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2020-05-19羊秀华
羊秀华
【摘 要】目的:探究妊娠期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方法:本次试验时间范围选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共纳入300例妊娠期女性,其中早孕期女性100例(早孕组),中孕期女性100例(中孕组),晚孕期女性100例(晚孕组),再于同期选取300例女性(非妊娠期)作为对比,分析探究妊娠期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妊娠组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非妊娠期女性,且随着孕期越晚,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p<0.05);但不同年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会随着妊娠期的增长而升高,同时也是血栓性疾病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状态,因此对于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孕妇进行D-二聚体水平检测有助于预测临床各类产科并发症,保证孕产妇的安全。
【关键词】妊娠期;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1
D-二聚体是一种VⅢa因子在活化后再经一系列变化形成的D碎片二聚体,是纤溶中纤溶酶的特有代谢产物,在正常人群血浆中含量不高。但有研究表明[1]:在女性妊娠期尤其是涉及微血栓形成疾病的妊娠期女性中D-二聚体水平将显著升高,因此将D-二聚体检测作为相关并发症的检测指标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组实验为探究不同妊娠期下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情况,选取300例妊娠期女性与同期非妊娠期女性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时间范围选为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共纳入300例妊娠期女性,其中早孕期女性100例(早孕组),中孕期女性100例(中孕组),晚孕期女性100例(晚孕组),再于通气选取300例女性(非妊娠期)作为对比,其中早孕组特指妊娠期低于12周的女性,中孕组特之妊娠期在13-27周范围内的女性,晚孕组特指妊娠期高于28周的女性,本次试验中试验对象的年龄分布于28-45岁之间,平均年龄(38.42±5.47)岁,排除合并有脂血、溶血以及黄疸等症状的女性。
1.2 方法
1.2.1 试验设备与试剂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nvitrogen iBright 1500);血浆D-二聚体测定试剂盒(血浆D-二聚体测定试剂盒(厦门市绿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2.2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检测前1d叮嘱所有待测者保持空腹状态,在清晨抽取3ml外周静脉抗凝血,抗凝处理选用0.109mol/L枸缘酸钠(广州维帝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设定抗凝剂与外周静脉血配比=1:9,混合均匀后保持3000r/min的离心速率进行10min离心处理,将上层血浆分离,检测应在采血后2h内完成,并由专门的检验人员对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早孕组、中孕组及晚孕组以及非妊娠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涉及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处理软件为SPSS21.00统计学信息软件,输入数据后,计数资料与检验方式分别为“x2”、“%”;计量资料与检验方式分别为“()”、“t”,p值表示组间数据的差异性,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妊娠组与对照组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
对照组非妊娠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94.35±74.62ug/L,妊娠组中,早孕组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27.12±135.33ug/L,中孕组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467.81±198.35ug/L,晚孕组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09.18±231.45ug/L,<30岁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478.12±212.39,≥30岁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480.01±214.24ug/L;其中妊娠组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非妊娠期女性,且随着孕期越晚,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p<0.05);但不同年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1:
3 讨论
由于妊娠期女性血液已出现高凝状态,并且代偿纤溶活性也会随之提高来保持凝血与纤溶之间的平衡状态,同时在妊娠晚期,继发性纤溶强度进一步加大,D-二聚体参考范围应发生变化[2]。正常妊娠过程中高凝状态的出现有益于胎盘的完整及避免产后出血,但随着孕妇分娩的结束,这种高凝状态也会消失,临床表现为D-二聚体水平的恢复直至正常水平,以此恢复孕妇血液的正常流动,虽然在妊娠期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能够给予孕妇一定的生理益处,但人体血浆内D-二聚体说的突然升高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等疾病,并且有一定的概率导致孕妇出现产后大出血、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等并发症[3],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非妊娠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94.35±74.62ug/L,妊娠组中,早孕组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27.12±135.33ug/L,中孕组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467.81±198.35ug/L,晚孕组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09.18±231.45ug/L,<30岁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478.12±212.39,≥30岁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480.01±214.24ug/L;其中妊娠组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非妊娠期女性,且随着孕期越晚,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p<0.05)。
因此,妊娠期尤其是晚期妊娠血漿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预测孕妇的产后出血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总体可概括为D-二聚体含量越高,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越高[4]。但不同年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这提示不同年龄段对D-二聚体的影响较小。
综上,D-二聚体水平会随着妊娠期的增长而升高,同时也是血栓性疾病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状态,因此对于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孕妇进行D-二聚体水平检测有助于预测临床各类产科并发症,保证孕产妇的安全。
参考文献:
冉海敬.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在诊断妊娠期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168.
胡国敏.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36):93,109.
王美华.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11):14-16.
李月.妊娠期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新进展[J].中国医刊,2018,53(3):2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