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抑扬文增辉流行语有千万条,相互倾听是第一条
2020-05-19
《战国策》中《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表现出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后面的“扬”,这种写法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欲扬先抑,是一种描写人物的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手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名家美文
套 袖
◎铁 凝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我带封信给孙犁老师。我脸上竟显出了难色,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向我介绍孙犁的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怎么也忘不掉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
我带了信,终于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了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先看到老人的侧面,就猜出了那是谁。
看见我,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丟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目光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写作、工作的情况。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再次见到孙犁老师,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还刮着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老师迎过来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您是见老。”我说。
接着我便发现,孙犁老师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套袖的颜色是凝重的,但人却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
我又见孙犁老师,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子,也没糊窗缝,正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还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却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次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
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说不清。我没问过孙犁老师为什么总戴着套袖。也许,他也会说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联系,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天性。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
正月已近。“正月里来是新春”,春天是开拓、创造的季节。春天永远属于勤劳、质朴、潜心创造着的人。春天离珍惜它的人最近。
各抒己见
老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作者以朴实的语言,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老作家孙犁平易近人的形象,颂扬了孙犁老师的简朴美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天性。那么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那些亮点呢?
祝学磊:我认为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如文章的开头,“我脸上竟显出了难色,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这段文字渲染出孙犁老师很严厉的特征,“我”怕见孙犁,欲扬先抑,为后文写“我”对孙犁老师印象的转变及孙犁的平易近人作铺垫。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使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
史欣佳: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是线索明晰。散文贵在形散而神聚,线索则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在这篇文章里,“套袖”是行文的线索,“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我便发现,孙犁老师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我还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作者三见孙犁老师,次次都写到了套袖,并通过套袖反映出孙犁老师勤劳质朴的品质,揭示了文章主题。
祁美璇: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是借物抒情。“也许,他也会说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通过叙写“我”对套袖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颂扬了孙犁老师的简朴美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最后文章以赞美春天收束全文,抒发了作者对孙犁老师勤于耕作的深深敬意,深化了主旨,又升华了感情,余味无穷。
杨艺璇:我认为细节描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如“说话时目光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看见我,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这些细节描写,使人物个性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老师:同学们的分析很到位。这篇散文线索清晰,主题明确,情感真挚。尤其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情节曲折生动,使人物形象更加感人。
欲扬先抑法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也属于布局写作方法,表现为:为了赞美或讴歌某一主题,通过先采取辩证对比的方法对其加以控制、压抑,反而能更加突出地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与此相反的是欲抑先扬,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作为一个“正派人”虽然“生平从来没有干过一桩可羞的事情”,但没有背景和后台要想参加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竞选”根本不可能。但作者在文章开头偏要写“我总觉得我有一个显著的长处胜过这两位先生,那就是——声望还好。”并认为“即令他们曾经知道保持名誉的好处,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了”。于是“我”“赞美长处”“暗自得意”,简直就是“大有可能”“完全可能”当上州长了。结果呢?受诬蔑、入圈套,在编造的十大罪状面前声名狼藉、焦头烂额,最后不得不偃旗息鼓,甘拜下风,放弃竞选。
文章运用欲抑先扬法谋篇布局,深刻地揭露了所谓“自由竞选”的丑恶本质,辛辣地讽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同学们在写作中要学会运用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