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南水北调精神的核心理念
2020-05-19王心悦
王心悦
摘要: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南水北调精神,其核心理念是人民至上、协作共享。在工程的决策、论证、规划、建设等过程中,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各地区、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发展成果的共享,无不体现着人民至上、协作共享的国家精神。
关键词:南水北调精神;人民至上;协作共享
纵观工程决策和建设的全过程,南水北调精神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国家层面:人民至上、协作共享的国家精神;工程建设层面:艰苦奋斗、创新求精的工程建设精神;移民工作层面:顾全大局、爱国奉献的移民精神;忠诚担当、克难攻坚的移民工作精神。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人民至上、协作共享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不仅贯穿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决策的整个过程,而且也贯穿于国家推进这一工程建设的始终。
一、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离不开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决策。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站在邙山之巅,遥望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水,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构想。南水北调的设想就此诞生。从毛泽东提出这一战略构想开始,一代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工程建设高度关注,南水北调承载着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程夙愿,寄托着水利部门的南水北调科学思想、专家学者的南水北调职业情怀和广大民众的南水北调工程激情与梦想。南水北调工程在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经历了严谨细致地论证,开始了如火如荼地建设。
1988年6月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对南水北调工程报告做出批示:“南水北调必须以解决京津华北用水的主要目标,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
2001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考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指出:“实施南水北调,节水是前提,治污是关键,保护生态是主要目标。”
2002年5月8日至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到丹江口市和淅川陶岔渠首考察,就丹江口大坝和渠首建设发表重要讲话。
2002年10月9日,时任总理朱镕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44次总理办公会,批准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主项申请。
2002年10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查并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2002年12月2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人民大会堂庄严宣布:“南水北调开工!”
2010年10月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南水北调中线渠首视察工程建设。称赞移民工作组织严密,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
201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作出重要批示: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殷切期望工程建设者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使之不断地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2015年新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为这个工程做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历经半个多世纪,南水北调从横空出世到一步步变为现实,每一步的进展,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民至上的情怀;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民、务实、廉洁、进取的思想作风。他们是南水北调精神形成的强大动力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各地区、各部门通力协作
中线工程通水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南水北调是造福当代、泽被后人的民生民心工程。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是沿线六省市全力推进、二十余万建设大军艰苦奋战,四十余万移民舍家为国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是社会主义大家庭集体协同完成的工程,是综合多种学科、跨越多个地区、涉及多个宽领域团结合作的典范,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地区、各部门的通力协作。
1958年9月1日,南水北調基础工程丹江口水库开工挖第一镐土。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建设中,河南、湖北两省所属的17个县,共组织十万余民工发挥大团结、大协作精神,自带口粮和铺盖,借助近乎原始的工具,为了北方地区早日喝上丹江水一个目标,齐聚丹江口,掀起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第一个热潮。
1969年,按照规划,河南南阳以“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为蓝图,动用7县10多万群众,用架子车拉着棍棒、柴草、棉被、红薯等简陋的工具和生活物品,基层干部、技术人员、民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筹钱、粮、物,从四面八方赶来,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陶岔大会战。工程正处于文革中期,人民温饱尚未解决,物质条件极其匮乏,机械设备简陋,施工条件简单,整个工程施工主要靠人海战术来完成。面对困难和挑战,建设者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挖土石方6700万立方米,用六年时间建成了渠首大坝和水闸。
在移民迁安期间,为保证南水北调工程早日开工,沿线百姓能够早日受益,河南做出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决策。各级党委政府立下军令状,全省统筹,人力财力物力全面倾斜。实行库区移民迁安包县工作责任制,成立省级工作组驻村蹲点,一包到底。各有关市、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实行准战时体制,党政一把手挂帅,形成了全省上下目标一致、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为移民迁安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在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10月,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集中搬迁结束,实际搬迁移民共计16.54万人,建设移民安置点208个,征收新村建设用地2.5万亩,划拨生产用地20.6万亩,圆满完成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在世界水利建设史上创造了奇迹。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虽然处在新中国刚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的时代背景下,却自1952年调水构想提出后,在无任何先例可寻、缺少资金、技术支持的背景下,工程经过水利专家的实地考察、精心论证后,迅速上马。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1973年竣工;1969年,引丹灌溉工程开工建设,1974年8月建成。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说明了中国共产党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共享发展成果
丹江口水库修建,湖北尤其是江汉平原的百姓直接受益。据史料记载,1822年到1949年间,汉江就有65次决口,百姓颠沛流离。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就着手彻底解决江汉平原三年两溃、十年九涝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国务院正式批准兴建综合开发和治理汉江流域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蓄水发电。丹江口水库修建后,汉江的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彻底解决了汉江三年两溃、十年九涝的问题,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江汉平原的威胁。百姓的生活生产得到了保证,曾经的沼泽地变成了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河南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贡献最大,同时受益最多。中线工程共涉及河南征地移民群众共22.04万人,是移民任务最重的省份。同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沿线城市提供改变和提升生产力格局的最佳时机。全省共有34个县市的2000余万人因“南水”受益,城市的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地下水位得到提升,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水系因为“南水”的滋润得以重现生机。焦作、新乡、安阳、南阳、平顶山、许昌等河南工业的六大重镇,拥有钢铁集团、机床厂、水泥厂等重工项目,曾一度因为水量得不到满足而被迫转产、迁址,从而失去許多发展机遇。中线工程通水滋润沿线城市,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提供助力。中线工程建设还增加了河南的就业机会,水泥、钢材、砂石以及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对河南建材、机械、交通、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工程建设期间,就业机会增多,也促进河南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完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受水地区人民祖祖辈辈饮用苦咸水、高氟水变成了历史,受水区城市饮用水水质彻底改善,家庭净水器具退出历史,打开水龙头就能喝到纯净的丹江水。作为最北端的受水地北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城市供水主要来自于地下,通水后,城区约四分之三的供水受益于南水北调。全市人均水资源量提升了50%,供水安全系数大大提升。根据专业机构监测显示,使用丹江水后,北京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20~130毫克每升。市民用上丹江口的水后,普遍感觉水垢减少,口感变甜,水质更有保障。目前,围绕水质保护,北京正在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绿色廊道,将青龙湖、长沟湿地、碧水公园、云居寺等多个旅游景点串联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的自然保护区。届时,北京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将随着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改善。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南阳作为核心水源地,壮士断腕,先后关停企业800多家。其中淅川县关停350多家,淅川多条产业链中断,财政收入一落千丈。因水结缘,河南省尤其是做出牺牲最大的淅川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移民政策的帮扶,北京、天津等受水地区的对口协作。受水区人民饮水思源,送来了先进技术、理念以及便捷的交流平台。沿线城市抓住时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依托自然环境打造人文景观,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根据国家“构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打造水源地生态经济示范区”的要求,淅川县借力借势,已经建成万亩竹柳、竹子、柑桔、湖桑、茶叶、金银花、玫瑰、软籽石榴等多种生态基地。按照整体规划,水源地提出“把丰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绩融入碧水中”,强力推进生态建设,保证水质清澈透明,建设水清民富县强的美丽淅川。
移民搬到新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屋,分配到当地肥沃的土地,在就业、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享受到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移民新居在主要道路边、城集镇和产业集聚区边的位置,享受着得天独厚的生活生产条件。移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致富的好门路,共享新时期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百问百答[M].科学普及出版社,201.
[2]南水北调干部学院.一渠丹水写精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南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欧阳彬.历史的见证——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陶岔工程建设回顾[M].河南文艺出版社,2014.
[4]刘道兴等著.南水北调精神初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中共南阳市委组织部,南水北调干部学院.历史的见证[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