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中药材市场盘点及2020年市场趋势展望

2020-05-19贾海彬

中国现代中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药食饮片中药材

贾海彬

天地云图医药信息(广州)公司,广东 广州 510145

2015—2019年是中药材产业新旧格局的交替期,产业优胜劣汰加剧,传统市场和经营者面对的境况日益艰难。中药材产业低端重复,产能出现过剩,行情持续低迷。到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国内中药材行情小幅反弹。生产过热势头得到遏制,中药原料质量和工业企业整体盈利水平有所提高,这表明中药产业链正在不断优化,向着健康、可持续的现代化方向迈进。

1 政策环境

近年来,中医药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政策支持的规格和力度也持续提高(见表1)。2019年,国家对中医药产业扶持力度有增无减,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政策红利不断加码。多省、市、自治区政府付诸行动,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正处于历史上最佳发展机遇期。

2 2019年中药材市场总结

2.1 受多重因素影响物价出现结构性上涨

2019年4月起,随着美国玉米价格上涨,加上非洲草地贪夜蛾危害,我国玉米指数一路上行,从3月下旬年度最低值1.758元/kg,上涨到8月29日年度最高峰1.889元/kg,环比上涨7.45%,出现近8年最大涨幅。

生猪价格是物价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国内生猪价格整体触底反弹后持续回升,下半年明显上涨,11月份冲高小幅回落后整体高位震荡前行。2019年1—2月,生猪价格为11.30元/kg,12月27日为33.53元/kg,涨幅达196.73%(见图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9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2.9%,涨幅较2018年增长0.8%,控制在了3%的预期目标范围内[11]。

表1 2018—2019年中医药关键政策及有关内容

图1 2019年玉米和生猪价格运行图

2.2 食品价格波动引起中药材价格错峰上涨

通过大量数据对比,笔者发现联合国食粮及农业组织所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FAO食品价格指数)与中药材天地网所发布的中药材综合200指数紧密关联,两者保持错峰相关性,即中药材价格下行多在全球食品价格下行6个月左右发生[12-13],见图2。

图2 2007—2019年FAO食品价格指数与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对比图

截至2019年11月,FAO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77.2点,同期增长9.5%。受肉类和植物油价格显著上涨推动,11月FAO食品价格指数加速上扬,上升至自2017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见图3。

图3 2016—2019年FAO食品价格指数运行图

在农产品行情波动背景下,国内中药材行情出现周期性波动,呈现“粮食-饲料-生猪-农副产品-中药材”价格连锁反应。在“药粮价变化比差值”的作用下,中药材行情出现错峰周期性波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反映中药材价格整体行情的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在生产过剩的大背景下,依然小幅上行。2019年1月1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开盘点位2 199.60点,到12月31日为2 257.21点,年度上涨2.62%(见图4)。2)与农产品关联紧密的薏苡仁、干姜、莲子等药材价格快速上涨。3)多年在成本线上挣扎的廉价药材价格纷纷反弹,如川芎、地黄、郁金等。

图4 2019年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运行图

2.3 2019年中药材涨跌品种分析

在2019年的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构成品种中,涨幅前10位中有9个品种涨幅超过100%(见表2),为近3年最高水平,与2016年翻倍品种数量持平。

表2 2019年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构成品种涨幅前20位

2019年涨价品种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植物抗生素”类药材受疫情影响,年度涨幅明显,如穿心莲、广藿香、板蓝根和大青叶等;二是进口及香料类药材普遍上涨,如豆蔻、肉豆蔻、没药、八角茴香等;三是大宗农副产品类药材涨势惊人,如薏苡仁、干姜等;四是多年低价药材触底反弹,如郁金、川明参、川牛膝、瓜蒌等;五是加工类药材出现涨价,如人工牛黄、冰片(合成龙脑)等。

2019年,跌幅靠前品种下跌的主要原因为产能过剩,特别是前几年“天价”的蔓荆子、吴茱萸、覆盆子等,在2019年价格持续下行;而冬虫夏草、铁皮石斛等品种也走下“神坛”,价格连续3年下行,引起市场高度关注,见表3。

