分别统一对立于上下联之中,使其构成“联”——效,好不好;难,知不知。效好与效不好,就是知难与不知难。

知难,就是不怕难。知难而止,懂得了问题的关键,从而攻克了难关,难就变成不难了。这也就是效果好。

上联与下联,各有一个“对立统一”。但上联与下联构不成矛盾,是平行对,属正对。

对联中,只有反对,是矛盾。如下对:

不作鲜花几日美

愿为芳草四季春

(五)对联源于“道

“道”是我们先人取的名字。它是万物之母。“道”生万物是由阴阳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阴一阳之谓道”。它的真理性已为人类和它的环境所证实。

对联既含有“对”“几”“吉”“和”几种元素,那它与“道”就是不可分割的。这些元素正是“道”的内涵。也正因为“道”的文化基因,营养了对联的根茎,使对联与时俱进,且万变不离其宗。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有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安徽省合肥市包公祠联)

包公是清官。这清官是由两面构成:一面是对坏人,“自阎罗气象”;一面是对人民,“依然菩萨心肠”。一正一反,一阴一阳,正合“道”式。对联所追求的是吉、利、生、发等,这些事物发展变化的理想趋势,用描写、夸张、比喻等手法表达,属文学类。“道”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属哲学类。对联与道是根本不同的。但如上所述,两者之间又有扯不请、道不明的存在。

二、对联与“鸣”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乎”[5]91。对联作为一种“出乎口而为声者”,自然也是一种鸣。但人与物之鸣的原因,虽然都可说是“不平”,但这“不平”是有区别的。物的鸣因,一是化学的,一是物理的;人的不平,在于情理。人有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人的情感是基于个性化生理条件而产生的心理活动,有时因理不平而鸣,有时也因感情冲动而鸣。尤当国家仇、民族恨堵塞三焦的时候,如骨鲠在喉,非吐不可!

(一)心之所之

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出国学习、工作的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一些退休的老人,跟随子女也走出了国门。美国加州华人多,春节期间也好贴春联。

眼前才没烟花采

耳畔又起丝竹声

过年放炮,是中国人的习惯,延续了几千年。加州虽然难买炮竹,但过年时,华人在自己营造的春节气氛中,怎能不想起家乡过年的情景呢?丝与竹,乃八音。年关长假,更有欣赏、把玩民间乐器的机会。

冬去阳升桑梓绿

春来阴降梅杏红

《周易》的月卦中夏历十月阳尽阴全,一年过去了。自十一月开始,阳又回来了,所谓”一阳下生”,其卦为“复”(),到了正月,便是三阳交泰了,卦名为泰()。从这两卦可以直观地看到阳升阴降的现象。所谓“冬去阳生春又来”。春天到了,树当然要绿。为啥说到桑梓呢?桑梓是屮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种在家宅周围的两种树,桑是喂蚕办丝,梓是为了制车之用。它木质坚实如铁。谁家桑梓种得好,表示这家家道兴盛,极为受人称赞。桑梓这个古代出现的词语,后来便用来代指故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外之人,逢年过节,没有不思念家乡的。心所想到的东西,自然会在对联屮流露。

(二)意之所怀

改革开放之初,包产到户。农民有了用武之地,生产力发展了。农民家有余粮,手有余钱,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富”了!但是有些农民还不能放手干活,因为还有后顾之忧。

当时农村的婚姻关系,多年来受到农村生产力低下的束缚,有些地方出现了远近闻名的“寡妇村”和“光棍村”。自然条件好、生产效力高的村庄的姑娘不愿嫁出去;相反的村庄的小伙子,娶不到愿意嫁过来的新娘。这就在许多人心里造成了不平,不平则鸣:

家内有田腰可富

室中无妇意难安

这是当年流传于大别山区一副拆字表意的对联。家有一口田(宀-井田)即“富”,室中有妇(宀中有女)曰“安”。据传,这问题公开提出后,得到了一些基层组织的关注,后来促成了多场集体婚礼仪式的举行。

曾在赣鄂皖三交之地,流传过一个对联故事。江西彭泽县富家才女,抗婚逃到安徽宿松,就在小孤山脚旁,由才女的外婆当家,办了一所义校,作为才女栖身之所。当时,私塾中流行—种习俗——“游馆”。私塾先生或社会知识闲人,到私塾去,与其先生叫板才艺,得胜后,便要索取钱财;落败了,就由私塾先生打发走人。

