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市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和管理对策

2020-05-19关淼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预防

关淼

[摘要] 作为常见的骨代谢性、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是骨量不足、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这种特征会降低骨骼强度,增加骨质脆性,使骨折的发生率大幅上升。该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但在绝经后女性与老年男性中更为多见,已经演变成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病症。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提高了骨質疏松症的发病率,使患病群体不断扩大。但是,大多数人仍未对骨质疏松症有更深刻的认识,经常是症状严重后才去医院诊治,延误病情的同时,也造成了国家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为了进一步了解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加强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该研究走访了长春市骨质疏松患病人群,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患病群体的生活习惯,评估各项生活行为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情况,探讨出相关管理措施,以期为长春市当前的骨质疏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管理;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5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2(a)-0046-03

Harm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of Osteoporosis in Changchun

GUAN Miao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Jili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21 China

[Abstract] As a common bone metabolic and systemic disease, osteoporosis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insufficient bone mass and destruction of bone tissue microstructure. This feature will reduce bone strength, increase bone fragility, and cause fractures rate risen sharply. The disease can occur at all ages, but it is more comm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nd older men, and it has evolved into an important disease that endangers human heal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and expanded the affected population. However, most people still do not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osteoporosis, and often go to the hospital for treatment after the symptoms are severe.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ease is delayed, and it also causes an economic burden on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isk factors that induce osteoporosis and strengthe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osteoporosis, this study interviewed osteoporotic populations in Changchun City, observed the lifestyle habits of the affected population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lives behavior on osteoporosis, and explore related management measure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urr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steoporosis in Changchun City.

[Key words] Osteoporosis; Risk factors; Management; Prevention; Measures

国民寿命的延长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骨质疏松发病率持续增长,调查显示[1],全世界骨质疏松患病人数在2亿左右,其中,70岁以上男性患病率为14.2%~18.9%,女性患病率为40.0%~59.3%[2]。骨质疏松会给患者带来慢性、长期疼痛,使其活动能力受限,在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作为多因素调控疾病,骨质疏松与环境、遗传、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着一定联系[3]。该研究调查了长春市骨质疏松患病群体,搜集并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对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与管理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希望相关人员能够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度,在各个方面加强该病症的防护措施。

1  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及危害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药物、免疫调控异常、基因、遗传等均可引发疾病,这些因素会打破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平衡,使吸收量大于形成量,进而造成骨质疏松[4]。骨质疏松主要有3种症状:①疼痛,由骨转换加快,骨吸收增加,负重强度减少所致;②驼背、身长缩短,由椎体慢性压缩所致,是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症状;③容易出现脆性骨折,包括股骨近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等[5]。

2  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要想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效果,首先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了解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在诱发骨质疏松症的诸多原因中,有一些非人为的因素,也有一些和人们日常生活及饮食相关的原因,医师应把握非人为原因,同时在可控原因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症。下面对这些因素展开分析。

2.1  非人为原因

①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尤其针对绝经后女性,分析原因认为,绝经会导致女性体内激素紊乱,引起骨量丢失,造成骨质疏松。②年龄。骨质疏松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高,这可能与人体体内矿物质逐渐流失有关。③激素水平。体内激素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骨质疏松,如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引起骨质疏松,服用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也会造成骨质流失,引发骨质疏松。④家族史。若某个体的父母或兄弟患有骨质疏松症,那么该个体患骨质疏松的几率也会提高。⑤体质量。体质量较低的人,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因为骨骼重力负荷可刺激钙在骨骼的沉积,而体质量较低的人对骨骼承重的刺激较小,所以体质量较轻的人其峰值骨密度相对较低。⑥遗传。遗传基因会对骨量造成影响,种族不同者,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不同,如黑种人骨质疏松发病率低于黄種人。

2.2  可控原因

①饮食。钙是维持骨量峰值与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营养元素,充足的钙质摄入,可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和维持骨质。如果无法确保钙质摄入量,将会造成骨密度降低,加大骨质疏松患病率。此外,缺乏维生素D也可降低骨矿化、骨形成,引起骨质疏松。②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胃切除术后等是骨质疏松的易感因素。③用药。皮质醇、抗癫痫药(鲁米那、苯妥英钠)、甲状腺素、肝素等药物会影响内分泌,干扰钙吸收,诱发骨质疏松。④生活方式。嗜烟、酗酒、过度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钙在骨骼中的沉积与保持,拥有该习惯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运动是刺激钙及其他矿物质沉积在骨骼中的重要因素,不能长期、持续运动,将会导致骨质疏松。

3  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管理措施

对于骨质疏松症,最佳控制方法是预防为主,同时将预防和治疗结合起来。在具体管理中,首先医师应指导患者掌握疾病防治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这一疾病的重视程度,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

