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革命的先行地遂昌县红色资源价值转换先行先试的探究
2020-05-19夏小菲黄波
夏小菲 黄波
遂昌县是浙西南革命的先行地,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浙西南最早的革命组织诞生于遂昌,第一次革命武装斗争爆发于遂昌,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以遂昌为中心,战略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遂昌作为浙西南革命的一个区域中心,为这一革命精神的内涵提供了独到的历史渊源,形成了独特的遂昌革命精神元素。
遂昌是浙西南革命的先行地,在革命年代走在丽水前列,成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遂昌革命精神元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不断弘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首先要以忠诚践行使命,遂昌丰富的红色资源可以转换为社会价值、育人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遂昌是浙西南革命的先行地,在革命年代走在丽水前列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遂昌都是一方革命热土。从早期的贫苦群众自发地反抗地主和官府的压迫剥削,经过五四运动民主科学革命的萌芽,到最后有意识地组织起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遂昌都是这些革命历史的见证地。遂昌诞生了浙西南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北部山区发生了第一次有组织的工农革命军暴动,见证了红军挺进师三年的游击战,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成为浙西南革命的中心。
(一)浙西南最早的革命组织诞生于遂昌
1.遂昌是浙西南五四运动最早的响应地之一。五四运动爆发后,进步的遂昌籍青年学生,将新文化、新思想带回遂昌,在遂昌开始了革命探索的历程。叶蕃、范治等34名(丽水)遂昌籍学生返回遂昌后,成立“遂昌十人团”,发表演说,宣传抵制日货,唤起民众觉醒。
2.遂昌籍革命先驱参与组织并发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后,在浙江涌现了一批积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者,唐公宪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参与组织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潮,扩大了五四运动在浙江的影响力。1921年,唐公宪在萧山组织发动了衙前农民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点燃了全国农民运动的第一把烈火。
3.遂昌建立了浙西南第一个中共组织。1926年12月,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唐公宪、谢云巢奉命返回家乡遂昌创建中共组织,筹建国民党遂昌县党部。次年1月,中共遂昌支部在遂昌县立第二小学(校址位于大柘泉湖寺)建立,这是浙西南最早建立的中共地方组织。同年10月,中共党员骨干在遂昌塘岭头村召开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建立中共遂昌县委,这是浙西南的第一个县级中共组织。浙西南的革命火种从此播下。
(二)浙西南第一次革命武装斗争爆发于遂昌
1.遂昌县工农革命军武装暴动。1927年11月,中共遂昌支部遭到破坏。1928年4月,中共遂昌县委健全领导机构,建立中共遂昌县直属区委。1928年2月和6月,中共遂昌县委领导造纸工人举行罢工,参与人数达到4000余人。在此基础上,中共遂昌县委建立了遂昌县工农革命军,这是浙西南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中共遂昌县委领导这支武装力量在遂昌北部地区举行武装暴动,打响了遂昌武装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2.牛头山武装暴动。1927年10月,中共宣平縣委派员到遂昌、宣平、松阳边区开展活动,至1930年5月建立遂昌农军。1930年7月,遂昌农军改称遂昌红军游击队。1930年9月,遂昌、松阳、宣平三县红军、农军1000余人在牛头山天堂村(今属云峰街道下马村)会师并举行武装暴动。
(三)以遂昌为领导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斗争,战略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1月,以北上抗日先遣队余部为基础组建的红军挺进师,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治委员。同年5月,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腹地,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同年7月,红军挺进师师部进驻遂昌王村口,以王村口为领导中心,全面开展根据地建设。同月,遂昌县境内第一个红色政权葛程乡苏维埃政府建立,同时,遂(昌)松(阳)龙(泉)边游击队、葛程游击队建立;第二纵队政委洪家云在遂昌王村口成立了中共王村口区委;同年8月,红军挺进师没收委员会主任谢文清在遂昌后塘村建立挺进师后方基地,洪家云部在宏济桥举行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此外,王村口工会、王村口商会等革命群众组织也迅速建立。随后,关塘、对正、山前、枣坪、独口、凉冷下等乡镇的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与此同时,松阳、龙泉、江山、浦城等县边区的党组织、红色政权、地方游击队、革命群众组织也纷纷建立。至此,以遂昌王村口为领导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各地的苏维埃政府先后开展了查田、插标、分青苗运动,红军挺进师带领浙西南人民掀起了革命高潮。
(四)遂昌是浙西南抗战的始发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活跃在浙西南的红军挺进师在遂昌门阵致函国民党遂昌县当局,倡议合作抗日,双方在门阵村举行合作抗日和谈,达成协议。至此,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三年的游击战争结束,浙江的国共合作抗日新局面打开。红军挺进师离开浙江北上,走上抗日救亡新战场,遂昌成为浙西南抗战的始发之地。
二、遂昌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这一内涵源自历史、高于历史,是对浙西南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精神的高度提炼。遂昌作为浙西南革命的一个区域中心,为这一革命精神的内涵提供了其独到的历史渊源,形成了独特的遂昌革命精神元素。
(一)信仰——忠诚使命
信仰是支撑革命成功的动力元素。忠诚使命是以红军挺进师为代表的遂昌革命者对中国革命事业必定成功的信仰,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和领导地位的信仰。正是深怀这种信仰,遂昌的革命者在敌强我弱、敌有我无的不利条件下,在国民党等反动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始终坚持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信念。有了坚定的信仰,战斗在遂昌的革命者勇于担当,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建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建立革命武装,开展反抗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掀起浙西南革命高潮;自觉调整斗争策略、方针、政策,赢得团结抗日;发动群众,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反对和抵制反共逆流,坚持抗日救亡;独立、顽强地长期坚持斗争,迎来革命胜利。
(二)方略——求是挺进
斗争方略是革命取得成功的方法元素。在敌强我弱、箪瓢屡空的革命战争中,红军挺进师创造性地运用“敌进我进”的游击战术,在姚岭一役中,诱敌火拼,全身而退。“敌进我进”意为“明确目标、明辨形势、主动出击、消灭敌人”。当敌军集中优势兵力,企图包围、消灭红军时,红军则在敌人合围之前跳出包围圈,迅速转移,挺进敌后,吸引、牵制、调动、打击敌人。“敌进我进”意味着在困难和险阻面前,需要“以进为进”,积极面对,主动迎上,而非踌躇不定,畏葸不前。应当根据困难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征服困难,解决问题,开辟蹊径。
