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2020-05-20颜婉玲
颜婉玲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 福建 晋江 362261)
目前,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认为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被当做课堂教育与教学转型的目标和方向,备受人们关注。对于深度学习的内涵,国内学者认知基本是一致的,他们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学习新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与浅层学习方法是相对的。本文主要分析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方法,以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与教学效率。
1.应用情境工具,进而为深度学习创设情境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视频、动画、图象等资源,为学生们创设出有趣、生动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1]。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利用软件为学生们呈现出一个“神奇魔盒”,让学生们猜想在随意输入一个数字之后,输出数会是多少,以此来激发学生求知欲,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生活场景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上,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问题场景当中学到知识,会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有关“折扣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为学生们展示在“双十一活动中”商场所应用的促销广告,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景当中寻找到最佳购买方案,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掌握折扣相关知识。
2.利用认知工具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及数学问题的处理,常常会存在认知误区或者是认知断层的情况,对于学生来讲,认知工具就像是一个脚手架,能将知识从零散转变为系统、从隐形转变为可视、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从抽象转变为形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建构一个自主学习体系,从而深刻、系统的理解数学知识。
利用数学软件,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态、直观的认识对象的发生过程与发展过程。而在图形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中,其特征将会更加凸显出来。比如,学生在通过观察之后发现角两边在不断的延长,然而开口的大小却始终没有变化。比如,教师在应用电脑为学生演示有关“面动成体”过程:将长方形一条边作为轴,在旋转一周后会转变为一个圆柱体,有利于学生对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出空间想象力。又如,教师在对圆面积公式进行推导时,可应用“几何画板”为学生们动态显示“化圆为方、以直代曲”的过程。通过一次次的拼摆与观察,学生很容易了解到长方形与圆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的公式。
2.2 将内隐知识转变为可视知识。在可视化的认知工具中所包含的软件有绘制语义网络、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利用这些软件,既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可视化,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高度结构化。而知识可视化是通过图解流程图、概念图等方式,将知识内在联系表现出来,再利用该工具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思维可视化则是将转瞬即逝、模糊的、内隐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批判、改进与反思[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既是教师的辅助教学工具,也是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工具,在情境工具与认知工具的支持下,能够让学生从“他人组织学习”方式,逐渐抓变为深度、开放、自主的“自组织”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