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曼谷的湄南河
2020-05-19尹元会
尹元会
一
很早就知道曼谷的湄南河。
原始的生命起源于水中,伟大的民族往往都源于雄伟壮观的河流。滔滔流淌的湄南河,滋润了那一片沃土,哺育了那一方百姓。
流经曼谷的那一段,更为世人所仰慕。泰国,多少风云激荡的过去,多少令人瞩目的现在,都凝聚在那里的两岸,都陈列在那里的河旁。
这次趁圣诞假期背包来曼谷,很早我就决定,湄南河两岸是我踏足的第一个目标。日益临近,对于湄南河的向往,也日趋强烈。
看了很多关于湄南河的资料,也浏览了多篇关于湄南河的游记。这些文章描写的大多都是,乘船沿着湄南河上下而行,一边品尝曼谷的美味佳肴,一边观赏两岸旖旎的风光。
这种观光方式,悠闲轻松,浪漫潇洒。然而,对此种方式,我并不苟同。我感到,那是一种浮光掠影,那是一种轻描淡写,因此,我毅然拒绝了。
让自己一串坚实的脚印,镌刻在湄南河曲曲弯弯的岸边,这就是我的选择。
二
寄住曼谷的第一个清晨,睡眼惺忪,姗姗醒来。
昨天并不劳累,从澳门坐飞机至曼谷廊曼机场,然后换乘火车抵达市区,便入住酒店。或许是坐落在唐人街街头帝国大酒店的舒适,或许是从澳门多日寒冷的夜晚中挣脱出来,一夜睡得很香。
洗漱完毕,背上背包,到前台办理续住手续。我对一位服务员轻轻地说:“Good morning . This night continue to live in this room.”服务员却欢快地用简洁的汉语回答我:“可以,没问题。”
经交谈,知道这个服务员是一位会说汉语的华裔泰国人。异国他乡还能用母语交流,喜出望外,自然感到亲切和高兴。
走出酒店,迈开我的脚步,开始我今天的行程:徒步湄南河。
此时,曼谷时间是上午7时39分,北京时间是上午8时39分。
孤执陌路,静寂之外,略带一丝惶恐。还好,手中有一张详细的曼谷地图,鼻下有一张不耻下问的嘴,足底有一双结满茧子的脚板。
清晨的唐人街,走出了昨夜的繁华和喧嚣,还在香甜地沉睡着。从唐人街的街头,沿着Yaowarat Rd往西北方向行走,至Chakkrawat Rd路口左拐,一路走下,来到了湄南河边。
两座大桥凌飞在前方,一座是Phra Pok Klao Bridge,另一座是Memorial Bridge。桥上,偶有几辆车飞驰而过;两边人行道,间或看见三五个行人匆匆赶路。
这里就是我计划中徒步湄南河的起点。将从这里出发,徜徉湄南河两岸,到Phra Pin Klao Bridge为止。
在Memorial Bridge桥头,有一个整洁的广场。广场里边,高高矗立着拉玛一世塑像。塑像前,两个人在默默地参拜和虔诚地祈祷。
我环行广场一周,然后从塑像右边通道走进Memorial Bridge。这是一座钢结构桥,桥面宽阔,垂直两岸。站在桥上,清风徐徐。瞻前,河水丰盈,携层层涟漪,热烈而来;看后,没有喧嚣,没有惆怅,毫不犹豫地缓缓离去。
通过大桥,来到南岸。
河边,蜿蜒着一条曲曲弯弯水泥浇筑的小路。小路并不宽绰,临水、临岸两侧均有铁栏杆把守;带有铸铁花篮靠背和扶手的长条石椅,时有时无地点缀在小路上。
沿着小路,我信步向西北方向走着,左侧林立着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建筑,有寂静的庙宇,有沸腾的市场,有风情浓郁的住宅小巷;右侧,清澈的湄南河水欢畅地流淌着。
对于庙宇,我选择性地观看了几座。每座都是那样整洁、清新,每座都络绎不绝,有人前来参拜。
对于居民小巷,是我感兴趣的地方。
一进入民巷,首先看到两只猫咪懒懒地躺在那里。从儿时一直到现在,不论在什么地方,每遇到小猫小狗,总是停下来唤一唤逗一逗,也许这是天性使然。 在异国他乡,当然也不例外。我“喵、喵”两声,向猫咪示好,可两只猫咪只是睁开眼睛看看,一动不动,好像还带点鄙视的眼色,真是气死我了!
