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20-05-19谈绪祥
[摘要] 北京作为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为我国营商环境大幅提升和促进新一轮高水平扩大开放作出积极的北京贡献。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3.0版,分解形成具体的任务清单和改革举措,通过不断破解关键难点问题,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关键词] 营商环境; 特大城市; 改革发展; 北京实践
[中图分类号] D616;F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4-0075-0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指出,要公平对待所有企业和经营者,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并提出要积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特别是2017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两年多来,北京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以增加企业和群众更多的获得感为目标,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对标国际规则和最高标准,大力度推进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改革。201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排名跃升至31位。其中,北京作为样本城市相当于位列全球第28位,为国家营商环境排名的大幅提升和促进新一轮高水平扩大开放作出积极的北京贡献。
坚持转变观念强力推进
北京市委市政府密集调度,全市上下齐抓共促,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不断提升投资兴业便利化水平。
政策先行、层层深入,保持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2017年北京出台《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2018年出台《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和北京诚信“四大示范工程”和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的目标,并分解了298项具体任务清单,明确了近三年优化营商环境的时间表和施工图。先后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1.0版、2.0版、3.0版系列改革政策,包括395项措施和任务,不断破解关键难点问题。
一抓到底、密集调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2019年,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导“一诺千金、一抓到底”“所提问题全部上账,各部门逐一解决,专班做好督办”的要求,狠抓国家任务、社会问题、督查整改三类清单落实。全面梳理国家下发的132个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文件,分解形成823项国家改革任务清单。广听民意,广聚民智,将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等意见建议梳理形成216项社会问题清单,全部分解下发各相关部门落实。通过市领导“四不两直”、专项督查、窗口督查、暗查暗访、第三方调查等多种方式,发现问题、形成86条督查整改清单、立行立改,做到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反馈。建立市级常态化调度机制,每周调度两次,听取改革任务及清单落实进展情况,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协调解决跨部门的问题和矛盾,打破“一亩三分地”“各扫门前雪”等壁垒和障碍,推进改革政策顺利落地。
坚持首善标准率先推进
北京市坚持高目标引领、高标准推进,力争在全国立标杆、做示范,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法治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国际规则等方面出发,构建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统一开放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率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高营商环境市场化水平。北京市围绕降低准入门槛、便利企业开办、完善监管机制,不断深化营商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正向激励”模式,在全面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结合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在科技、信息、金融、文化等八大领域,形成更加精简的负面清单,真心诚意敞开市场大门。简化审批流程。通过搭建“e窗通”平台,实现企业开办网上审批,将办理环节由7个精简为1个,办理时间由24天压缩至1天,企业可当天申请、当天领照。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创新开展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一区一照”改革,在同区域开设新店不需按照新设企业办理营业执照、不需重复提交材料,仅在总店执照上增加新店名称和地址即可开展经营。完善市场化监管平台。在全国率先实行动产担保统一登记,将市场监管局负责的动产抵押登记全部统一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实现企业抵押在一个系统登记,大幅提高动产担保登记效率。
率先推进营商环境涉法改革,提高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北京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改革法律制度建设,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牵头,市人大、政协、司法机关、法学院校、学会协会、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及相关企业代表参与,协同研究营商环境涉法事项,对世行评价指标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着力解决营商环境制度瓶颈和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地方立法,保障改革成果。针对2018年北京市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2019年及时修订《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明确取消规划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及各种“兜底性”要件条款,确立“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多图联审”“多验合一”等工作机制的合法性地位,形成以法规为依据、以政策为保障的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畅通高效专业司法解决渠道。成立北京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11类涉互联网案件,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全国首批成立专门破产法庭,集中优势资源实行专业化审判,提高办理破产重整效率,平均审理时间压缩超过一半,破产成本从22%下降到17%。
率先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提高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2019年京津两地继续先行先试,主动推出跨境贸易便利化五项改革。在全国率先创新“岸边直提”新型疏港模式,实现提箱时车船无缝衔接;建立进口“提前申报”容错机制,实行“提前申报”和“通关+物流并联作业”模式;创新监管方式,推行进口商品“先放行后改单”“先放行后缴税”“先验放后检测”。两年多来,经天津港进出口货物的4项指标通关时间共压缩237小时,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2.72万亿元,2019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2.87万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同时,积极推进外资和境外投资企业审批流程再造,在全国率先实行外资企业登记备案“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模式,推进境外投资备案改革,实现“一表填报、并联审批”。北京利用外资持续保持稳定,2019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1636家,1—12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42.1亿美元。