3.1  加强宣传教育,定期筛查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首要措施,是改善患者认知情况、提高其治疗配合度的重要方法。中老年群体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不足,往往会存在不良的生活行为,加大骨质疏松患病率。鉴于此,就要强化中老年群体的健康教育,加深其对疾病的认识,进而树立起健康生活观念,消除危险因素[8]。另外,应定期测量中老年群体的骨密度值,观察骨密度变化情况,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防治计划。

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患者年龄,采取多种多样、患者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如首先为患者发放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定期组织骨质疏松症的健康知识讲座,创建骨质疏松患者交流的微信群或QQ群,鼓励患者和病友互相讨论,彼此鼓励,相互分享防治心得,通过加强互动来增强患者对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3.2  建立个性化管理档案

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管理时,应注意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根据档案内容来有计划、有步骤地为患者实施各项管理服务。健康档案不仅应包含患者姓名、年龄、性别、骨质疏松病情、现阶段治疗方法、拟采取的管理措施等,同时还应包含患者的饮食情况、运动情况,以便医师可根据档案情况随时为患者实施有效干预。另外,健康档案还应包含患者现阶段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治疗配合度、心理状态等,这样可以为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更全面的结果。

3.3  指导正确用药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需通过有效药物来改善骨质情况,常用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矿化药物、骨形成促进剂等。临床对照试验显示[6],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使骨质疏松发病率下降,从而降低骨折风险。对于50~70岁男性,每日钙摄入量应保持在1 000 mg;对于50岁以上女性及71岁以上男性,每日钙摄入量应在1 200 mg。维生素D在促进钙吸收、维持正常骨量、改善肌肉平衡、降低摔倒风险等方面可发挥出重要价值。50岁以上成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应在800~1 000 IU;70岁前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应在600 IU,70岁后增加到800 IU。

值得注意的是,在补充钙剂过程中,若钙剂补充超过机体负荷,极易导致心血管疾病、肾结石发生风险增加,因此高钙尿症、高钙血症患者,不可应用钙剂。在提供维生素D补充时,也应注意安全性和个体差异,定期对尿钙、血钙浓度测量,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3.4  指导合理饮食

饮食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进展有重要影响,医师应为患者加强管理,如指导患者戒浓茶、戒烟戒酒,尽量控制食盐摄入量。中老年群体应该多食新鲜蔬菜、海产品、豆制品、奶制品等高钙食物。动物肝脏、强化乳、钙剂、咸水鱼及多维片等富含维生素D,可多食。在管理过程中,医师应经常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其饮食结构,对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及时加以纠正,并向患者主动说明饮食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其配合度。

蛋白质的摄取量及其种类,均可对骨质疏松症造成影响,若社区蛋白质过多,可导致钙流失,而若蛋白摄入量不足,则易导致椎骨骨量丢失。

3.5  合理进行运动锻炼

运动对肌肉产生直接刺激与牵拉,通过合理运动,可增加骨负荷,帮助骨量维持,降低骨丢失程度。气功、散步、快步走、网球、跳绳、跑步等运动均对骨骼有益,中老年群体应坚持运动,运动时间>1 h/d。运动期间,若产生肌肉酸胀、轻度疲乏、发热出汗,且休息后恢复,次日精力充沛,睡眠、食欲正常,说明运动量适宜。在日光照射时进行户外活动,有助于机体合成维生素,促进钙吸收。

3.6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控制烟酒、均衡营养、适当运动都属于健康生活方式范畴,可强健成年人骨骼。研究显示[7],吸烟者骨量丢失概率比正常人高1.5~2倍。所以,全力进行戒烟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适量饮酒可提高绝经妇女降钙素原、雌激素分泌,在维持骨量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4  结论

综上所述,中老年(尤其是老年女性)是患骨质疏松的重点群体,为了有效降低患病率,应加大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使人们加深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加强自我防护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各个地区还应定期进行骨质疏松筛查,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有效保证人类健康,减轻国家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贺丽英,孙蕴,要文娟,等.2010-2016年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Meta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12):1590-1596.

[2]  陈林,程军,李波,等.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8):1050-1052.

[3]  李云贺,顾昊,王健,等.上海某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36(1):94-98.

[4]  殷玉莲,陈红风.骨质疏松症中西医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0):89-93.

[5]  胡咏新,徐书杭,刘超.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4):2243-2244.

[6]  李恒,张凯,王毅.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4):4079-4081.

[7]  刘峰.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實践,2017,30(22):3321-3322.

[8]  于溯,杜雪平,孙艳格,等.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健康行为的采纳状况及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 16(4):283-287.

(收稿日期:2019-11-06)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预防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