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0-05-19王亚
王亚
摘 要 语文的学习贯彻我们的一生,我们的生活环境给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很大优势,若深入的学习,便会发现母语的魅力,而对于语文的学习,作文可以体现出一个学生对于语文的综合利用能力、语文的学习水平、对生活的感知感、对实际生活的了解等。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写作,但甚至到了大学仍有些人认为作文依旧是难关,对于一些刚上小学没有语言组织能力的孩子便更成为他们的难题。如今教育改革的进行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出现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 作文教学;小学语文;层递式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的发展,一次次的在对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语文是依我们母语建立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国人的文化水平。而现今作文写作却成为中国学生的难题,写作文一味套用格式,语言生硬一些问题正在显现。而探其本质还是知识基础不牢固,而层递式教学模式若是可以从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来应用进而一步步提升学生作文水平。那么也为解决这些作文上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切实的方法。
一、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层递式教学是一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它是先从一种事物的本质看起,逐渐延伸到更深一层次。老师对一些较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分段教学与一些教学目的的转化,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我们都很清楚一些东西都是由易到难,由人们易于接受的东西,慢慢扩充到一些不易于理解的东西。在小学教学中的语文学习,由于孩子刚开始接触语文的学习,他们不具备写作的能力,对于语言的组织能力也比较弱,他们的语言偏口语化,即使应用到写作上,语言也相对来说较僵硬但层遞式教学模式会一步步的有最浅显的需要开始,慢慢一步步地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从开始学习语言的组织到后来可以熟练地应用一些手法和优美的语言到自己的创作中。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从基础开始,打下一个坚实的根基,从而更好地进行深入学习。
二、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上所起的作用
语文的学习游走在文字之间,过于深奥的东西可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尤其是对于刚接触语言学习的小学生,他们的思想趋于简单化,理解能力也比较弱。过于深奥的东西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也会降低新课堂学习效率。但是若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它的开端注重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的掌握,不论是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基础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写作也不例外,让学生们从基础的造句和语言组织,到最后在进行升华。
三、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兴趣,提高语言组织力
兴趣会是支撑我们行动的源泉,在层递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对学习产生一定自信心。对于老师接下来的教学也会产生便利。对于小学生,刚开始进行写作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弱,但作文中语言组织能力是基础,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便要求老师对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视。在课堂上做一些小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们练习造句,或给出一些词进行组合最终得到一句完整的句子这样以游戏的方式融入层递式教学模式中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注重生活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新
写作的本质便是生活情感的流露,它是我们真实生活的记录,如今的作文普遍存在格式化,没有新意,只是泛泛而谈,文章空洞,没有灵魂。而现今的教育语文作文上重视的是情感的体现。就同学所熟知的“龟兔赛跑”故事老师先提问几个问题,龟兔赛跑的结局是谁赢了?这个结局是否在你的意料之内?龟兔赛跑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在让学生分别站在乌龟与兔子的角度上来看这事情,让学生写几百字的小文章。可以是续写故事,也可以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以任何方式写自己想写的。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最后老师批改学生作文,千万不要去否定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写作的一个良好开端。
(三)积极引导学生阅读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灵魂,教师可以从阅读中增长知识,可以去感受更大的世界。当然小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先从一些简短的比较有内涵性的小故事读起慢慢的再去读一些较为深刻的东西。在写作上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文字便会空乏,只有你去借鉴别人的优秀作品,自己的文章才会出彩,但在阅读上老师也应直到学生从一些简单的开始阅读,否则一上来一些深刻的东西读不懂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
四、结束语
语文的教学对学生们的一生都会有影响性,小学的语文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顺应了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有过大负担,更加符合快乐教学的理念。这种模式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他让我们更加有层次性的去学习。而语文学习的好坏,是长久性积累的结果,语文的学习主要是结合当下实际对语言的应用与理解,更突出体现在语文的作文上,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们从基础做起,慢慢的建起一座属于自己的堡垒。
参考文献:
[1]吉鹤飞.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9(33):47-48.
[2]周爱仁.巧用层递式教学模式,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