狭窄悠长的居民小巷,洋溢着浓郁的泰国民俗风情。
在小巷里漫步,能近距离地接触这里的居民。有天真快乐的儿童,有满面刻满皱纹的老人,也有朴实勤劳的中年妇女,他們共同的特点就是诚恳热情、彬彬有礼。
每当向他们问路的时候,他们都会耐心地用简洁的英语告诉你,如果感到你没听懂,还会重复给你,有时换另一种说法向你表达。
令我感到惊愕的是,在这里我所接触的每一个成年人,都可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尽管是不标准的、笨拙的、旁门左道的,但都能互相听懂。在一个官方语言为泰语的国度,对于不具备良好教育背景的阶层而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一座幽深、住着底层平民的小巷,我与之不过是稍纵即逝的相逢,然而令我感到除掉入口的两只猫咪对我冷冷的之外,其他一切,那每个小院内盛开的鲜花,那锈迹斑斑的栅栏,甚至那飘逸的尘埃,都有着湿润,都蕴藏着热情。
两位花甲老人慢慢地把我送到巷口,当我走出几十步远,回头看看,他们还在微笑地望着我。
三
走出小巷,沿着湄南河的岸边,独自向前走着。
此时此刻,时值一年岁末的中午,在我遥远的故乡,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是在我工作的澳门,亦是阴气沉沉,冷风飕飕——而这里却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我情不自禁地走到河边,掬一捧清凉,退退燥热,去去汗水。
清爽之后,觅一处水泥椅子坐下。一边歇脚,一边喝矿泉水,一边吃水果与点心,一边瞩目这里令人震撼的风光。疲劳、口渴、腹空,一会便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活力是激情是蠢蠢欲动。
短暂地休歇之后,我继续前行。
正当我脚步稳健行走之际,前方的绿树掩映中,突然钻出一条小河,使我戛然而止。打开地图搜索一下,方知此河叫曼谷雅伊运河,从西南方向流来,是湄南河的支流。
泰国的旅游业饮誉世界,有无数美丽的地方,令你渴望,催你前来。大王宫就是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曼谷湄南河的岸边。而它,现在,就在我的前面。
不用问询大王宫的入口在何处,抬起双脚跟着如潮的人流,自然会抵达。
刚刚参观完郑王庙和卧佛寺,也许是视觉惯性,或者是审美疲劳,感觉大王宫里的建筑风格除个别之外,大多与郑王庙、卧佛寺无多大迥异,均为暹罗建筑艺术特点所浸润,因此没有给我以多少另外的激动。倒是大王宫的发展历程给了我思绪漫游的空间。
1782年,拉玛一世时,大王宫奠基兴建。经过几代王朝不断扩建,终于建成如此规模、布局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大王宫总面积21万8千4百平方米,内有四座宏伟建筑,分别是节基宫、律实宫、阿玛林宫和玉佛寺。
曼谷王朝从1782年开始的拉玛一世到1946年为止的拉玛八世,均居于大王宫内。1946年继位的拉玛九世才离开大王宫,搬至新建的集拉达宫居住。现在,大王宫不仅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而且,一些诸如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重要的活动仍然在这里举行。
踱步在这古老的皇宫庭院,细眸宏伟的殿堂,一个个故事虽然已经远去,一段段历史虽然已经尘封,但留给后人这些可接近可触摸可环视的辉煌,仍旧是那样庄严肃穆,挽人以停留,给人以启迪。
更使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在这大王宫院内,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屏风上彩绘着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还可以看到,数尊几米高的中国古代文臣武将的石雕;这些,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在异国的土地上,特别是在异国历史悠久的政治中心,饱览故国的辉煌,这种喜悦,真无法寻找恰当的词语来描绘,来形容。
再见,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大王宫!感谢你,大王宫,我仅仅给你两个小时的光阴,你却送给我永久的记忆!