表3 2019年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构成品种跌幅前20位

3 中药材生产降温,需求端优化整合效果明显

3.1 生产现状

本研究通过算法,得出近30年常用200个中药材品种价格与产能关系,进行抽样修正后模拟出2007—2019年综合200品种产能增长图(见图5)。2004—2017年,综合200指数品种产能从104.73万吨(1吨=1000 kg,下同),增长到202.16万吨,增长了93.03%,年均增速6.65%;2018年,产能突破282.68万吨,同比增速达到23.30%;到2019年,综合200品种产能为317.51万吨,同比增长仅为12.32%,为近3年最低值。这说明中药材生产过剩势头正在回落,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图5 2007—2019年综合200品种产能增长示意图

通过产能与需求量对比,本研究发现年度跌幅靠前品种基本与产大于销的品种相重合。但以下两类未入榜品种需要关注,一是党参、枸杞子、艾叶、大黄、山银花等一批大宗品种2019年生产仍保持扩张,未来1~2年生产过剩后果才可能显现;二是白芍、牡丹皮(牡丹籽油)等几个“烂市”品种行情已“降无可降”。这两类品种,产能调整同样迫在眉睫。

3.2 质量现状

3.2.1 优质优价趋势明显,高品质药材供不应求 2019年,国内中药材优质优价趋势进一步强化,这种高、低品质药材的价格差异充分体现在以下几个品类:一是野生和家种的区别,如灵芝、防风、羌活、黄芪的野生与家种品;二是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的差异,如新会陈皮、浙麦冬、浙白术等;三是生长年份的差异,如百年紫油肉桂与8年生桂通、多年生细辛与4年生细辛等(见表4)。近年来,优质药材的价差不断拉大,说明市场供不应求趋势明显。

表4 2019年价差最大的中药材品种

3.2.2 药材质量整体提升 2019年,国内中药材质量整体水平有所提高,问题品种和问题类型较为集中。含量、种源和灰分杂质仍高居主要质量问题的前3位。其中,淫羊藿、谷精草、蝉蜕、小茴香、没药、前胡等品种连续5年入选问题品种前10位,见表5。

3.3 中药工业需求现状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9年参加“4+7”带量采购的医保品种中标价格大幅下滑(见表6),中成药价格下滑幅度更为明显,最终导致2019年中药品种在临床和零售端整体销售额增速显著下滑,平均下降3.8%,为近10年最低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11月,化学药品原药产量达241.2万吨,累计增长2.2%;中成药产量达222.6万吨,累计减少2.9%。中成药产能和销售价格在下滑,但利润增长却较2018年上升(见图6),说明经过几年产能优化调整后,中药工业正走向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增长质量更高。

表5 2019年中药材检出问题前20位品种

表6 2019年医保目录中的中成药品种中标价格及降幅

注:—表示相关数据未披露。

图6 2018—2019年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及增幅

3.4 “药食两用”品种需求现状

3.4.1 需求增长情况 通过对综合200品种内“药食两用”品种需求量统计,近10年,109个“药食两用”品种(含最新纳入的9个试点品种,不含大枣和赤小豆)贡献了中药材80.06%的需求增长(见图7);万吨以上品种占整个中药材产能比例超过80%。2008—2019年,“药食两用”品种整体需求增长42.95%,年均增长率3.91%。

图7 2008—2019年“药食两用”品种需求增长图

2008—2019年,增长最快的10个品种分别是艾叶、三七、阿胶、决明子、桔梗、茯苓、火麻仁、广藿香、人参和枸杞子(见图8)。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民众日常保健需求意识增强,上述品种通过多种产品方式进入千家万户,消费量剧增。

图8 2008—2019年“药食两用”品种需求增长前10位品种

2008—2019年,部分“药食两用”品种需求量不增反降。下滑或增速较慢的前10位品种分别是槐花、鱼腥草、山银花、高良姜、甜杏仁、牛膝、山麦冬、草果、夏枯草、白茅根(见图9)。下滑原因较为复杂,一是中成药生产需求大幅下滑,造成如槐花、鱼腥草和牛膝等用量下跌;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提高,如山银花、山麦冬等需求下降;三是饮料需求下降,如甜杏仁、夏枯草等销量受到影响;四是需求弹性过大、替代品多,如高良姜、草果等需求不断下滑。

图9 2008—2019年“药食两用”品种需求下滑前10位品种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药食两用”品种呈现明显阶段性“爆款”,即每2~3年都会出现1款或几款大热品种,经过全民追捧后迅速降温,给盲目跟风生产者留下较大库存。例如,玛卡、黑枸杞子、铁皮石斛、牛樟芝等。

