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19高艳霞
高艳霞
【摘要】儿童文学作为专科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就其教学过程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探讨儿童文学在教学方法中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儿童文学 教学方法
随着儿童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儿童文学已经作为一门专业课在师范类专科院校的语文教育专业相继开设,这是培养小学教师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具体的儿童文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导,仍然是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基本上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也习惯了教学。其次,由于这门课程的接受对象是大学生而非儿童,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儿童文学实践性、特殊性的特点,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师本身就缺乏应有的童心和童趣,更谈不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专科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文学素养较差,对儿童文学的作品缺乏基本的审美欣赏能力,再加上应试教育对他们的影响,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沉闷,不会表现也害怕表现,教学效果自然很难保障。第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不够。尽管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儿童文学,但仍然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很“小儿科”,没有开设的必要。哪怕是喜欢儿童文学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同学课前不预习,尤其是不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各类儿童文学文体的写作训练应付了事,对儿童文学专题性的讨论更是缺乏充分的准备,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解决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探讨儿童文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可以作为儿童文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的理论指南。其实,建构主义最初是一种哲学思想,并非教學理论。后来,教育心理学吸收引进建构主义思想并不断丰富发展,逐渐渗透到教学领域,形成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指在批判传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基本思想为指导的教学理论,主要描述在建构主义理念下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怎样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秉承学生主体的理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使用下面几种教学方法。
一、合作互动的师生观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客体”,真正发挥主体作用的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是首位,学生的学习是次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传统教育理论显现出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了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传统教育理论的弊端,建构主义理论者强调了学生的“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准确的把握住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将这一理论与我们的实际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教师的教育作用,真正实现儿童文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比如,在儿童文学的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让学生真正了解各类儿童文学体裁的特征,并通过朗诵大赛、故事大会、儿童剧表演,创编等多种形式,既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此外,多样的学法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培养非常重要。学生在多样化的学法中,增强了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同时在儿童诗歌、儿童故事、童话等多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中,体验了成功,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学生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构建知识,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原材料”,媒体则起到了帮助学生进行认知的工具。在这种理论下,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创造情景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具体到某章某节时,可以选择一种主导型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交互使用。在课堂上,老师要敢于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有可能真正产生头脑风暴。如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开展一些专题研究:曹文轩小说专题研究,《伊索寓言》专题研究等;又如在进行儿歌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创造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音乐或观看视频把学生引入课堂,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儿童戏剧时,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表演,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作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立体的考核方式
教学评价机制是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有些教师认为,考核体系不重要或没有必要,事实上,考核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励,教师的鼓励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传统的考核评价往往是由考试定成绩,这样的方式过于机械、死板和片面化。对学生而言,也有些不公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评价要考虑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学生应对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语境的处理能力。因此,我们要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引入立体的评价方式,重点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考核,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水平,课外阅读进行综合评价,这样重视过程性的考查方式,可以避免有些学生投机取巧仅仅靠期末成绩拿到高分,而平时学习懒散。
总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儿童文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的理论指南,对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一定的冲击,引发教师不断革新自我,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生涯中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方卫平.幼儿文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大民.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04).
[3]尤丽洵.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5).
[4]何亚明.高师院校加强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的策略[J].教育评论,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