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观察
2020-05-20张荣伟王巧玲
张荣伟 王巧玲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361000)
在心内科疾病中,心力衰竭是临床多发且常见症,易引发患者出现乏力、呼吸苦难等临床表现。重症心力衰竭表示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发展至严重阶段,其疾病特征为病情发展快,症状表现主要包括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和急性肺水肿等[1-2]。所以,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应对其病情观察予以加强,对其病情变化随时掌握,同时辅以标准化的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4]。本研究选取我院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现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到2019 年1 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者68 例,随机分设组别。对比组34 例男20 例,女14 例;年龄41-76 岁,平均(62.3±2.4)岁。在实验组34 例中,男21 例,女13例;年龄42-77 岁,平均(63.4±2.3)岁。对比被选对象的基线资料,组间可比较(P>0.05)。
1.2 方 法
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对比组,保持重症监护室环境舒适、安静,温湿度适宜,其中湿度控制在50%-60%,温度控制在22-24℃,定期进行病房消毒,降低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刺激。遵照医嘱严格开展各项治疗工作,并遵照无菌操作要求严格执行,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马上告知主治医师。
在对比组的基础上,采取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实验组,(1)抢救干预:护理人员应配合医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仔细检查患者精神状态、体温和皮肤颜色,对抢救护理措施主动积极开展。对静脉通道快速建立,并予以吸氧治疗和心电监护。对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用法用量、应用方法和种类等知识熟知,从而能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同时将抢救药物、器械随时准备好,配合医师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理,使其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2)心理疏导:先评估患者的心态,了解患者的想法,及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其知晓保持良好心态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面对患者时要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简单告知病症的临床治疗与病发诱因,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从而有助于不良心态的改善,使患者配合度提升。(3)健康教育:把一些基础的心脏护理方法与知识告知患者,教会患者家属当患者出现突发情况时做出正确反映,便于对其心律失常情况的控制,防止患者血压提升。另外,对患者的机体情况全面评估,指导其合理活动,并叮嘱患者加强保暖,防止着凉。
1.3 评价标准
(1)对比组与实验组的血压、心率指标,(2)对比院内反应、急救反应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 软件,计量数据用t 检验,计数数据χ2检验。P<0.05 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血压、心率指标
干预前,对比组与实验组的血压、心率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血压、心率指标情况均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2.2 对比院内反应、急救反应时间
实验组院内反应、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院内反应、急救反应时间(x±s)
3 讨 论
心力衰竭表示因心脏病变使得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降低显著,甚至易出现心排血功能丧失情况,造成组织器官出现瘀血、灌注缺乏等情况[5]。由于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会演变为重症心力衰竭,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症监护室是目前临床重症心力衰竭症的主要手段,加之该疾病的患患者群多为中老年群体,因此为提高临床疗效,建议临床行治疗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配合[6]。有研究表明[7-8],标准化护理程度的应用,对临床抢救成功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患者危险期阶段的顺利度过,使患者生存率提升,改善预后。标准化护理程序表示在抢救护理中,除了要做到抢救工作的开展具有有序性,还要保证抢救工作的具有规范化、科学化等特点。报道显示,将标准化护理程序用于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使患者生存率提升,因此一定要确保抢救护理工作的实施严谨、有序和合理。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将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与身心素质提升,在行临床护理时做到有序操作、快而不乱,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结果可知,干预后,实验组的血压、心率指标情况均低于对比组,实验组院内反应、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
总之,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标准化护理程度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其心率、血压指标情况,缩短院内反应、急救反应时间,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