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19余改霞
余改霞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 平凉 744000)
脑出血有着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多数患者伴随出现程度不一功能损害,致残率并不低,对其生活、工作影响明显[1]。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多建议尽快手术,将颅内血肿予以有效清除,改变颅内压,使之趋于正常[2]。相关研究发现,术后给予恰当的干预,对其功能恢复有着积极意义[3]。行早期康复护理,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功能恢复情况、预后情况,对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改善均有所助益。基于此,本研究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期间在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2 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6 例,男29 例,女17 例,年龄40~72 岁,平均年龄(55.48±3.74)岁,出血部位:丘脑13 例,基底节16 例,小脑6 例,脑叶11 例;研究组46 例,男28 例,女18 例,年龄41~71 岁,平均年龄(55.52±3.78)岁,出血部位:丘脑12 例,基底节17 例,小脑5 例,脑叶12 例。2 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②均符合手术指征;③均知情本次研究,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②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③血液系统疾病或存在凝血功能异常;④精神疾患。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内容:①入院后对患者、家属行健康宣教,同时需要一一说明家属陪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②基础护理:病情监护,生命体征监测等;③观察患者情绪有无异常变化;④行康复训练指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内容: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增加沟通,多耐心、多主动,了解患者真实顾虑,尽最大努力满足其诉求;将脑出血有关知识、手术流程、康复有关知识等逐一向患者及其家属作介绍,将可能引起患者恐惧、不安的因素予以清除,若患者存在异常情绪,则在了解异常情绪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行针对性疏导;介绍既往成功病例,给予其鼓励与支持,教会患者家属康复期间护理操作,鼓励患者彼此之间多交流。
早期生命体征监护。监测多项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将各项指标不同时间测定结果予以一一详细、准确记录;若血压、体温出现异常改变,则应第一时间上报医生,并给予冰袋冷敷等在内的一系列对症处理;瞳孔情况(大小、直径等)、意识障碍情况每半小时观察一次,如有异常,则立即上报。早期康复训练干预。①起坐训练。抬高床头,抬高角度宜控制在30°,取软垫,将其放于膝关节下,30min/次,2 次/d,定期评估、记录其恢复情况,视情况增加抬高角度(以10°/次为宜)或时间(以5min/次为宜),待患者可自行坐起即可。需注意的是:在此项训练过程中,如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则应至平卧位。②翻身训练。双手紧握向上,朝前方举起,并屈曲双膝,用双脚作支撑,而后向一侧翻转,1h/次,在此项训练过程中需做好床边保护,避免坠床情况发生。③语言训练。先练习简单字词发音,再练习句子,借助多样化方式帮助语言功能恢复,比如识字训练、指物训练等。④肢体被动与主动运动。术后24h~72h,评定患者脑部血肿控制情况,如控制不错,且生命提升相对稳定,则可进行肢体关节被动运动,坚持适度、时间适宜等原则,在被动运动过程中,既需要遵循生理机制,亦需要遵循关节运动节律,不可过度牵拉关节,不可过度伸展,各个动作5 遍为宜,2 次/d。术后3d~10d,则需要增加床上肢体被动运动强度,运动形式多样,包括:上肢抬高、下肢内收与外展等,每次坚持5min,5 次/d,在此训练过程中,不可勉强患者进行训练。术后3 周,可行离床运动,起初建议患者静坐床边即可,行深呼吸,而后在医护人员帮助下,逐步缓慢站起,待平稳站立后再尝试向前迈进,在此项训练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万不可操之过急,此项训练3 次/d,20min/次,训练强度、训练次数、训练时间应视病情作相应科学调整。
1.4 观察指标
1)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对比。①肢体功能,其评定借助简式运动功能量表(Fug-Meyer Activity,FMA)[4]评分,包括上肢FMA 评分、下肢FMA 评分,评定总分分别为66 分、34 分,评定分值越接近总分,则肢体功能越强。②神经功能,其评定借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评分,评定分值越接近0 分,则神经功能越趋于正常。
2)满意度对比。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安排经过统一、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调查,一一记录调查结果,大体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百分比之和作为满意度。
1.5 统计学处理
分析用SPSS19.0,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满意度分别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数表示,比较行t 检验、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对比干预前两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分)
表1 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5
2.2 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满意度对比 例(%)
3 讨论
脑出血属于脑血管疾病,发病人群数量较多,特点多样,如发病急、颅内压异常增高等,可见头痛、呕吐等症状,短时间内病情可异常变化、程度加剧,甚至使患者意识丧失,危及生命[6]。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多建议尽快手术,以挽救生命、促进健康、帮助恢复。行手术治疗,整体病死率虽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致残患者并未减少。故而临床愈加重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其干预效果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故而建议在脑出血术后采取有效、科学的干预举措,使患者享有更好、更精准的服务,以促进机体康复。
早期康复护理关注各项康复护理举措的尽早进行,与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需求较为接近,其实施强调时间的选择,在恰当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对躯体残疾、心理障碍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更好维持整体疗效,生活质量由此发生明显改变,这是药物治疗所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7]。故而,本研究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加以有效利用,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加以良好干预,患病后,多数患者过分担心机体健康,不可避免存在情绪异常、心理状态不佳等情况,故而尽早行心理干预不容忽视,在正确评估基础上,依据个人实际确定针对性干预举措,减轻其负性情绪程度,调节心理状态,让患者以更好、更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干预,为各项干预举措的顺利实施提供心理条件。术后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加强病情监测,可在不良情况发生的第一时间有效察觉,据此进行恰当干预,降低再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更有效增加存活率,防止出现继发性损伤,降低对患者术后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术后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合理早期康复训练,对神经功能恢复、肢体功能恢复有着积极意义,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在内一系列症状发生的可能,有利肢体功能恢复与改善。医护人员视患者恢复情况尽早要求其科学进行肢体锻炼,将直接影响脑部恢复,增强其可塑性,继而影响相关神经细胞轴突,对其产生促进作用,继而形成新的突出,对大脑功能恢复具有较大帮助。赵博文等[8]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干预,其发现此干预模式的良好应用可减轻机体致残程度,康复训练时机把握越合理、科学,则越有可能促进功能康复,相应预后情况越好,使患者获益更多。与本研究结果十分接近,有效支持本研究观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提示行早期康复护理,则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均大幅改善。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行早期康复护理,则脑出血患者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行早期康复护理,则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不错、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