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民生保障,解构千万人的“幸福密码”

2020-05-19曾媛

当代党员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渡口区北碚区民政局

曾媛

“有问题说出来,我们一定及时帮你解决。”

近日,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钟渝来到位于跳磴镇沙沱村的结对帮扶特困人员范某家中,进行定期走访。

“希望跳磴镇的特困供养金发放频率能从每季度一次变更为每月一次。”范某说。

将问题记录在册后,钟渝立即从包里拿出手机给大渡口区民政局反映此事。

半个小时后,钟渝接到了大渡口区民政局打来的反馈电话,“在和跳磴镇衔接后,群众的诉求已得到落实,特困供养金的打款方式将变更为每月一次”。

民生连着民心,只有进群众门、听群众音,才能解群众愁。为此,大渡口区成立精准扶贫帮困领导小组,对困难人员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要求帮扶人员入户宣讲政策、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做到及时获悉、即时解决。

不仅是大渡口区,这样的惠民政策正在重庆各个区县大力实施。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民政系统累计支出各类救助资金406.85亿元,年均直接救助困难群众176万人次;养老床位从12.8万张增长到21.8万张;建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250个,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从75.1%提高到98.8%。一幅“大救助”“大养老”“大关爱”的民生保障画卷正在重庆徐徐展开。

基层救助“蓄水池”

“我们是社区工作人员,请开门。”

2020年2月23日上午11点,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古渡社区工作人员张梦和楼栋长一起,来到62岁的独居低保户陈某家。

“我摔倒了。”连续的敲门声后,屋内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

听到声音不对,张梦立即联系了陈某的亲属,但因为疫情,唯一联系上的陈某二弟也不能赶到现场。

“家里的备用钥匙在窗台上,麻烦你们快开一下门。”在陈某二弟的指引下,门被顺利打开。

一开门,张梦发现了摔倒在地的陈某,于是立即拨打了120,同时给社区领导和春晖路街道反映此事。

考虑到陈某家庭经济困难,为了让他及时得到治疗,春晖路街道给大渡口区民政局救助科汇报了相关情况,并建议立即启用街道的临时救助备用金。

“可以启用,救人要紧!”收到大渡口区民政局的答复后,春晖路街道工作人员在将陈某送到医院时,使用临时救助备用金为他垫付了住院费。

为了第一时间化解困难群众的各类重大急难问题,高效快捷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大渡口区民政局在2016年建立了基层救助“蓄水池”——将市里拨的专项社会救助金和福彩公益金的一部分,拨到镇街的“临时救助”专户,并于2019年形成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

“在形成这项制度之前,如果群众遇到了急需救助的情况,需要层层上报、层层审核,救助款最快也要3天才能到位。而有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从信息上报到确认,再到救助款到位,最快1个小时就能完成。”大渡口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永红表示。

医养结合“大格局”

“清洗衣物、洗脸洗脚、更换纸尿裤……”在北碚区石寨照护中心日常生活照护表上,排满了大大小小近30项工作任务。

“这些工作对应着照护中心里不同类型的失能人员需要得到的帮助和护理。”照护中心管理人员张佳表示。

为了让失能特困人员得到更好、更专业的照顾,有效解决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在重庆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北碚区民政局在金刀峡镇石寨村建立起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并于2019年11月26日正式投入运营。

“中心目前设立74张医疗护理床,每间房可居住两位老人,独立卫生间和热水器一应俱全,床头、厕所都配有紧急呼叫铃。所有设施都是适老化医用设施,包括医用电梯、随处可见的防撞垫、无障碍通道等。同时,中心还配有一名24小时值班的全科医生。”北碚区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救助科工作人员表示。

“我看到二伯了。”2020年4月26日,失能人员郑光清的侄女郑荣来到石寨照护中心。

出于疫情期间的安全考虑,照护中心暂不对外开放。透过栏杆,郑荣看到了正在院坝晒太阳的郑光清。

由于先天性智力残疾,郑光清的智力相当于两三岁的孩童,之前一直由其弟弟照顾。但遇到务农和赶场时,郑光清只能独自在家。

在尊重郑光清意愿的前提下,家人为他填写了集中照护申请表。在体检合格后,郑光清被接到了照护中心。

除了对失能人员提供24小时的护理外,石寨照护中心每个月还会举办文艺活动和心理辅导,以进一步增强失能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之前接他去吃饭,他悄悄在包里揣了一个核桃,我们问他带给谁,他说给自己的好朋友,他很喜欢这里的老人和工作人员。”郑荣笑道,“我们每周都会来看他,看着他过得开心,我们也就放心了。”

依托重庆市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2019年重庆市新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440个,城市社区设施覆盖率达到62%,老有所养的“大养老”格局已具雏形。

助残评级“新通道”

“今天我们来接你去医院做评残等级检查。”

2019年10月22日早上8点,由北碚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金刀峡镇政府工作人员、社工、志愿者组成的“助残评级”帮扶队伍来到金刀峡镇石寨村踏桥2组村民王承均家中。

十几年前的一次摔伤,使得王承均的腰部患上疾病,导致右脚麻木,丧失部分劳动能力。

“我的脚一直都有问题,但是因为不了解政策,自身条件也不方便出去,所以一直没有去进行残疾鉴定。”王承均说。

由于对政策不熟悉、文化程度低无法填写资料以及自身残疾出行不便等原因,部分患有残疾的困难群众一直未进行残疾鉴定。

为进一步落实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由北碚区民政局主导,在北碚区残联、区精神卫生中心、金刀峡镇、柳荫镇、三圣镇等单位多方配合下,北碚区探索出一条助残评级的“綠色通道”。

根据事先收集到的贫困人员残疾情况,北碚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进行走访初筛,对初步符合评级条件的困难群众采取“点对点”接送检查,并为其购买一日的意外保险,协调救护车及相关救护人员提供安全保障。残疾评定医学检查的相关费用由北碚区民政局承担,通过医学检查,并经残联审核合格的评级人员,将获得残疾证。

“评级成功之后,每个月除了会得到金额不等的残疾人保障和残疾人补贴资金外,还能享受另外的一些政策福利,这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金刀峡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徐太琴表示。

截至2020年1月21日,北碚区“助残评级”帮扶队伍共计探访了近100户低保、特困家庭,其中22人参与评级。目前已有16人获得残疾证,并享受到相应补贴政策和社会关心关爱。

今年,重庆市民政工作将继续聚焦群众关切问题,实行特殊贫困人口特惠政策,实施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工程,实现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0%,让养老服务功能基本覆盖所有街道、社区。

猜你喜欢

大渡口区北碚区民政局
雪公主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社会组织变更登记的主要法律问题——董某某不服某县民政局行政登记行政诉讼案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大渡口区科协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大渡口区科协开展科普联合行动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YOU’VE GOT QUESTIONS?SHE’SGOTANSWERS (BUT YOUPRO BABLYWON’TLIKE THEM)
前进中的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