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亲子对话”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

2020-05-19杨淑萍

家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杨淑萍

摘要:当下社会家庭教育中因为父母工作忙碌、工作节奏等多种因素,对幼儿缺乏关心,缺少必要的陪伴与亲子互动的时间,导致个别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依恋关系的情绪不稳定;幼儿在与成人、同伴交流过程中出现表达不畅、口齿不清等;或是在原生家庭环境中,幼儿长期与长辈生活在一起,长辈对幼儿的过度包办代替,导致幼儿过度依赖长辈,不愿意表达,只喜欢用“特殊方式”解决问题。当幼儿好奇、好学、好问,引发提问时,父母如何有效回答幼儿,不敷衍,与幼儿进行多回合的语言交流,值得大家认真思考。

关键词:语言交流;家庭教育;亲子教育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通过多种方式对孩子实施的一种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家庭教育”比较完整的涵义是:它不是单独地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和命令,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又是社会教育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消除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一个战略措施。

二、什么是“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维护基础的主要教育,是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为目标,同时提高幼儿整体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具体地说,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父母进行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地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是为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实现幼儿学习、家长培训的指导思想,让教师、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是亲子活动的最大特点,目的是通过亲子间的互动游戏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家长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三、“亲子教育”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案例:豫豫的爸爸妈妈都是医生,因为爸爸妈妈工作的性质、时间的关系,平日里爸爸妈妈陪伴的时间也很少,從家访的过程中也了解到豫豫平时都是爷爷奶奶陪伴在家。由于是长辈陪伴,豫豫也没有同龄的同伴朋友,常常是一个人在家玩,处于“自己跟自己玩”“自言自语”的状态。在刚入园时,豫豫甚至都没有办法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愉快地融入同伴的圈子里,只是留在较远的地方静静地看。在后续我们也与爸爸妈妈进行“个别化家访”,对豫豫的这个情况,双方进行了了解与交流。之后了解到,其实豫豫很想与其他小朋友玩,只是她一直找不到正确方法,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语言来进行描述与沟通,语言表达似乎成了豫豫交朋友的一个最大障碍。

(二)形成规范的语言语音

之前在网上也有一段关于“奶奶教孙子念英语”的视频,大多数人看完之后肯定是爆笑不已,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爷爷奶奶”也真的出现在我们的周边。

案例:在某一周的晨间谈话中,与孩子们聊一聊“简单的吃饭”。教师:“你认为幼儿园里最简单的事是什么事?”孩子们都说了自己觉得幼儿园里最简单的事,在这些“简单的事”中,就有属于较多孩子觉得困难的事——吃饭。于是就有了以下对话:

教师:“那你们觉得吃饭哪里简单呢?”孩子们又说了很多很多,其中有一个孩子说到“我木次吃饭都要得的一”当时并没有听清楚他说了什么,便要求孩子能再说一次的时候,他又再重复了一遍“我木次吃饭都要得的一”。于是我又看看身边的小朋友,再问了孩子一遍,最后一次才知道他说的是“我每次吃饭都要得第一”。

事后才了解到案例中的孩子,由于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日常的生活起居都是奶奶在照顾,家中只有奶奶与孙子两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奶奶对小孙子可以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任何事情都是奶奶一手操持。孩子刚入园那会,吃饭成了他“最困难”的事,几乎每次吃饭都是一直“磨磨磨”,最后都会要生活教师帮忙喂下去才能吃完。而这段时间提出了“吃饭第一名”可以得到一个小的贴纸奖励之后,小男孩吃饭也相比较之前快了许多。可当孩子的这些进步我们想与家长进行及时的反馈时,交流也成了我们的一个不小的阻碍。由于奶奶的年龄关系、常年生活的环境,普通话里有比较浓的口音,在个别语句上需要好好地想想,猜测一下大概的字音,再跟奶奶确认一次才能描述清楚。

(三)善意回答,激发幼儿语言表达欲望

从小班第二个学期开始,孩子的语言就进入了“爆发期”阶段,出现了很多“好学好问”的地方,这个阶段的孩子几乎就是一个小型的“十万个为什么”。而在此期间,家长似乎在很多时候成了孩子语言的“阻碍者”。

四、“亲子对话”的有效策略

(一)爱我,你就陪陪我

在一、二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当下社会中‘隔代教育已经成了一种家庭中比较常见的“亲子教育”方式,虽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于幼儿的生活护理、日常起居上都能照顾得非常周到,但在与孩子们的沟通上却会出现很多“教”“管”“不会沟通”“如何引导”等各方面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所缺失,尤其是在语言表达上,祖辈并不能真正起到“引导”“有效的方式”作用。第一个案例中,影响豫豫与小朋友互动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交朋友的语言。这也是由祖辈陪伴幼儿的过程中最容易也是最常见的问题,祖辈很会照顾孩子,但他们却缺少与孩子进行“同龄人”的语言沟通的方式,无法代替同龄孩子的角色重要性。于是,缺少必要的沟通技巧与交流方式也导致一些幼儿在入园中无法与同伴交往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爱我,你就夸夸我

与家长的直接交流沟通也是幼儿园与家庭间“家园共育”中最重要的一块内容,这不仅仅可以让家长给予幼儿一些引导与帮助,让幼儿更好地改进一些小“弱势”,另一方面对于幼儿一些进步也有及时的鼓励与肯定,让幼儿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虽然以上两个案例都是“隔代教育”的案例,但在第二个案例中却是因为奶奶的方言口音让教师在平时的沟通中出现了一些不便,这也是在家园共育中容易影响帮助幼儿改善一些“小缺点”的弊端。

(三)爱我,你就帮帮我

我们身边的很多时候,当父母在处理手头工作或者做一些别的事情时,往往会因为孩子的突然闯入而被打断,于是当孩子的兴趣点被数次“敷衍对待”,孩子的心理就会出现一些“烙印”,当父母忙完自己的事情之后,孩子也会反过来为难自己的爸爸妈妈。当孩子慢慢长大了之后,他的语言表达愿望也会比之前更强烈,他会更需要知道更多有趣、有意思的事情。除了能从父母的语言中了解知道以外,他更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让爸爸妈妈能知道“我已经长大了”。可作为父母来说,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而有的问题甚至是作为父母都不知道答案的,那又该如何回答呢?

当孩子发现一个或者一件很有趣的事想要与父母分享时,在语言的对话过程中,把最主要的部分留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描述。在填空式对话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寻找到最重要的答案,这不仅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同时也能慢慢让孩子在对话式语言的问答中行程完整性语言的描述。发散性问题的答案往往能让孩子寻找到更多的新问题,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对话兴趣被激发,能让他们说出更多的语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单字到短词;从陈述句到疑问句等等。对话式的语句在孩子入园之后的社会性交往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五、结语

亲子教育是现在社会年轻家长最为接受的一种方式,但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家长花时间与孩子一起开展一些富有情趣、情境性的实效亲子游戏活动,利用对话的时间,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亲子关系,有效地促进孩子的主动发展,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感受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责编 侯芳)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