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林业资源方法分析与信息化管理

2020-05-19王婧

商情 2020年16期
关键词: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

【摘要】林业资源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生态发展,加强林业资源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并持续有效、合理的方法进行造林。基于此,本文分析我国林业资源部门要认识林业资源的内涵,掌握林业生产和管理过程的主要因素,并开展信息化管理,科学有效的进行林业资源管理,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造林研究

林业资源属于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存在着市场经济价值和环境生态价值。从经济角度来看:1978年以前我国林业资源处于伐木经济阶段,之后经历了20年的市场经济,直到98年后的生态经济阶段。由于林业资源的法律和管理部门的法规存在诸多缺陷,国家必须对林业发展从宏观上进行战略调整。林业资源存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我国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大量砍伐树木、水土流失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与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是相违背。合理的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管理,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在深度分析林业资源内涵之后,提出了因地制宜的造林方法,并建议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造林管理。

一、林业资源管理的内涵认识

林业资源是指国家制定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利用农业信息化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培育、保护和利用林木资源,发挥林业资源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方面的效益的一种自然资源,更是一种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林业归属为第一、二、三产业体系,林业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对林业自身管理和保护,也包括对林地及其相关联的各种资源的管理。作为管理部门,既要看到林业的经济效益,又要认识林业具有独特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业资源既是一种公共产品,同时也是一种商品,经营林业资源人员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经营林产品获得经济效益,因此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律制度理应把效益价值的管理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把合理的利用、保护、开发林业资源作为市场经济效益下的首要任务,同时,管理的重心不能忽略生态优先的价值理念。林业管理法律、部门以及人员务必深刻认识林业资源管理的内涵,做到两方面的管理,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二、造林工程管理因素分析

林业资源存在的巨大价值,需要国家一方面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另一方面要加大营造林木工程的规划力度。林业资源管理部门要从林木的自身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培育条件进行因素分析,从而更好的开展营造林业工程。

(一)立地条件与造林地立地调查

立地是指在林业生产中影响树木或林木的各种外部生长环境条件总和,而立地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开展立地调查就是通过在调查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綜合分析,将复杂的自然条件划分为内部条件相似,而与外部条件有明显差别的立地类型。再按立地类型划分宜林地小班和进行造林技术设计或造林典型设计。

(二)林种选择要求因地制宜

造林项目中最为关键的第一步就是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和种源,树种的选择取决于造林作业区的立地条件、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培育目标。因此在造林规划设计前期调研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地适树,建议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的原则,同时考虑造林项目的目的是要造工业用材林、生态防护林,还是特种经济林,以及造林地区的环境气候、土壤和主要病虫害等自然环境。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林业部门的管理人员首先要了解立地的地理分布、选择树种的适生条件,做好营造林的前期分析工作,主要包括树种的地理分布和树种的适生条件。

(三)整地工程的设计

整地是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立地条件,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其额外作用包括林地透光度、土壤物理性、水分、温度和通气状况,以及使腐殖质及生物残体分解加快,增加土壤养分的转化和积蓄。

(四)设计造林方法与密度

造林方法的设计一般是根据确定的造林林种和造林树种的材料种子、苗木,再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而定。植苗、飞播、直播和分殖等完备的造林经验的同时,更要考虑造林季节、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当地的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造林密度环节上要根据树种特性考虑生长速度、前期生长条件等。在抚育管护设计管理上,要制定细节计划,如抚育时间、抚育次数、施肥、浇水、修枝、病虫害防治等记录工作。

三、信息化管理模型

造林工程本身就是一项影响因素多、不确定因素广的复杂系统工程,这给林业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营造林规划设计,实现营造林规划设计具备科技水平和自动化处理能力,十分重要。通过调研分析,我国很多地区林业管理部门对营造林工程信息的管理仍然是纸质档案,纯手工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大量工程资料的管理,资料更新、查询、检索耗时费力。同时,对于造林项目的审批、验收以及后续造林项目的追加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难度更大。使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组件开发和网络技术研发了计算机辅助造林规划设计系统,不仅将常见功能在造林规划设计中进行了应用,而且在造林作业设计、立地条件的确定、树种的选择、费用概算到造林规划设计图的生成、统计报表的生成等方面,都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这将大大提高造林规划设计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总结

我国林业经营理念与生态环境质量相联系的法律应该不断适应林业资源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作为林业管理单位应该按照国家法律精神,通过科学挑选种植种类以及立地分析,同时增加信息化监督管理力度增加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使林业资源实现科学持续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惠珍.我国林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J].乡村科技,2018(9).

[2]谭珍明.林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6(6).

[3]山晓燕.浅析额尔古纳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1).

[4]王媛.荒山荒地造林技术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7).

[5]李长春.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J].北京农业,2013(15).

作者简介:

王婧(1982-),女,安徽宣城人,助理工程师,郎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资源管理股,研究方向:林业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
浅析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管理
关于林业造林技术的研究
对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高职院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思路探析
物流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