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0-05-19赵艳新
赵艳新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以部编版5年级教材为例,论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考试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所在,阅读是课内的延伸补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教师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从过去“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学习状态,主动学习。基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打破常规,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桂花雨》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一些关于桂花的诗句,如,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杨万里“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教师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的作品。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阅读文本。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突破了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局限,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筛选、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扩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关键。教师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提问的方式,直接指出教学重点难点。这样一来,学生只需记忆重难点知识,这种填鸭式、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挖掘。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在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重难点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如,教师在《珍珠鸟》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人与鸟和谐共处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受年龄因素的限制,教师在这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人之爱”和“鸟之爱”两方面的结合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學生理解“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对理解“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与珍珠鸟构建相互信赖的原因和过程,激发其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突破教学重难点,促使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讲解清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常都是采用关键词、分析,再找、再分析的方式,这种循环往复的方式,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引导学生走进教学文本的关键,就是要引导其走进语境,走进作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泛读非常容易激发自身的阅读兴趣和体验。
如,教师在《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时的教学中,在新课伊始,教师可以配乐朗诵,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课文感情基调。在之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句,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同时带着感情进行泛读。之后教师再提出:“老师想要听听同学们的感受,请问哪位同学想要跟老师一起分享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两次渲染,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对八国联军毁灭圆明园的情景悲愤交加,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促使阅读教学效率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因此,作为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不断汲取各种新理念和新思想,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阅读体验的丰富,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2]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