坚持以人民為中心精心推进
北京市不断增强市、区、街乡、社区四级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大力提升政务大厅窗口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大幅提升企业办事效率。两年多来,北京市围绕世行评价指标强力推进一系列改革,有88项改革措施被世行采纳,其中,明确认可北京精简审批环节33个,压缩审批时间349.5天,全面大幅提升政府审批效率。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针对手续多、时间长的问题,北京市主动而为,大胆探索,构建“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的高效审批模式;将原来涉及 7 个部门 8 个事项的专项竣工验收改为“统一平台、信息共享、集中验收、限时办结、统一确认”的“五位一体”联合验收;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监管、验收、登记全封闭式项目管理体系。在市政设施接入方面,2018年,在全国率先推出低压电力接入“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使办理环节由6个缩减为2个,平均用时由141天大幅缩减到15天,接入成本由19.2万元降为0元。截至目前,已惠及全市3.65万户小微企业,为企业节约投资15.33亿元。同时,北京市将电力改革措施延伸到水、气、热、通信等市政公用设施,大幅提升了市政设施接入效率。在不动产登记改革方面,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实现“一张表单、一次申请”即可完成网签、缴税和登记申请。将原需在三个部门办理的交易、缴税、登记业务合并到一个综合窗口办理,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即时办结、同窗出证”的办理模式,实现“一个环节、一天办结”,企业间不动产登记最快 45 分钟办结,让群众享受到“只进一门、只对一窗、一套材料、一次跑动、一天办成”的“五个一”服务。
大力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提高办事便利度。北京市大力推行“只进一门”,实现市级54个部门996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服务大厅办理,各级进驻率达到80%。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实现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大力推行“一窗通办”,实现7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均可在综合窗口办理。连续两年发布纳税事项“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网上办”清单,实现5类162项办税业务“最多跑一次”、152个纳税事项“全程网上办”,将纳税时间由207小时压缩到110小时以内,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到2019年底,推出63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便利度大幅提升。
多措并举,让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顶格实施各项税费减征,减税规模在全国各省(区、市)最大。2019年减税降费超过1800亿元。同时,加大财政投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每年为企业节省约20亿元。其中,开办企业刻制公章免费,每年节省6000万元;实行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每年节省3.5亿元;推行建设工程招标全过程电子化,降低交易成本6亿元;对小微工程实行供水、供电、供气“三零”服务,每年节省约8亿元。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创新创业动能持续激发,北京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2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万家,实现翻番。全市拥有独角兽企业82家,接近全国半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2%,远超OECD国家2.5%的平均水平。科研产出连续两年位居英国《自然》杂志评价指数全球排名第一,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城市。产业结构持续迈向高端,高精尖产业2018年实现总收入3.25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规模超过万亿元。
坚持自我革命持续推进
2019年,北京市推出的3.0版改革,对标国际前沿和国内最好水平,力争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建设、“四减一增”、事中事后监管、政务科技场景应用和法治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3.0版改革主要包括12大方面204项任务,从3个维度进行任务安排。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任务,全面推进改革。落实国家《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要求,将涉及地方政府的68项任务全部纳入3.0版改革。比如,国家要求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3个工作日以内,北京市目前已实现1个环节、1天办结。国家要求建成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3.0版改革中将企业注销业务纳入“e 窗通”平台,实现市场监管、税务、人力社保等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
聚焦短板弱项和关键难题,精准推进改革。3.0版改革围绕市场主体反映集中的26项问题,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跨境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招标投标等7大重点领域推出101项改革措施。比如,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两年多来,北京市能减即减、能合即合,将环节压缩了22%、办理时间压缩了57%。在此基础上,3.0版改革继续以“减环节、减时间”为重点推动流程再造,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进一步减少政府审批,给予企业决策更大自主性。同时,在融资续贷方面,设立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企业只要在贷款到期1个月前提交续贷申请,10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审批,续贷前无须“过桥”资金。该项工作已在海淀区建立了首个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及时有效地保障了小微和民营企业资金需求。
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和着力点,强力推进改革。3.0版改革在融资税收、法治保障、政务服务、创新创业等6大领域推出117项改革措施。比如,在政务服务方面,两年多来,北京市持续加大“一网、一窗、一门、一次”改革力度,效果明显。3.0版将企业群众办事平均跑动次数由目前的1.5次压缩到0.3次以下。
两年多来,北京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推进改革,一茬接着一茬干,一轮接着一轮推,在2019年8月形成3.0版改革方案后,北京市坚持边制定、边推进。目前改革任务已完成82%,比如精简办事材料比例达到60%、压缩行政许可承诺时限达到法定时限55%以上的目标已经实现。今后,北京市将继续推进相关改革,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为企业在京更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9-11-01.
[4]王伟中.优化营商环境 从一张复印件开始[N].人民日报,2019-04-01.
(作者简介:谈绪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 / 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