3.4.2 2019年需求增长情况 2019年综合200品种中“药食两用”品种需求平均增速达到5.05%,高于过去10年平均水平(见图10)。2019年在需求增长前10位品种中,部分前期高价药材在本年度出现价格下滑,刺激消费明显增长,如草果、酸枣仁、金银花等;桑叶、粉葛、黄芪、黄精和薄荷是2019年保健品开发热点品种,主要加工成桑叶茶、葛根粉、黄精茶和四宝粉等产品,需求增速靠前;白芷、广藿香和紫苏等品种需求量上升,这或许与“藿香正气”系列产品销售量逐年增长有关系。

图10 2019年“药食两用”品种需求增长前10位品种

然而,受到部分中成药,特别是注射剂销量下滑影响,2019年人参、三七、麦冬和槐花等品种需求出现小幅下滑;八角茴香、薏苡仁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价格过快上涨后抑制需求;夏枯草、山银花受制于凉茶等饮料工业多样化,销量呈现整体回落;阿胶和铁皮石斛需求萎缩,说明民众对该类别保健品消费更趋理性(见图11)。

图11 2019年“药食两用”品种需求下滑前10位品种

4 中药材流通现状

当代中药材流通市场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下的三级站模式、药材集贸市场时期和新旧模式交替期。如今,中药材流通市场已进入中药材现代贸易流通体系的初级阶段(见图12)。该阶段呈现以下三大特征,一是信息极度透明;二是产销快速对接,去中间化;三是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这个大背景下,2020年中药材流通市场将出现以下几点显著变化。

图12 当前中药材流通市场发展的4个阶段

4.1 中药材信息平台进入“全民共建共享”时代

过去10年,互联网逐步抢占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市场。近3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强势崛起,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据国家IMT-2020(5G)推进组统计,2019年新媒体产业已占到整个传媒产业66%的份额,而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升高。

2019年,国内中药材信息平台电脑端仍由中药材天地网、药通网、康美中药网三大行业网站占据垄断性优势;但在移动端,却出现了“百花齐放”“全民共建共享”的特点(见表7)。综合新榜、清博指数和西瓜数据三大统计平台信息,2019年与中药相关的公众号、微信群、抖音号多达7200个,与中药材相关则达1100个。通过微信群、QQ群、抖音短视频交流行业信息,甚至发布中药材供求信息已成为行业信息交流主要方式。

表7 2019年中药材信息服务公众号前10位

4.2 传统市场和中间商功能继续弱化

在信息和交易日益透明的背景下,2019年17个传统中药材市场功能继续弱化,中药材贸易产地化特征明显。无论是中成药生产商还是饮片企业,从中药材市场进货的意愿持续降低,造成传统中药材市场和贸易商处境艰难。

本研究将综合200品种在亳州市场和产地交易的价格进行对比,发现近4年来,市场和产地平均差价逐年下滑,2019年只有1.5%左右(见图13),即产地采购100元的货物,运输到市场售卖后毛利润只有1.5元。扣除运费、仓储和资金使用等成本,中间贸易商如不掺杂使假或“囤积炒货”,则只能“赔钱赚吆喝”了。

图13 2016—2019年产地和市场价差价下降幅度对比

4.3 “互联网+中药”电子商务模式异军突起

中药材电子商务自21世纪初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信息服务、中药材电子商务、中药饮片电商等几个阶段。以中药材天地网、康美中药网、珍药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中药材”企业不断创新,提供信息整合、网上交易、金融辅助等服务。

目前,由于中药材信息壁垒几近消失,中药材电子商务举步维坚。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综合性的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只剩下中药材诚实通、药博商城、珍药网等几家小规模交易。传统中药材电商龙头,如中药材天地网、康美中药网和珍药网等纷纷转型到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等标准品电商领域,与药品终端平台形成竞争。此外,天猫、1药网等网上连锁药店异军突起,中药材电商领域竞争进一步升级(见表8)。据阿里云数据统计,2019年中药饮片、“药食两用”品种的电商交易金额已超过150亿元。