六
步出大王宫乳白色围墙的大门,一缕清风扑來,吹遍周身,舒爽极了。迎风看去,前面是一片偌大的空旷。向北跨过Na Phra Lan Rd.置身这空旷之边。经询问,这就是王家田广场。我站在树荫下,由远及近由左及右,细细端详了广场的每个部位。
这是一个椭圆形的广场,长轴近于南北方向,长轴与短轴之比大约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整个广场的大地,厚厚的草坪,像一层柔软的地毯植被在上面。广场的周边,前后分布着两排酸角树;前边一排紧挨着草坪,后边紧挨着大道,两排中间是人行道。
曼谷的一年没有春夏秋冬,只有凉季、热季、雨季。12月到2月为凉季、3月到6月为热季,7月到11月为雨季。此刻,正值凉季,但每天的温度也都在30度左右。
枝繁叶茂的酸角树,尖尖的叶子,葱绿苍翠。现在虽然不是花期,但正在酝酿下一个花期的到来。一眼望去的草坪,有的部位清新嫩绿;有的部位微微泛出黄色,偶有一点关东故乡的秋意。
广场的周边,三五成群地坐着男男女女,身边都放着不是很时髦的小包。有的在闲聊,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吃零食。大多着装朴素、足履轻便,看来也都是像我这样囊中羞涩的背包客。
王家田广场是皇家的御苑,是泰国重要的庆典广场。王室和政府的重要庆典大多在此举行,尤为隆重的是一年一度的“春耕节”。 “春耕节”为泰国宫廷大典之一,在每年雨季开始的五月,由泰皇亲自主持春耕大典,庆祝耕种季节的开始。
农业在泰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大约8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二十年来漂泊在广深珠澳,泰国香米,给了我深深的印象。尤其到澳门工作的十几年间,几乎天天吃泰国香米。晶莹剔透的饭粒,香喷喷的气味,柔软爽滑的口感,总有点吃饱了还想再吃的欲望。
白昼的暑热渐渐退去,清凉的晚风频频吹来。太阳已不再炫耀它的威力,变得温柔亲切起来。
一个人在广场内由北向南慢慢前行,穿着厚厚胶垫的旅游鞋,踩在松软的草坪上,脚步感到轻松极了。也充分体验到鲜活的小草,即柔和温顺又顽皮倔强的品格。当你的脚落下,随之倾倒;当你抬起脚的时候,又瞬时傲然挺立。
广场边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派热闹景象;广场内上空几株风筝翩跹起舞;广场中央,偶见几个游人,悄然无声。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城市的繁华和欢乐,还可感受到大自然的朦胧和幽静。
七
走到王家田广场的东北角,一条小河横卧在那里。如镜的河面,没有涟漪,没有浪花。岸边的苍翠倒影在水中,看长长的河面,像一轴铺展开来的山水画。
从地图中知道这条小河是湄南河的一个支流,叫罗德运河;也知道这里离我今天徒步湄南河的终点目标很近了。
沿着罗德运河东岸边的Atsadang Rd向南走了一段,在Bamrung Rd跨过小河,然后折回,沿着西岸边的Rachini Rd一直向北走下去。内务省、外交部、国防部、司法部、国家剧院、国家美术馆依次从眼前掠过。
曼谷时间17时27分,北京时间下午18时27分,来到了Phra Pin Klao Bridge的桥头,来到我徒步计划的终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浸着异国的暮色,独立桥头,放眼徐徐的落日,放眼潺潺的湄南河。
晚霞,映红了天边,映红了西去的层层碧波。
很想继续徜徉于此处的河畔,细细观看华灯绽放的两岸,细细观看夜色下奔腾不息的河水,然而,饥肠响如鼓,疲劳满全身,不得不作罢。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