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好百姓的“米袋子”

2020-05-19许幼飞杨子娇

当代党员 2020年9期
关键词:米袋子米业梁平

许幼飞 杨子娇

春耕生产的脚步随着天气转暖越来越快。

在重庆市梁平区袁驿镇响滩村,袁驿虎城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田间机器“轰隆隆”作响,工人们挥舞着铁锹,正干得火热。

“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100亩,完工后将对当地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证。”梁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称。

近年来,梁平区累计投资10.47亿元,在安胜、柏家等镇共建成高标准农田57.39万亩,项目区实现了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适用和优质高产高效目标,粮食产能提高10%到20%。预计到2020年底,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67.18万亩,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粮食安全,稳字当头。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区、全国水稻高产示范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梁平区正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为保障全市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强化调研,畅通渠道

“梁平区粮油市场秩序稳定,货源充足,价格平稳。”

4月23日,梁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油管理监督科科长苏煜同往常一样,将粮油市场最新的状况发至相关微信群。

据悉,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梁平区迅速响应号召,建立全区粮油产业加工生产、库存量等信息的日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全区每日原粮、大米、食用油的库存量。

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是众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我从大年初二就回到单位开始办公了。”作为粮油管理监督科的负责人,苏煜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底——核实企业上报的数据是否准确,“粮油关系着基本民生,如果出现偏差,将带来可怕的后果”。

“原料库存有多少?”“大米库存有多少?”每到一个仓库,苏煜都耐着性子默默估量,“有时还要一袋袋地数,差不多每隔一天就要去一次”。

“在保证货源充足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粮食。”梁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秀才称。

不仅要掌握库存数量,监测市场供应也是工作的重点。“一是预防市场出现群体性粮油产品抢购、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等情形;二是确保大米产品不断供。”陈秀才介绍。

正是因为监测及时,梁平区粮油市场避免了一场可能因断供引发的事件。

2月初,根据数据显示,作为销售中心的梁平区大都发商贸有限公司即将出现大米供不应求的状况。

“全区33个乡镇的超市都在这里取货,如果断货,将给百姓带来巨大的恐慌。”苏煜立即帮忙联系大米加工商,“联系了两三家,因为在疫情管控期间,企业间购销信息存在沟通不充分的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通信息渠道,至于选择哪家加工商,则根据他们商谈的结果来”。

为了维持粮油市场稳定,办公室成了苏煜第二个家,他专门购买了一张折叠床搁在这里,尽管如此,他还是休息不好——手机常响个不停。

“所幸梁平粮油市场一直处于安全平稳状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苏煜的嘴角扬起一抹微笑。

服务企业,保障生产

1月25日,正月初一。

沉寂了3天的梁平区瑞丰米业有限公司粮食加工车间内,又传来了熟悉的机器轰鸣声,一袋袋加工好的大米通过传输带自动送至室外,一辆辆载满优质生态大米的车辆整装待发。

“日加工能力大约在200吨左右。”瑞丰米业负责人李迎春称。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瑞丰米业是梁平区最早恢复生产的两家粮油加工企业之一。

“大年三十我接到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通知,要求恢复生产。”收到通知,李迎春在梁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协助下,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手续,“特殊时期,我们义不容辞”。

怀揣着这种“义不容辞”想法的不仅仅是瑞丰米业,渝香粒、昌鑫植物油厂等梁平区23家粮油加工企业也都陆续复工复产。

在粮油企业快速复工复产的背后,离不开梁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保驾护航:

——抓防疫、保稳定。

“我们自掏腰包购买了上千个口罩免费发放给企业。不仅如此,还向企业派出‘驻厂员,现场督导企业落实人员排查、体温检测,保障防疫措施到位。”陈秀才称。

梁平区碧山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胡金松就是一名“驻厂员”。

“我负责瑞予米业的防疫工作。”胡金松坦言,瑞予米业是保供企业,生产的大米将供给重庆部分医院,自己能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很是自豪。

——对接相关区县,协调跨区县粮油物资调运,确保运输渠道畅通。

“通过与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衔接,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粮食物资调运车辆的通行提供相关许可证明。”陈秀才称。

——为复工复产企业积极争取低息(贴息)贷款。

“在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协助下,我们在疫情期间增加了500万元的贷款,利息相比之前低了一半,而且区政府还会贴息,这意味着利息只有以前的四分之一。”李迎春有些兴奋。

截至目前,梁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协助包括瑞丰米业在内的3家粮油企业,争取到了800多万元的贷款。“这对促进粮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陈秀才表示。

智慧农业,觅得“生”机

4月24日,梁平区金带镇仁和村。

“嗡——”伴随着螺旋桨转动的蜂鸣声,杨贤平的无人机起飞了。它盘旋在空中,均匀地往田地里播撒种子。

“一架无人机一天能播种300亩地,仅靠人工则需要20人。不仅提高播种效率,还能抢占天机。”杨贤平称。

杨贤平是重庆壹稻农业股份合作社联合社的无人机操作员,智能化设备的使用,让他在田间地头小有名气,“我们专门从事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从机耕、育苗、插秧到机收和收购全程参与”。

2018年,重庆壹稻农业股份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托管的田地便从最初的几百亩增长到如今的近万亩。

“农忙时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直到晚上回家时才能吃上饭。”联合社负责人邓中的神情中透着几分自豪,因为截至目前,壹稻农业的无人机水稻播种面积已近5000亩。

这样的社会化服务团队,梁平有上百个:

在明达镇红八村,荣耀宏专业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屈仁耀开着大型旋耕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达成意向协议2000多亩,目前已经完成机耕1400多亩。”

在仁贤镇五一社区,种植大户曾涛当起了“翘脚老板”:“我这里有200多亩田,聘请社会化服务团队育秧只需1天,插秧2天,每亩我只需支付90元。”

……

“我们和种子企业、肥料供应商以及农药生产商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相关厂商会优先考虑物资保障。”邓中笑道,“把生产交给我们,不仅成本更低,产量有保障,在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农户的抵抗能力也更强了。”

不仅如此,机器作业还有效地减少了村民扎堆劳作的现象,真正做到防疫、春耕两不误。

“由于疫情期间春耕备耕物资保障到位,梁平区春耕春播受疫情影响较小,秧田播种进度与去年基本持平。”梁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还专门成立了5个指导组,指导农机服务人员注意机具保养。

据悉,今年梁平区预计水稻种植面积为42.5万亩,为保障水稻丰产丰收,梁平区农业部门还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各村社和农户家中开展种植指导工作。

猜你喜欢

米袋子米业梁平
中华蜜蜂为梁平柚授粉的效果及梁平柚蜂蜜品质研究
保护粮食“命根子” 鼓起全民“米袋子”
“米袋子”量足价稳 “菜篮子”供给好于上年同期 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守护好百姓的“米袋子”
宁夏昊王米业 建优质稻米订单基地
昆士兰大学
宁夏昊王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创新运营模式 深化为农服务
The Color Purple
光明米业长江农场土壤养分等级评价与施肥策略研究
当一次“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