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实质内占位性病变的CT 增强扫描分析

2020-05-19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肾囊肿占位性肾癌

曹 铁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镇江 212001)

肾实质内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肾癌和肾囊肿两种病变。其中,肾癌是泌尿系统的第二大恶性肿瘤,早期肾癌直径≤3cm,未发生转移,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能明显改善预后,但早期肾癌的症状表现多不明显,或仅有血尿、腰痛等症状,因此提高早期肾癌的诊断率是关键。肾囊肿是一种肾脏良性病变,生物学行为较好,但症状及体征均不典型,临床容易与肾癌混淆,可导致误诊为肾癌而过度治疗[1]。CT 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高分辨率,能清晰显示解剖结构,CT 增强扫描能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发现微小病灶,并显示病灶内有无强化,测定CT 值,为临床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肾实质内占位性病变的CT 增强扫描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5 年7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治疗的60 例肾实质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23 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45.8±11.3)岁;对照组37 例,男15 例,女22 例,年龄21 ~84 岁,平均年龄(46.3±11.6)岁;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 扫描和CT 增强扫描,发现肾实质内占位性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癌23 例、肾囊肿37 例;60 例患者中,血尿20 例、腰痛49 例、血尿伴腰痛12 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 扫描和CT 增强扫描,使用东芝TCT-300S 全身CT 机及GE64 排CT,检查前禁食8h,检查前1h 服用泛影葡胺溶液1000ml;先行常规扫描,患者平卧位,嘱其屏气,行肾脏平扫,设置扫描参数:管电流900mAs,管电压120kV,0.33s/360°,扫描层厚0.5mm,重建层厚0.5mm,螺距3.2,观察病灶边界、形态、大小,测定囊壁厚度。之后行动态增强扫描,自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海醇100ml,速度3ml/s,设置层厚0.5mm,间隔0.5mm,注射完毕30s 后开始皮质期增强扫描,60s 后开始实质期增强扫描、90s 后开始肾盂期增强扫描;所有扫描获得图像均传入配套工作站,行三维重建以及多平面重建[3]。由两位高年资的影像科医师对CT 图像进行双盲阅读,各自出局诊断结果,若遇结果不一致时,协商后统一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统计边界(清晰、不清晰)、形态(规则、不规则)、密度(均匀、不均匀)的检出率,测定囊壁厚度;记录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的CT 值;统计囊壁增厚、囊壁结节、囊内分隔、肾实质内部分与肾椎体形态一致性的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常规CT 表现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常规CT 表现比较(n,%;±s)

表1 两组常规CT 表现比较(n,%;±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边界 形态 密度 囊壁厚度(mm)清晰 不清晰 规则 不规则 均匀 不均匀观察组 23 2 21 4 19 3 20 2.86±0.65*对照组 37 28 9 30 7 33 4 1.33±0.51

2.2 两组CT 增强扫描不同时相CT 值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CT 增强扫描不同时相CT 值比较(±s)

表2 两组CT 增强扫描不同时相CT 值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皮质期 实质期 肾盂期观察组 23 104.57±18.43 150.29±19.42 134.32±20.93*对照组 37 72.36±12.78 82.51±14.84 69.87±10.45

2.3 两组各影像学特征阳性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各影像学特征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肾实质内占位性病变有良恶性之分,肾癌早期多为小病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容易与肾囊肿相混淆,有一定误诊误治率。近年来,多层螺旋CT 技术在临床发展迅速,使得早期肾癌的诊断率明显上升。多层螺旋CT 扫描速度快,能行任意平面薄层重建,且空间分辨率高,有较高的容积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腹腔各层结构,对病灶进行多防微观察,临床使用优势明显。利用动态增强扫描能进一步显示微小病灶,分辨病灶形态、密度、有无侵犯周围组织等情况,有助于增强诊断的准确性[4]。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CT 平扫,观察组大多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囊腔较小、囊壁较厚,而对照组大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对于典型的肾囊肿和肾癌,通过常规CT 平扫即可确诊。而部分不典型病灶或小病灶需要行CT 增强扫描进一步明确诊断。CT 增强扫描能够在肾盂期、肾实质期显示无强化的小囊肿,并在皮质期获得肾血管信息,综合三个时相的强化特征分析病灶有无特征性组织成分,从而明确诊断[5]。同时CT 增强扫描能避免容积效应影响,准确显示囊性小肾癌的形态特点。通过比较CT 值,实质期肿瘤增强程度一般低于邻近肾实质的增强程度,CT 值有所降低,从而可鉴别囊性小肾癌[6]。本研究中,观察组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的CT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CT 增强扫描能在图像上显示病灶差异,易于辩认特征性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肾实质内占位性病变的CT 增强扫描能有效鉴别肾囊肿和肾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肾囊肿占位性肾癌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发现肾囊肿怎么办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期间引发高血压的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自噬与肾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