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05-19吴媛媛
吴媛媛
【摘要】目的阅读,即根据阅读目的、学习任务或生活所需,获得相应的信息而进行的阅读。有目的的阅读,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也作为阅读策略之一呈现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当中,可见,目的阅读是有方法可循,同时在学生的阅读、生活及语文核心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本文旨在提出探究目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自我构建、自我生存及反思回味中,收获更为高效的阅读,从而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目的阅读,阅读策略
目的阅读,即阅读者根据阅读目的、学习任务或生活所需,获得相应的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引入目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避免学生无所适从、信马由缰的阅读,也可以预防教师上课时的肆意发挥,脱离教学重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更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认知能力、文化认同感培养的重要手段。2019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意在强调教师要明晰课文及导学、导练的编排意图,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学生也需要明确不同文本的阅读目的,方能与文本进行深层的对话。最终,阅读教学就在教师有目的的教与学生有目的的学中,更好地实现着语文的课程目标,更好地提升着语文的核心素养。
一、自我构建,理解文本的内涵与情感
有效的学习和认知形成过程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辨析与认同、联系与比较、想象与提纯。教师在指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这样的认知原则,首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和文本,接着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文章情感和作品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期待,鼓励学生去积极主动地了解作品的内容,之后让孩子自己在比较和分析之中感受文章表达的特点,使其在想象之中归纳,最后再回到文章与作品本身并展开自我构建。上述过程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必要逻辑和过程。
比如,在指导学习《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鼓励学生从文章的开头、末尾处进行分析。首先,让学生说一下读完文章的感受,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程度。其次,则让学生的焦点放在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上。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和视角去分析,探索多重意蕴和情感。教师可以借助PPT等多媒体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建国之后新中国的不同成就和创举,结合最近中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壮举感受国家富强、人民团结、祖国伟大带来的强大力量,让学生体会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与新中国成立之后祖国翻天覆的变化。从爱国情感的视角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细微末节,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爱国情感被激发,学生们的国家自信心、国家荣誉感大大提升,这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之中,理解是前提和基础。在有目的的阅读教学之中,理解性阅读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将其中蕴含的知识系统化和细化,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构建,形成自我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的同时,语言构建这一教学目标在无形之中得以完成。
二、自我生成,收獲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
获取信息是阅读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这对小学生未来的求学、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信息搜集,并总结和归纳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信息筛选、甄别的能力。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的自主搜索为载体,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专属于自身的情感体验和阅读内容,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生成。
比如,在指导学习《花之歌》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获取信息,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自主搜索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的身份、作者写下文章的情感和背景,同时借助互联网搜索有关花的相关作品,看看网络上其他描写花的文章与课本上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搜索那些借物喻人的作品,体悟“物”与“人”相通的品格与魅力,提炼自己阅读作品的感悟,并总结自己今后阅读此类文本时的阅读思路和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就在单纯的阅读之中体会到了更多的个性感悟。
目的性阅读要求教师站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结合互联网和图书馆等外部力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提升自主思考能力、总结阅读感悟能力,并最终实现信息共享和思维共享,在整体上促进班级每一个同学的思维进步,学生得以在自我生成中实现阅读能力与阅读思维的提升。
三、反思回味,提升情感体验与审美情趣
在语文核心素养之中,审美和鉴赏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组织学生进行审美性阅读也是目的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想象、充分联想,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感悟,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回味与反思,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审美情趣,奠定一生的审美认知。
比如,在《少年闰土》这一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美读、美想、美析三个角度进行审美赏析。通过文章语言和内容的描写,感受闰土这个少年的人物形象,体会少年闰土和“现在的”闰土之间的区别,揣摩这个人物的心理变化。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的自由,体会鲁迅在写下这篇文章时的心理感受,想象闰土在这次见面之后的所思所想,并将之和同学分享。最后,教师可以围绕着“变”这个关键词来进行核心分析,想象一下少年闰土是如何变成“如今”这样的?闰土的生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围绕“变”这一关键词,学生对文章的语言体会将会更深,对鲁迅塑造闰土这个少年形象的理解也更深。
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性阅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状况开展主题教学,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分析与加工,让学生能够在积极鉴赏之中思考如何创作美。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一种语言教学,语文背后蕴含着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些是提升一个人情感体验、审美情趣的关键要素。
总之,目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不仅让教师明确了不同文本的不同教学目标,也让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指向于文本本身的解读,更是以学生的“学”为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深入探究,从而更为高效地实现了语文课程目标,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最终能够让每一次的阅读变得轻松而有趣,让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并收获着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阅读成长。
参考文献:
[1]潘钰壬.课外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2020:270-272.
[2]张星慧.开展目的阅读,培养语文核心素养[J].才智,2019(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