一天,湖北黄梅一位学生样的青年,来到了才女学校——孤山学堂,不说“游馆”,只说路过,想借茶一杯。才女知来者不善,便先下手为强,即以四书、五经之难点攻之。青年对答如流,令才女暗惊。当下,冷场片刻。忽儿,青年呷了一口香茶,顺手操起油纸折扇,起身抬步,向门外走去。才女送客出门。

“湖北先生摇破扇”,不知什么赐了才女灵感,望着青年的背影,朗诵似地喊了一句。青年慢慢转过身来,毫不经意地:“江南才女煞歪鞋”。听到“歪”,才女连忙看看自己脚下,这才意识到,由于刚才送得急切,慌得鞋未穿正。心想这个家伙眼“毒”着呢!须认真对待。想想,便续上文:“扇似蝶,在我眼前飞舞!”“鞋如舟,于吾心头荡漾!”青年好像早有准备,紧紧接上。才女听了心头猛地一怔,觉得两颊发烫,认为青年说着说着便开始下道了——什么“心头荡漾”——扯到哪里去了?便不假思索地回过去:“惹我烦,去!去!去!”青年半转过身,笑望着才女,一字一句地:“逗吾乐,来!来!来!”并一个“来” 字一招手。才女两手捂着脸,半天不说话,原地扭动着身躯。过了半天,两脚开始向着青年方向移动了。青年大声说:好!才女也小声说了一个“好”。于是,“好”就是这副对联的横批了。

相传,这对青年男女,终成眷属。这对青年,在相试才艺的过程中,相互产生了倾慕之情。相互倾慕扎根于二人心意之中,难于忘怀,由怀而鸣:

湖北先生摇破扇,扇似蝶,在我眼前飞舞。惹我烦,去!去!去!

江南女子煞歪鞋,鞋如舟,于吾心头荡漾。逗吾乐,来!来!来!

(三)自鸣胸臆

一位退休老人,找不到合适的事做,整天昏昏沉沉,没精打采,连自己一向喜欢的两件事——钓鱼与读书,都渐渐失去了兴趣。家里怀疑他有什么病,医生检查后说他很健康。于是,老人硬着头皮又拾起了自己喜欢的事。在友人的帮助下,整理成了一副对联:

费心磨简猜远古睡意

信手垂竿出重渊活鱼

他将这对联贴在书房内,天天读着,看着,想着,渐渐打起精神来了!这不就是自鸣得意么?

粉碎“四人帮”后,教师的住房条件逐渐得到了改善。一位教师分得了一套新房,全家都很高兴。正准备装修,一位“好心”的同志悄悄对他说:你分到了新房是好事,只可惜是顶层,又西晒,恐怕不适合你家。你家有老人,还有个老风湿……你可以反映一下,领导是会理解的。那位教师觉得房子盖了,总得有人住,何必给领导找麻烦。但家人不理解,都是气呼呼的,沉着脸。

过了几天,邻居议论开了:“写得好!真是高人高论!”

一天下班回来,那位教师的爱人——老风湿,看到新楼前面的路上站着许多人,一些人正向着楼上望着什么。她家分得的那房正在上面,不好意思问出了什么事,只得忍者腿痛,坚持爬上六楼去看个究竟。到得顶层,两行熟悉的毛笔字,吸引了她的眼球:

顶天阁上望断风云变幻

向阳台下观止草木枯荣

横批是:“福在其中”。

她双手扶着阳台的栏杆,观赏者楼前的景色。再回过头去,念念阳台门上的对联,心里觉得突然亮堂了。

(四)勤俭持家

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历代的有钱人、学问家与智者无不身体力行与提倡。老百姓更是一辈子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这也是教育后代永不改变的思想。对联是百姓宣传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因而家庭生活的主题,往往宣教于对联之上。

心正心宽立身本

手勤手俭持家方

这副对联以心、手说话。心,中国人习惯指脑。心必须做到:正以纪己,宽以待人。这是做人的基本标准。正,是人立于社会的准则;宽,是人处世的前提。心正便无忧,心宽必得乐。心正心宽也是健康的保障。

