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班主任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2020-05-19宋志华
宋志华
【摘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以学生分数来划分学生的学习好坏,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让学生更注重学习,但抑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科目是小学教学的基础,抓好小学语文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班主如何任渗透品德教育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是非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小学语文作为品德教育实施的基础,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情感的交流,因此班主任应当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渗透品德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学具有其特有的情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品德教育。因此,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有序而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其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另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增强,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冲击,无法顺利进行品德教育工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并没有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在品德教育渗透方面没有涉及到。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进行渗透品德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品德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力。除此之外,在传统教学中,其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且条件有限,只有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充分发挥出品德教育的魅力,使得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将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学科有效地融合起来,能促进品德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对完善语文教学方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以此有效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第一,创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好的文章都蕴含着一些积极的思想,包括对生活的感悟、自然的热爱等。而这类文章只有经过细细揣摩才能真正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但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还不具备这样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先熟悉文章内容,深入剖析文章的意义,并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创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以此引导学生积极进入教学情景当中,从而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例如,当学习到《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时,文中主要讲述的是母亲在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时,依旧想给“我”最好的学习条件,不顾别人劝阻将钱给“我”买书,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教师则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母亲还拿钱给“我”买书呢?是什么让母亲做出这种决定呢?在这几个问题的引导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当中,深入感受到文中的思想,领悟到母爱的伟大。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以声情并茂的方式讲解课文,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从而深入地感受到人物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第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课堂教学中讲究的是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当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使用平和的语气,将学生当作朋友相处。例如,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应当使用“请你谈谈你的想法”,而不是“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替学生多加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平和的语气询问学生,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从而有助于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下,能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在学习上能事半功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白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当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做好学生的榜样,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
第三,善于挖掘语文教材。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著很多可以挖掘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大部分教材都是选自经典易懂的文学作品,包括寓言、小说、古诗、童话等,虽然文章形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或多或少地传达一定的道理和思想。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吃透文章内容,深入剖析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中的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文章讲述的是七班六连这个英雄集体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在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勇于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主义精神,同时体现出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伟大爱国精神。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相关的电影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革命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注重鼓励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和积极的评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夸奖学生的长处,从而培养其自信心,让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另外,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学生的动态,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差的学生给予鼓励,加以引导,同时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疑问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从而激发其思维创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由上述得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过程,将品德教育有效融合到教学中,从而进一步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更具多样化。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班主任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J].未来英才,2017(17):173.
[2]田金凤.论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8(31):162-163.
[3]杨秀丽.论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的有效渗透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