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学生对专业认知现状调查分析*
——以某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
2020-05-19孔令鈞杨贝花鲍翔宇邵巧爱葛举坡
孔令鈞,杨贝花,杨 清,鲍翔宇,邵巧爱,葛举坡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专业认知是指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以及对将来从事具体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有较清晰的整体认知。基于农业院校的特色,学生对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认知也存在着不足和模糊等问题。因此,为了了解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现状,本研究以某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认知现状调研。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非结构性访谈调查为辅,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及分析访谈结果确定问卷的维度构建,编制了《某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现状调查问卷》。
1 样本及样本特征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10 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00 份,有效问卷95.2%。
1.2 样本特征
经过数据汇总(见表1),男女生性别比例为31.5%和68.5%,即女生群体在调查数据中稍稍偏多。此外,我们可以看出:高中分科阶段选择理科的人数占27%,选择文科的人数占73%。这些数据共同体现了经济学专业文理兼备的特质,通过女生占比与文科分科占比的协调统一性反衬出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表1 样本特征
在表1 中,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77%为农村生源,表明农村是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的主要生源地,这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院校特色影响的。在农业院校中,因为对农业特色专业的倾斜性资源投入,所以专业整体更受到农村生源地区学生的青睐。
本次调查的对象来自于四个年级,一年级学生占比为30%,二年级学生占比为28%,三、四年级学生分别占比28.5%和13.5%。本次接受调查的不同年级对象的数量基本相当,四年级的调查对象除外(四年级的部分学生因为个人原因无法及时参与问卷调查,故而总数稍少),如图1 所示。
图1 参与人员对经济学的报考情况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报考志愿阶段,选取经济学专业为第一志愿的学生是调查对象的主体部分。其中,被学校调剂的被动情况占比极少(如图1所示)。因此大家在选择经济学作为学习的专业时,大多数学生持有积极的学习心态,乃至后期出现的转入专业的现象,也是学生依据自己兴趣主动选择的体现。总的来说,调查对象在入学之初呈现自我主动加深专业认知的积极心态。
2 农业院校学生专业认知现状
入学的学生在经过专业性的学习后,随着年级的增长、专业认知程度的加深,对专业完全不了解的学生数量在逐年的降低,最终降至零,这表明学生通过专业性的学习提高了专业认知度。在表2中,明显的可以看到二年级和一年级相比,专业认知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反映出学校教学的良好效果。在二年级至四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也呈现一个稳步提升的趋势。
表2 学生对我国经济学专业开设情况的了解
随着学习的加深,一年级学生到四年级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的比例依次下降,特别是完全不了解的学生数量降为了0。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学生在逐渐加深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对一些专业资料的讲授与学习,学生们对于本专业的认知有了不同程度和角度的理解,有了主动学习、积极探求的欲望,并付诸以实践,其中有着考研想法的学生更是对于不同学校的专业开设情况格外关注。
在表3 与表4 中,学生整体呈现出专业认知加深的趋势。在“完全不了解”这项数据中,二年级学生的数量为0,但三年级学生的数量却有所增长,这个情况需要结合专业学习的阶段安排进行理解。在经济学专业中,基于学习的规划,一年级和二年级阶段的学科设置上具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正是在一年级的学习基础上,学生们才会对二年级阶段的专业认知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三年级阶段,因为学生们对于经济学的学习进入了新的阶段,有了一些新的专业内涵,自然产生一定的疑惑,导致“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占比有所提升。总的来看,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认知呈现范围不断扩大且认知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
表3 学生对经济学专业学习计划及要求的了解
表4 学生对经济学专业课程结构及设置的了解
