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2020-05-19隋强
隋强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进入卫生医疗行业,这对我国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公立医院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及时地根据市场竞争的条件调整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发挥作用,以提升公立医院的竞争力。介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路径。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9-0118-02
引言
长期以来,医疗体制改革都是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安全大局的民生工程。自2009年提出深化医疗改革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在卫生事业发展的导向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公立医院紧跟新时代的步伐,指出打造医疗“命运共同体”,成就医院“大智慧”,逐步将啃下深水区“硬骨头”作为医院内部优化的重要任务。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路径,倡议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对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整体医疗卫生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进行优化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公立医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牵头更好地带动我国整体医疗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基于以上观点,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公立医院作为一种重视公益性,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事业单位,其内部控制体系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础,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对医院的日常經营、服务活动提供指导依据、规范管理及监督的体系。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公立医院本身的自我管理和提高,又能促进公立医院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公立医院经营成本,最终引导公立医院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改善措施已完成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优化的目的是提高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和落实到位,最主要的是解决医院内部控制流于表面、存在于形式,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差距比较大,特别是近几年仍然存在的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比较低的问题。随着新医疗改革的深入,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越来越受到重视,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也在逐步受到重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促进着医院内部其他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不仅是新医改的要求,同时也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公立医院在结合自身业务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医院的适应性、可行性比配不强。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职责划分不清,执行效率低下。医院是个多专业、多部门并存的整体。我国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因为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诉求目标不同,难免会出现目标冲突和自我保护的现象。医院内部管理中责任分工不清、职责划分不明时各专业、各部门间会形成沟通和管理壁垒,降低了医院各方面工作的执行效率,增加了医院内部的管理成本。第一,部分公立医院内部科室、部门设置不科学,科室、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不清晰,责任承担不明确,导致同一工作多部门参与,但出现问题时彼此之间相互推脱,不仅增加了公立医院管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第二,部分公立医院在管理工作中因缺乏明确的内部控制管理规章制度,多数采用开会的形式,各相关负责人通过口头表述的方式传达管理意见,局限了相关政策法规对公立医院内部制度建设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公立医院工作执行效率。
2.内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模式粗放。目前部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基层人员认为管理只是管理层的工作,与基层工作的执行无关;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其他部门则不涉及这部分工作。部分公立医院的运营观点仍未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验型管理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因此,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部分工作人员对优化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不重视。新医改后,我国很多公立医院都完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内部管控制度的作用。我国公立医院存在着医学界专家做医院领导层管理工作的现象,他们对相应的医学知识十分熟悉,但是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面的专业知识是比较匮乏的,使得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得不到重视,主动优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意识比较淡薄。
3.内部审计建设缺乏,监督力度较小。任何一个单位的审计工作都是重要的一项监督工作,公立医院中的审计工作更是实现医院内部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公立医院内部设置审计部门主要是对医院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约束和监督。但是从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情况看,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审计机构设置、专业人才配备、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严谨性、权威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没有有效地发挥出医院审计部门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准则和原则不够重视,审计职责和权限落实不到位,审计报告存在不够客观、不够真实等问题,进一步导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监督不善,工作效率降低。
4.内部风险评估不足,经营风险较大。公立医院涉及日常经济事务较多且复杂烦琐,存在的风险因素必然也比较多,主要有采购风险、合同风险、医疗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等。有些医院由于对风险评估的不重视,医院内部不设置风险评估管控部门。有些医院虽然设置了风险评估管控部门,但是形式大于内容,缺少专业的风险评估人才、科学的风险评估办法,风险评估管控并没有发挥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完善的作用。事前风险评估不到位,不能有效地避免风险的发生;事中风险控制不足,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影响范围;事后风险处理不完善,不能有效地总结经验,避免相同的风险问题再次发生。有学者统计,1996—2016年间国内发生了丙肝感染暴发事件17起,其中关键点之一就是一次性耗材的复用导致感染的爆发。这么多事件的发生表明没有及时地进行风险评估,会增加医院的经营成本,扩大医院经营风险,同时也反映出医院业务操作、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路径
1.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和全体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公立医院内部主管部门应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管理层医学专家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强化内部控制的应用,从根源上推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不断将内部控制制度推往更深处、更远处。二是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监督检查成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常态,大大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的质量。三是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通过宣传讲解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等方式,让其在思想上重视建设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内涵。最终形成从上到下、从管理层到基层工作人员同心同力,共同提高医院内部控制质量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全院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工作成本,避免可以防范的差错。
2.完善制度,经济管理。依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规范》要求,公立医院要从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建设内控制度,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制衡机制。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涉及面广、覆盖面大的复杂项目,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出发点要围绕医院的中心业务开展。建立预算、收支、资金、采购、信息等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确保各部门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由于涉及面广、项目复杂,所以公立医院必须在各控制体系建设中明确不同部门不同职责,划分职责界限,防止出现职责交叉,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最终形成各部门各尽其责、相互制约,共同履行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良性运作机制。
3.健全审计,加强监督。首先,公立医院要成立独立的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审计人才,明确审计职责,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其次,定期在医院内部开展内审,对医院的财务收支、基础建设、资产管理、医疗技术等日常业务和经济职责、经营效益的专项业务进行审计,有效地防范财务纰漏,并出具严谨的审计报告。最后,定期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水平,坚定审计立场,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营造内部审计不可缺、外部监督不可少的氛围,确保内部控制制度从管理理念到管理制度建设到制度落实逐步实施,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经营质量和效率。
4.规避风险,平稳经营。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规范(试行)》第2章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中的第8条,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第9条,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公立医院要严格按照《规范》区分不同科室、不同部门的业务范围,梳理各科室、各部门风险管控现状,分析原因,找准措施,落到实处,及时解决风险。
另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应结合实际,制定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部门,做好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完善,确保医院平稳运营。
参考文献:
[1] 郝志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在医院运用中的思考[J].天津经济,2019,(9):34-38.
[2] 胡亚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纳税,2019,(26):251-253.
[3] 赵人桦.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J].纳税,2019,(17):59-60.
[4] 范妍妍.淺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情况[J].财会学习,2019,(17):236-237.
[责任编辑 刘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