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程和经验启示
2020-05-19郭建宁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了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断自我革命促进完善发展等多方面经验启示。
[关键词] 中国道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探索历史; 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4-0004-04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彰显。回顾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世纪50年代,围绕什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集中体现在两篇文章和一次会议上。
《论十大关系》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论十大关系》的主题是“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2这意味着,《论十大关系》开创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同时,也要看到,《论十大关系》虽然提出了“以苏为鉴”,但是实现对苏联模式的真正超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期。
中共八大是判断和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起点。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更为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不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更加凸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尝试探讨国家治理问题的起点。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必须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比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监督,长期共存”等等。这些论述实际上已经开始涉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治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今天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也需要有新的理念和视野,这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国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一直以来,中国人民胸怀伟大梦想,不仅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创造了新中国70多年来的光辉成就,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奇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发展放在最紧迫的突出位置。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抓住机遇”“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第一要义”,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正是抓住了发展这个主题,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古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奇迹。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进入新时代,具有丰富意义。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维度看,意味着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从社会主义的发展来看,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从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来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感叹:“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70多年沧海桑田,地覆天翻。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276美元,突破1万美元大关。全世界超过2/3的高铁轨道铺设在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已向全国人民作出郑重承诺,2020年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从百废待兴走向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2这其中,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铺垫、是准备、是积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是腾飞、是巨变,是飞跃。这其中,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贯彻始终,是发展的阶段性和路线连续性的统一。
历史与现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恩赐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取得的。改革创新,革故鼎新,守正创新,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始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
历史是清醒剂,历史是教科书。深刻总结新中国70多年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宝贵经验,对于启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14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属不易。中国道路是独特性和综合性的统一。一方面,独特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3中国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一条人间正道。另一方面,文明因交流而丰富,因互鉴而多彩。我们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胸怀,平和的心态,包容的态度,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了以下几点。首先,中国道路是一条脉络清晰的现代化之路。从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从全面小康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层层推进。其次,中国道路是一条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振兴之路。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国强军为目标,将创新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占领发展的制高点,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和比较优势。再次,中国道路是一条为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的正义之路。中国道路是独立自主的创新,为人类社会的更好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最后,中国道路是一条永远在路上的行进之路。要注意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在探索开拓中不断发展壮大。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初心”。具体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特征和价值取向;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奋斗目标;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价值观、人民观。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连着党心,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的底气,也是最深厚的根基。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顺从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
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我们党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全党范围内深入开展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场主题教育以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目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正视问题、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努力消除一切損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素。
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我们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作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百年大党,只有继续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本色,才能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始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保持正确方向,战胜一切惊涛骇浪,驶向更加广阔的远方,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
(作者简介:郭建宁,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
责任编辑 / 易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