(三)目标——植根人民
植根人民是革命成功的目标元素。在遂昌的革命战斗中,知名或未留下姓名的革命先辈,满怀理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一往无前。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普通战士,都是吃百家饭、着百家衣、穿百家鞋,战隐于人民之中,閑耕于百姓之家。革命力量的源泉在于人民、源于百姓。不靠民,则革命成无源之水,终失力量;不为民,则革命成无海之流,终失目标。
三、遂昌革命精神元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弘扬与发展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首先要以忠诚践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忠诚于这个使命,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选择。遂昌精神所包涵的“服从”意味着,一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目标的服从,是对其使命的忠诚;二是对实现这个使命的领导力量的服从,即对中国共产党的服从;除此力量之外,别无其他政治力量可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这个使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坚韧的作风和坚持的品质
不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流汗的建设,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没有坚持不懈的品质,无不以失败而告终。革命年代的先辈们,以不怕牺牲的勇气和执着精神取得了革命事业的成功;新时代的建设者和领导者,应当以同样的执着精神去争取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使命,要完成这个使命,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有了坚定的领导力量,加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实现。
(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积极进取、求是挺进的精神
中华民族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但也曾遭受西方列强的蹂躏。新时代伟大复兴梦的实现,需要有积极进取和求是创新之心,应当以确定的目标,按照中国梦“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植根人民的信念
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力量,直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才真正具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正是这种追求与向往,才使得人民拥有无限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击败一切反动势力。中国共产党看到了这种力量,意识到了这种力量的强大,并且需要依靠这种力量,带领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要带领人民和依靠人民,就必须为民谋幸福,这是植根人民的动机。人民为新时代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提供了一切,新时代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本身就是人民中的一分子,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来自人民和植根人民必定是社会主义事业领导者与建设者的信念。
四、红色资源价值转换与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路径探索
遂昌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拥有众多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还有纪念场馆和革命教育培训基地,这些红色资源可以转换为社会价值、育人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社会价值转换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有着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红色基因的传承,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浙西南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阵地的重要基础。要大力保护和修缮革命遗址,积极建设和维护革命纪念场馆,深入挖掘和解读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形成广泛的红色文化宣传氛围,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红色资源社会价值的有效转换。
(二)育人价值转换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红色资源转换为育人价值。一是对党员干部群体的教育。依托现有的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信念教育和廉政教育,把“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血液里。二是对青年学生的教育。通过大力建设研学基地和营地,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平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灵活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经济价值转换
红色资源具备开发各类文化和旅游产品的潜力,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价值转换。一是加强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包括红色旅游风景区、红色风情特色小镇、红色乡村等,通过项目建设、集聚红色资源、合理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等,实施“红+绿”融合发展,尽快建设完成一批高品质的红色旅游项目。二是开发红色文旅产品。在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产业链,加大休闲、度假、会议、庆典等各类产品开发,提升产品的红色文化内涵;结合图书、影视、演艺、动漫等方式立体开发利用,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升产品的科技感和体验性,提升游客的旅游喜爱度。三是强化品牌建设和宣传营销。除了利用传统的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渠道外,还要积极利用抖音、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网络途径,举办各类网络营销活动,打造网红景点。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类有影响力的文体赛事和节庆活动造势,全方位宣传遂昌红色旅游。
【基金项目】本文系遂昌县“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课题研究(课题编号:HZCA-201903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余群勇.浙西南革命:中央红军长征的战略策应[N].学习时报,2019-04-29(6).
[2]粟裕.粟裕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3]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粟裕年谱[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中共遂昌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