手勤手俭。一手开源,一手节流,是人生的大纲。会开源,不节流,干涸就在山洪之后。会开源,会节流,旱天库水绿油油。

手勤手俭,小则富家,大则强国。

红椒肉末饼

青菜豆腐汤

—副健康、节约的药方。

(五)团结就是力量

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治军的大政方略,因而是对联永久不变的主题。

独苗难支百日活

群草好作十年青

三代人三思行而后

七口家七心结为先

(六)耕云播雾

改革开放不久,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城镇中,差不多家家有车。上班、上学、探亲、访友,能用车,便用车。方便了群众出行,提高了生活质量。

有这样两副春联:

三代人三星照道三阳交泰

八口家八仙过海八面来风

戴月披星分驰东南西北

栉风沐雨共战春夏秋冬

(七)为祖国而鸣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无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徐锡麟烈士纪念楼联。上联云天要是有情,也应当懂得现今天下人民都在思念徐猛士,因为反清革命需要他,保卫祖国大好河山需要他。下联指出人都会死的,但死的意义有天壤之别:一般的人死了,寿终正寝。有的人死了,猪狗不如。但先生之死,永垂不朽,万古流芳!

抗日战争,中国牺牲了千万人的生命,赢得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不仅在抗日战争本身,而在于它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强盛的转折点,还在于它证明了东方睡狮己经醒来!当时,中国没有海军和空军,陆军还是小米加步枪,如果有今天的装备,我军就打得过瘾了!

安徽太湖县烈士林园门联,特有气魄,长我军志气,灭敌人威风。

杀身成仁英名垂千古

气吞倭寇雄威震九州

(八)为民族魂鸣

振兴中华,关键在于富国强兵。要富国强兵,就要把经济搞上去,同时,要办好高科技。

五千年爱国传统浇铸长城方胜

十四亿炎黄子孙筑梦中华正忙

大胸怀拥抱大世界大海波涛阔

高智慧融注高科技高山流水长

解放军千万部队化为尖刀班渤黄东南海

大中华五六民族结成擎天柱喜马拉雅山

五千年、十四亿、大胸怀、高智慧、五十六民族和解放军,是当今中国强盛的六大元素,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保障。每个中华人,无不为此振奋,无不为此而自豪!

三、对联写作

对联的写作是开放性的,好像未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自农村到机关,只要有个能识几个字的人,再加上一个可以提动毛笔的,对联就成了。对联写作的普及面最广,不识字的也会编。但受人喜爱、久久流传的名联,还是出于学有专攻的大家之手。新年一到,全国一片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此,好联必定不少,只可惜无人关注。如果搜集整理留存,定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联的体裁容量极小,短联一副不足十字,“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要表现一人、一事、一物、一景,面对内容丰富、过程复杂的题材,怎样剪裁呢?写什么呢?

(一)宏观把控,沙里淘金

荐汾阳再造唐家并无尺土酬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当日神仙啸傲

喜妃子能谗学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脱去名缠利锁让先生诗酒逍遥

联见安徽省当涂县采石矶太白楼。对联要表现诗人的遭遇和刚正不阿的性格。

李白一生的生活经历复杂曲折,足迹遍布全国,有花天酒地的宫廷生活,有牢狱之灾,又有衣食无着、贫病交加的流浪日子。对此,对联只截取了两个生活小点,概括了诗人的一生。

第一点是李白与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关系。郭子仪未走上仕途之前,犯了当斩之罪,幸亏李白所救,并将其推荐与朝廷。就因郭平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郡王。平安史之乱,有再造唐朝之功,可“先救后推”的李白却无“尺土酬功”,这是何等的不公,可见郭子仪也是个忘恩负义之人!

第二点“七言招怨”。李白因侮弄宦官高力士,得罪了杨玉环,杨玉环借清平调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告了李的黑状,李得了个“赐金还山”。

对边的手法是反语正说。可喜的是:妃子真有本事,能谗倒学士,否则李白就要被“名缠利锁”而自毁前程,哪能落到象现在这样的“诗酒逍遥”呢?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辛辣的讽刺!

唐宪宗元和(806-821)年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曾去访査过李白墓及其后人,只访得孙女二人,却已嫁与农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伟大的诗才之一,身后却令人寒心!