在调查中,我们特别聚焦了处于毕业阶段的四年级学生,对他们的毕业论文情况进行了调查(如图2 所示)。其中,一大部分四年级学生对于论文的写作比较迷茫、无从下手,包括:选题方向、数据查找、内容逻辑、整体框架等,这很明显是专业认知缺乏的一种表现,说明学生在三年多的学习中还缺少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欠缺对专业的深刻认知。这是有一定原因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缺乏相应系统性的实践,这也表明在未来的教育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环节。
图2 四年级学生毕业论文的辅导方向
图3 学生认为“经济学协会”对专业学习的作用
图4 专业协会带来的作用
结合图3 和图4 来看,学生的选择首先肯定了专业性协会在专业认知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专业性协会而言,发挥着专业人才的集聚作用,例如:在经济学协会里,各个年级的经济学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地选取自己想了解的部分,充分发挥了不同阶段协会成员的优势,促进专业认知度的整体提升。据调查,专业性协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强化专业学习,促进学业精进;拓展知识面,促进认知加强;锻炼能力,促进全面协调。
3 农业院校学生专业认知特点分析
3.1 对专业选择具有主观性,从兴趣出发具有可塑性
经济学专业的选择,是学生们在通盘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下做出的。在分科基础上,选择了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中文科生的占比为73%,这正是学生基于自身优势的选择。在经济学这个亦文亦理的学科中,成为了文科生自我理解与展示优势的良好平台。在面对专业的选择顺序上,第一志愿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是对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良好诠释。学生们的选择行为,也表现了学生们对经济学专业的向往,对入学后的积极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学生们乐于考取专业证书,对专业活动缺乏深度参与意愿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专业证书的热情非同一般,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对四六级等级英语、国家计算机、初级会计职称、银行和证券的从业资格等证书报以积极的态度。如图5 所示,选择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四六级等级英语考试的人数达到总体的95%。随着专业性学习的加深,相关证书获取量的增加,以及对未来发展规划的逐渐清晰,高年级学生考取证书的积极性会逐渐弱于低年级学生。此外,专业性的活动也引起了学生极高的关注度(如图6 所示),但与之相对的是极低的深度参与率。其中学生参加最多的是经济学协会举办的路演大赛,共有60 人参加,仅占调研整体的31.5%,可见学生们缺乏深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考取专业证书的热情,一部分是基于学院学校对于毕业的要求,一部分来源于自身对职业规划的要求。专业性活动的参与度不深的现状,一部分是因为一些学生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认为这些活动于自己无利,浪费时间;另一部分是因为一些学生有参加的意愿,但是缺乏一些信心,故而错失了机会,这些都表明了学生的专业认知还有待提高。
图5 各年级考证积极程度
图6 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对开展专业性活动的关注度
3.3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强,但对专业选择继续深造的意愿较低
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可以直接反映在日常的学习行为中,他(她)们会经常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等资源主动查找所需的专业知识,人数占到总体的59.5%,剩余的学生也会在需要的时候查找专业资料(如图7 所示),其中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于专业的关注是持续的。随着一年级至四年级的迁移,专业兴趣下的积极学习趋势也会显的更加明显。在问及毕业后的规划时,虽然选择考研的学生和就业的学生几乎对等,但是选择经济学专业继续进修的学生仅占28.5%(如图8 所示)。在我们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们对经济学专业考研中的高等数学部分较为苦恼,即使选择考研,也会约有一半的学生选择换个方向,对于不考研的学生则认为考研的机会成本较高,因此选择放弃。
图7 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询知识的情况
图8 经济学专业学生大学毕业以后的计划
3.4 学生对专业应用领域的认知仍有局限性,专业性认知交流课程的开展必须深入
在调查中,大多数的学生将经济学专业的应用工作岗位固定于传统领域,约有73%的学生认为适合经济学的岗位为银行,60%的学生认为适合经济学的岗位为公务员,仅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经济学适合信息咨询服务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经济学专业的的认知是浮于表面的,具有局限性,缺乏对于专业认知应用的深入发掘。他们没有认识到经济学专业还可以在销售部门、信息咨询公司、项目策划机构、统计、会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担任职位。在面对专业性交流课程的时候,高达97.5%的学生持有积极的态度,想要通过这种交流课程促进专业认知的提升。因此,在专业性认知交流的课上,我们可以把握住机会,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深度的认知教育,起到认知引领实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