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5-19张东阳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张东阳

摘要: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的根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首先对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基础产业、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几个方面剖析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对策建议

一、引言

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的根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和重要支撑,是城市最根本竞争力的体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級和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和打破产业发展传统路径依赖的战略取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载体和核心支撑。

二、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

1、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加强

近年来,郑州市通过在全市农业区域比较集中、产业基础良好的区域建立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区、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等方法,开辟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水平,郑州市的农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加强。2018年,郑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7.1亿元,增长2.1%。全年粮食总产量157.3万吨,比上年增长3.1%。

2、工业增长动力加快转换,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近年来,郑州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工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以高耗能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比重逐步下降,而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高技术产业对工业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18年,郑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450.7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0%。

3、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近年来,郑州市第三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和支撑郑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8年,郑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545.5亿元,增长8.3%。在郑州市第三产业中,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通信、电子商务、医疗健康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对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在不断增强。

4、产业结构渐趋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近年来,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一是构建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等七大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2018年,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72.2%。二是打造了以交通枢纽、金融商贸、物流会展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金融业、文体产业、旅游会展业、商业服务业、软件信息业、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2018年,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54.7%,超过二产10.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是形成了以都市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体系,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三、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础产业支撑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能源、原材料、交通、水利和信息化等基础产业是郑州市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决条件,直接关系到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能够顺畅运行。当前,郑州市基础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保障能力有限、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其对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能力不强。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郑州市农业经济发展平稳,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和加强,但是还存在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农业生产和流通方式落后、部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部分农业抵御风险能力不强、部分农业生产成本较高、部分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郑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工业内部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

在工业内部,传统工业仍然占有较大比例,资源开发型和消耗型产业如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黑色和有色金属等产业比重仍较大,导致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而郑州市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在近些年发展迅速,但是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中高端制造业存在发展不足和发展受阻的现象,工业中的高科技产业的比重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工业层次和层级有待进一步提升。

3、第三产业总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当前,郑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排序是“三、二、一”,三次产业的比重在总量上已经趋于合理,但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郑州市第三产业的总量和占比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在郑州市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郑州市经济总量中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其规模和比重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也是未来郑州市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

4、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现代产业人才匮乏,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当前支撑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十分薄弱,表现在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够、科技资源分配不合理、科研平台数量较少、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足、科技与实体经济“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方面。另一方面,当前郑州虽然启动了“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但是与国内其他一线、二线城市相比,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数量较少、创新型企业较少、高级别科研平台少、薪资待遇低、市场环境有待优化等因素,导致郑州在引进现代产业人才方面吸引力不足,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缺乏现代产业人才的支持。

四、郑州市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1、郑州市政府应加强对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

一方面,郑州市政府应以国家和河南省出台的关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规划和政策为依据,编制结合自身实际的现代产业发展近期和远期规划,加强对郑州市现代产业发展的宏觀指导。另一方面,郑州市政府要加强对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强融资支持力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

2、超前发展基础产业,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

基础产业是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石,郑州市必须高度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超前发展能源、现代交通、水利工程、信息化等基础产业,为郑州市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基础支撑。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郑州市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郑州市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和流通方式,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优化工业结构,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郑州市要加快传统工业改造升级。郑州市要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围绕装备制造业、食品、有色冶金(铝)、化工、服装纺织、建材等传统制造业,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进一步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郑州市要继续做强做优七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电子核心基础部件、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安全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4、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方面,郑州市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升级,促进传统服务业经营效率的提高,提高服务质量,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的服务。另一方面,郑州市要大力发展对制造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中高端延伸,从整体上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占比。

5、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换发展动力 ,提升现代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对自主创新的投入。郑州市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财政科技投入体系,综合运用财政拨款、财政贴息、财政补贴、基金、担保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于科技的财政投入。二是企业应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技术源培育,引进现代产业人才,健全知识、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和集聚,发挥科技创新对于郑州市现代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三是郑州市应创造条件,积极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组织机构之间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合力,提升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詹懿.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症结及其治理[J].财经问题研究,2012(12):31-36.

[2]李孝敏.郑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之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6):103-105.

[3]李晓华.多维度认识现代产业体系[N].经济日报,2018-06-21.

[4]陈肇雄.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N].人民日报,2019-08-09.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