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预习能力
2020-05-19陈美莲
陈美莲
摘 要 预习不是简单地看看书,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了解新知识、思考新问题、锻炼新能力的过程。预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前感知课堂学习内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老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数学预习的方法。这样,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能逐步培养出来,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
关键词 数学学习;预习方法;预习能力
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学生都知道预习的作用和好处,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上课专心听讲就行了;有的学生说:“老师没教,我不会”;更多的学生以为预习就是看看书,在书上的蓝色字体下面画上波浪线,跳过一些推导性、思考性的问题,走马观花就算完成了预习。然而,学生这样的所谓预习,只是记忆,并不思考,因此没有达到预习应有的效果。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学生课堂探究的愿望和热情。这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预习能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预习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学生明确预习目的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预习不是简单地看看书,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了解新知识、思考新问题、锻炼新能力的过程。对于数学公式的推导、探索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学生在预习时要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在预习时,如遇见模棱两可或不懂的疑问,应圈点勾画,及时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这样才学得扎实。
二、指导预习操作,训练预习能力
因学生在小学没有掌握预习数学的方法,升上初中,预习相当于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教师要讲究方法,从零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第一步:手把手指导。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开始训练时,笔者把预习安排在课堂内进行,当面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做。
例如,人教版七(上)第一章第一节《正数和负数》的预习指导。
笔者先把这节课的预习目标、预习重点告诉学生,再要求学生这样预习:1.请学生阅读书本,边读边联系小学中的相关知识,并思考:小学数学中学过哪些数?小学数学学过的数中谁最小?有没有比0小的数?2.请学生做课内练习,巩固和检测预习成果,在有疑惑的题目旁做上记号。3.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重点和疑点,对所有的疑点一一做好标记,作为听课的重点。4.在预习步骤完成后,教师及时总结学生在独立预习时的几个要点:①阅读新课的全部内容,扫除旧知障碍。②理清新知脉络,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③整理疑难问题,做好标记。④完成课内练习,巩固和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对于有疑问的题目做好标记。⑤有目标、有重点地听教师的讲解,不但要通过听讲解决自己预习时不明白和理解不全面的地方,还要善于比较同一个问题自己和教师的不同理解,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
像上述案例中手把手式的预习指导,多进行几次,学生就能慢慢入门,逐渐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
第二步:用预习导学案指导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笔者就把预习安排在课前。但因学生对预习的基本方法,尤其是理清新知脉络这一环节还不熟练,所以,教师应把预习学案预先发给学生,让学生跟着其中的步骤进行预习。
例如,人教版七(上)第二章第一节《单项式》的预习导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2.会判断是否是单项式。3.会找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二)预习重点
会找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三)预习步骤
1.阅读课本56-57页。2.任务(1):单项式的概念
①由 或 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任务(2):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①单项式中的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②尝试练习:完成课本第57页的练习1,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
教师所设计的预习导学案,直指学习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细化。久而久之,学生的预习是可以见到效果的,能力也可得到提升和锻炼。
三、使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有效预习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能使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更深入,有效的预习一般都能发现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但要想学生能在预习时发现问题,则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预习时的通病就是泛泛而看,没有问题。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发现问题。
四、通过检查、测试,让学生将预习形成规范
(一)预习检查。预习光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加强检查。有检查才有测评,才会有促进。教师只布置不检查,学生的积极性会相对地削弱。检查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学习新课之前的几分钟,可以通过提问、抽查或学生互检的形式进行。笔者用一个本子记录学生预习的整体情况,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发扬、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都一一记录清楚。此外,教师还要明确赏罚制度,对预习态度好的同学多加表扬;对于不自觉进行预习的学生也要进行适当的惩罚;还可定期对学生的预习加以评定,将学生的预习成果加以展示,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预习检测是督促学生运用已学会的知识技能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培养自学习惯的一种手段。预习檢测必须针对预习目标,及时地一一落实,而且要进行精心设计。教师用大约十分钟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例如,出题小测、找学生讲解例题或板演知识体系等方式直接检测基础知识,使“三讲三不讲”落到实处。这种做法,既帮助学生发现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疑惑点,督促学生保证预习的效果,又为教师找准讲点,还使预习认真的同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五、通过多种形式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按照形式的不同,笔者将预习分为常规预习、二次预习和阶段预习三种。
(一)常规预习。常规预习即是一般的新课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
(二)二次预习。当预习内容为较难理解、知识点较多或归纳性较强等类型的新课时,笔者通常会按排学生进行两次预习。第一次是在课前,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第二次是在课上,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预习,一方面使学生有时间梳理主要的新知识和疑问,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就疑问处相互探讨。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使他们取长补短,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提高。
(三)阶段预习。寒暑假时,教师应布置1-2章的预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把单节的预习经验扩展到整章。且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一本合适的参考书辅助预习,使学生会用教辅书,全面提升他们的预习能力。
总之,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与其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尤其是预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玉芬.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