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企业费用控制的方法及策略

2020-05-19李玉松

财会学习 2020年13期
关键词:费用控制优化策略

李玉松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放慢,企业经营成本不断的上升,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加剧,控制费用成为许多企业经营管理中重中之重。费用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利润高低,甚至决定了企业盈利与否。更有甚者,特别对上市公司,盈利还是亏损还可能决定是否能继续保留上市的资格。因此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费用的管控。本文从费用控制的意义入手,分析目前企业费用管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费用管控的策略,以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关键词:管控意义;控制原则;费用控制;优化策略

一、加强企业费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企业费用管控不好,会侵蚀企业的毛利率,既浪费了销售部门提高产品售价,采购部门降低采购价格,及生产部门降低生产成本所带来的来之不易的毛利。而良好的费用管控,节约了企业的资源,使利润进一步扩大。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成本费用管控水平

在费用控制中,必然会经过一些实地调研,尝试各种手段,选出符合企业自身的一些举措。这些举措从研讨到落地的过程,必定会给企业费用控制人员一定的启发,进而形成了一套可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而这些经验将对企业其他的成本控制带来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成本管控水平。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盈利,企业不可能接受长期的亏损,因为股东注入资本的目的是获得报酬。有了良好的费用管控能力,企业产生了较高的利润,从而能够较好的进行新一轮的投资与产品研发,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费用控制的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

费用的控制不是单单某个部门或某个人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因此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使全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使各个员工有效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绞尽脑汁为费用控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重要性原则

企业在发生的众多费用中,并非针对所有的费用进行控制。首先针对众多的费用进行分析,找出那些有可控的空间,且对提高利润产生较大作用的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况且在控制费用中,必定会耗费较大资源来从事费用管控,因此应有的放矢,找准费用控制的方向显得非常重要。

(三)高層推动原则

对于一个费用有下降空间的企业,在对费用进行控制中,必然会使某些人或某个部门的利益受损。因此在推动费用控制这个项目时,必然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如果有了企业高层的重视及推动,那费用控制会较容易一些。否则费用控制受阻,进而影响了企业终极的目标。

(四)适应性原则

任何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经营特点,其费用形成的形式也各有千秋。因此在制定费用管控措施时或在实施过程中,应采取适合企业自己特点的举措。尽管其他企业的一些费用管控措施具有较好的成功经验,但未必适合本企业。即使采用了别的企业的方法,未必能带来良好的效果。

三、企业费用管理存在问题

(一)费用控制意识薄弱

企业上至高层,下至普通员工的费用控制意识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水平。一个企业的费用控制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利润率。而企业高层往往考虑的是如何提高销售量,提高售价,普通员工仅仅是循规蹈矩的日复一日地工作。他们忽略了良好的费用管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控制意识薄弱,更谈不上想方设法去制定一套费用控制体系。企业费用由哪些组成,都是什么部门什么时间产生的,如何设计一套严谨的制度来杜绝浪费,这些都是企业管理层忽略的。企业高层仅仅强调产品毛利的高低,而忽略了费用率的高低。

(二)费用核算不准确

首先,成本与费用混淆。企业发生的资源耗费,在会计核算中,一部分计入了成本,一部分计入了费用。而在会计核算中,由于会计人员的失误混淆了成本与费用。如车间工器具等易耗品计入了期间费用,行政管理人员的人工成本计入了产品成本及后勤部门产生的水电费计入产品成本等混乱现象。其次,费用没有正确归属到所属的部门。如行政部门,销售部门及人力部门的费用全部归集到后勤类。这样会造成在费用分析时无法提供各个部门的准确的费用信息,无法对相关部门进行费用控制。最后,财务人员对费用进行核算时,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易混淆,造成营销人员的费用与后勤部门的费用核算不准确,进而无法进行控制。

(三)费用审批不规范

企业欠缺规范的费用报销制度。很多费用发生时没人进行监控其是否有必要及是否合理。一个规范的企业应该有一套严谨的费用报销制度,而现状是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各个部门根据其自己的工作需要随时产生费用,然后进行报销。很多领导认为既然员工已经花了钱为企业服务的,这费用必须报掉。这就暴露了管理中的漏洞。企业管理层忽略了这些费用真的有必要发生吗?如果没必要发生,本应该事前就控制,即在费用发生前进行事项审批。只有经过相关领导事前审批的费用才可以发生。

四、加强对企业费用控制的优化方法及策略

(一)对全体员工培训,提高费用控制意识

企业员工,上至高层,下至普通员工,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对待费用的意识型态。要想改变现现状,就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因此企业可以聘请企业外部专业的费用管控专家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前提取并记录企业的财务数据,包括收入情况,费用情况,利润情况。培训后,要对接受培训的员工进行考核。企业应对所有的培训人员一视同仁,包括高管在内,凡是考核不及格将受到一定的惩罚。当然,考核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发放一定的礼品作为奖励。培训人员考核通过后,应把理论联系到实际工作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比如一个季度,半年或者一年时间,再次比较培训前与培训后企业的经营业绩。这时可以再次聘请专家对两次财务数据背后的经营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估,强化执行较好的费用控制举措,弥补费用控制不足的地方。

(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财务团队的素质对于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财务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核算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费用数据的准确性。没有准确的数据,费用管控无从谈起。因此招聘到水平较高的财务人员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可以选择通过猎头招聘财务核算水平较高的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方面,要求所有的费用报销单据均体现具体部门名称,以便进行归类汇总。从目前的多部门费用均归类到后勤部细化分为销售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财务部等部门。部门负责人对其部门发生的费用负主要责任。同时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应对费用科目细化,比如管理费用,细分差旅费,办公费,水电费,招待费等明细科目,甚至分三级科目核算,如差旅费下面再设车费,住宿费,餐费等明细科目。

(三)对费用进行预算控制

一个企业的经营开支本不应随意的,而是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阶段,以及企业收入状况共同决定的。费用花费也不例外,一切费用的发生应当受到制约。因此每年应对费用进行预算,费用实际发生时应在预算范圍之内。如果有在预算时没有考虑进去而实际必须发生的特殊事项费用,应经过三级批准。由申请部门提出申请,其部门负责人签批,财务部门进行复核,最后由总经理核准。这样对费用进行监控,杜绝了费用不节制的发生。费用预算时,应分部门,分明细科目进行预算。实际发生时,预算与实际费用一一匹配比较并分析。发现异常应找出原因,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往后月份进行适度控制费用的发生。遇到重大的超支差异,应及时提醒管理层在费用审批时适当注意。企业的经营随着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销售额的增减。这时,半年度对年度预算进行调整也是有必要的,这样既增加了控制的灵活性但又不乏控制。

五、结语

随着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加上物价上涨凸显,人工成本升高,环保压力增大,企业费用管控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否,有了生存才能谈得上发展。企业全体员工应提高费用控制意识,采取科学的费用控制方法,提高经营效率,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旭.浅析企业成本费用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6 (15):170-171.

[2]李丽林.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方法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8 (11):90-91.

[3]曹荣兴.论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J].会计之友,2009 (08):19-20.

[4]陈雪梅.浅议费用报销常见问题及内部控制措施-以对某公司内部审计为例[J].中国市场,2018 (28):133-134.

猜你喜欢

费用控制优化策略
赢得值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解析成本精细化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桥梁施工中的费用控制探讨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作业成本法在军用飞机使用维修保障费用控制中的应用
实施预算管理 强化费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