5 2020年中药材行业趋势分析

根据2019年中药材市场运行态势,以及行业出现的新现象,本研究预测2020年中药材市场将出现以下几点新的趋势。

5.1 中药材综合200指数预期整体上行

经过建模分析,本研究发现理论上无论是9年大周期还是3年小周期,下行周期都应在2019年7月前后结束,并进入上行通道。但近年多个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盲目扩种,其所产生的产能将在2019—2020年继续释放,一定程度抑制上升空间。因此,2019年下半年市场行情只出现了小幅上行。

预计到2020年,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整体运行水平将高于2019年,并分为以下5个阶段,期间经历“两起两落”。第一阶段,2020年春节前后,或受突发疫情影响,指数显著上行;第二阶段,2020年3—4月,随着疫情逐步减弱,行情开始回落;第三阶段,2020年5—6月,库存空虚,行情再次上行;第四阶段,2020年7—10月,批量药材产新,行情回落;第五阶段,2020年10月后,经过产新压力释放,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再次反弹上行(见图14)。

5.2 谨防突发性疫情造成部分药材供应紧张

进入2019年12月后,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活动水平持续升高,病例数明显增多。特别是南方流感样病例连续3周超过2017年同期水平,造成抗病毒类中药材板蓝根、黄芩、穿心莲、夏枯草等原料需求量大增,价格不同程度上行。

2020年1月后,流感样病例数量开始回落,但从图15分析可以看出,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最严重的时间段不是在2019年度的12月份,而是在每年春季。故药品生产企业和防疫部门必须保持高度警觉,严防下一波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到来,造成部分抗流感类药材供应紧张。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图15 2016—2020年南方哨点医院监测的流感样病例

5.3 中药饮片企业格局将出现多样化

2020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将正式发布,除了新增品种外,新版《中国药典》还将在中药安全性、有效性控制方面加大力度,并将重点开展基于中医临床疗效的生物评价和测定方法研究。可以确定的是,新版《中国药典》颁布后中药饮片行业门槛将更高,优胜劣态加剧,众多中小饮片厂或面临生存危机。

未来能生存下来的饮片企业将分为以下类型:一是以颗粒剂、破壁饮片等新型饮片为主导的企业,创造中药新需求;二是针对医疗机构、药店终端的大工业饮片企业,以“跑量”取胜;三是立足产地或提升核心加工技术,形成单品种垄断性优势。上述3种饮片企业数量不会太多,将充分体现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饮片市场发展将走向集约化甚至形成垄断,一批实力不强、特色不突出的中小型饮片企业要么被淘汰,要么沦为大型饮片企业的代工厂。

而真正贴近中医实际需求的“前店后厂”式饮片企业,将成为未来饮片供应新趋势。这种模式可参考晚清时期的“胡庆余堂”等老字号,把中医馆和饮片厂融为一体,由“坐堂医”指导饮片生产炮制,真正回归“医药合一”“由需求端来决定产品”的正确道路。

5.4 畜牧生产“禁抗”为中药材生产带来重大机遇

自2020 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除中药以外的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进口。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报道,近40年来,我国饲料工业规模增长迅速(见图16),作为世界第一饲料生产大国(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5%),按照1%的最保守添加量估计,未来5年内绿色生产的2.28亿吨动物饲料每年将至少需要使用227.88 万吨中药材。这一数量几乎等于国内当前中药材的年需求量,必将让相关中药材生产迎来新的机遇。未来几年,饲用中药、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饲料等所需的中药原料将迎来快速增长。

图16 1980—2018年饲料工业规模增长图

5.5 中药“数字化”将成为各大龙头企业竞争抓手

一方面,中药材溯源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中药行业洗牌机遇明显。在这一轮大洗牌过程中,谁能利用数字化平台抓住道地源头、饮片初加工源头,实现闭环流通,谁就将成为中药行业未来的领军人。其中,大数据是核心抓手,全程追溯本身就是采集大数据的基础;同时,有了大数据才有人工智能,方可串联架构产业生态圈。

2020年将迎来中药材行业发展的新纪元。未来10年的中药产业竞争,将是生态圈的竞争。单打独斗时代将落幕,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努力纳入生态链条,才能避免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猜你喜欢

药食饮片中药材
药食同源 药膳产品成就养生新风潮
山西恩予:打造药食同源新业态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豆瓣菜的药食同源与水质净化功能应用研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红参破壁饮片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