泰山南天门上要贴一副对联,可写的东西很多:泰山石、泰山松、挤满游客的攀登泰山的路,泰山周围的山群,泰山的历史与传说……只用二十来字,是难以下笔的。现在的对联是: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百级俯临千嶂奇观

出边“九霄”,高;“门辟九霄”,高而险。对边“百级”,高、险。本联就是抓住了“高、险”两个元素予以生发,完成了对联的写作。出边生发出三天胜景,佛教认为天有三重,各自都有美景,即所谓三天胜景。对边生发出“千嶂奇观”。嶂,是指泰山脚下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波光飘忽的自然景象。出边想象的是虚,对边写的是实。

此联字意落实,想象有根,虚实结合,能与游客共鸣。

(二)小体栽,大主题

要从历代对联的内容看,无论何时、何地、何人所撰写的对联,都要展示于人们的眼目,对联的目的在于宣教,这是不会变的文学发展的规律。正如刘勰所说:“写天地之辉光,晓先人之耳目。”对联不论写什么,总是要尽量把它挖深或推向更高的层次,让它成为“鼓天下之动”的力量。所以对联在告诉人们什么事的同时,暗示人们应该怎样去理解它,评价它,甚至引导人们为了理解和评价,应该怎样去回忆和想象,从而把人们的理解和评价推进到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让人们有所得。这就要求小对联,却要表现大主题。

一位名叫朱永春的中学教师,突然倒在课堂上,学生呜呜的哭声,响彻校园。

追悼李老师的大会上有这样一副挽联:

永结丹心一腔豪气献祖国

春风化雨千杯热血暖学生

挽联把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平凡的工作,与祖国和人民联系起来,写出了这位教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伟大人格。

传播很广的一副有趣的对联,北京潭柘寺的弥勒菩萨,笑容满面,坦胸露脐,是个好好人。这副对联就是写他的: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对联扣住弥勒塑像的两个特点,加以解读。两特点:一是肚容,一是口笑,写得生动传神,别有趣味。仅仅是有趣味吗?读读就会觉得,有意思,很有意思。上联容天下难容之事,提倡忍让宽容,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精神文明传家宝。下联笑世间可笑之人,可笑之人,必有可笑之事。要不想让人取笑,或者当作笑料而取乐,那做事就得小心谨慎一点,免成别人笑柄。

对联所写的事虽小,意义却不小。这是小体裁、大主题的老例了,巧取角度,随物生发。

面对一堆材料,如何能“万取一收”呢?即所谓“取一于万,收万于一”。这就要在材料中寻得一条新思路。这条思路既要象一条长绳一样把主要的材料束成一捆,又要方便表达主意。这样,事先就得找到个切入点,它往往就是新思路的开端,思路到达的终点便是主题。 这切入点也就是角度。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坟)

这副对联是从坟的角度出发,以“比”为思路,写出来的。从“坟”,就想到青山,又联想到白铁。“比”把青山与白铁联系起来,比出贵贱。

上联:青山与忠骨比。青山与忠骨不是相等,它有幸才埋葬了忠骨。这就把忠骨的品第提到了最高点,忠骨重于青山。

下联:白铁与佞臣的份量也是不相等的。白铁无辜而铸了佞臣,是不平等的;白铁如有罪铸佞臣,那还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把佞臣压到了白铁底下。这里的“白铁”,不是工业原料的白铁,而是“无用”的别名。

在上、下联各自分别比较的基础上,上下联又自成比较:白铁是无用的东西,佞臣则是属于歪东西。

值得一提的还有:随物生发,岳飞的坟,铁铸的秦贵相。两物的运用,巧妙、自然,为对联的组合,奠定了基础。

对联不但可以运用人和实物作为思路的起点,也可借汉字的言、形、义做文章,写出许多巧对,令人佩服。如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运用朝(zhāo 朝夕,cháo 潮汐)、长(zhǎng涨,cháng 长短,cháng 常),二字的声调变化而具有不同意义,使该对联有几种读法,丰富了对联的艺术性。

猜你喜欢

才女对联
小议对联
我们班的“四大才女”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巧对对联
传奇才女林燕妮:香江一抹粉红
独立独行的才女,另类美的歌颂者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